天天看點

山東栖霞金礦8日事故:救援取得重大進展,背靠背依然十分艱難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張家然 實習生 王偉 高雲飛 尹企門 嚴珍

山東栖霞金礦8日事故:救援取得重大進展,背靠背依然十分艱難

栖霞金礦事故現場附近路面全是救援車輛 這張照片由記者張家然拍攝

從山東省栖霞金礦事故發生第七天起,來自地下生活的回聲為救災帶來了極大的興奮。

"從昨天(1月17日)開始,救援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昨天13時55分,3号洞和5号中段路段,我們與被困人員取得了聯系,并送去了物資。1月18日,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第四次新聞釋出會上,總部副司令員、煙台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開始講話。

1月10日14時許,山東省煙台市西鎮栖霞在建的彩龍金礦發生爆炸後,22名勞工被困在地下。1月17日23時40分左右,事故救援隊接到地下的一張紙條,"五中段(距地面586.8米)"有11人,"六中段(離地面637米)"有1人,10人不詳。

盡管有好消息,但救援的難度不容小觑。陳飛坦言,"我們的地質情況很複雜,救援很困難",現在"五中段"11人總體健康狀況還不錯,但有幾名礦工受傷,受傷情況還在進一步接觸,已經初步分散了一批應急藥品和裝置。

陳飛承諾,不惜一切代價,用盡一切手段,與時間賽跑,與時間賽跑,做好救援工作,努力達到最佳的救援效果。

山東栖霞金礦8日事故:救援取得重大進展,背靠背依然十分艱難

山東栖霞金礦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第四次新聞釋出會現場

生命的回聲

作為救援的指揮員,國家應急救援大地測量隊總工程師杜秉建親身經曆了來自地下的生命回聲的全過程。

"17日中午,當有5米要穿過車道的時候,也就是15分鐘要通過的時候,當時我的心情比較緊張。如果這件事沒有通過怎麼辦?如果鑽頭有偏差怎麼辦?我承受着很大的壓力。"在記者招待會上,杜賽吉安說。

1月17日13時56分,第3鑽和"五中段"巷道通過,在與被困人員接觸信号後,聽到敲擊響應聲,救援隊員立即開始分散套管作業,通過套管為被困人員供飼料。

"它以連續兩次敲門開始,間隔後連續兩次,四組,持續10分鐘。但是沒有回應,這時我非常緊張,擔心被困在地下的礦工發生了什麼,發生了什麼。"杜秉健說。

停留了十多分鐘後,杜秉健下令繼續打,反而一組五敲。結果,在五次敲門之後,反應來自井,但不确定。是以救援人員又敲了五次,然後這次他們又敲了五次。後來,杜秉健宣布有"回應"。

緊接着,救援人員一共擊了兩組九次,最後幾次敲門聲微弱,救援人員判斷"力度以下的人,不要與他們接觸"。于是,擡起鑽頭發現石材上确實有痕迹。之後,救援人員開始向外殼運送物資。

1月17日23時40分左右,救援人員慢慢拉出運送物資的鋼絲繩,發現一張紙條從井裡回來。"我們在地下有22人,11人在五人中間,一人在第六人,四人在中間,還有10人處于未知狀态,"它讀到。現在我們有嚴重的體力透支,急需胃藥、止痛藥、醫用膠帶、外用消炎藥,且3人有高血壓,急需抗高血壓藥。因為地下空氣不流通,硝煙濃度大,現在地下水特别大,希望救援不停,我們有希望,謝謝!"

被困礦工還給救援人員打了電話。陳飛透露,"第一輪釋出後,我們迅速設定了一部手機,第一個電話。據聯系我們的地下人員介紹,現在五人中間有11人,據他們說,六半應該有一人。第六和第五部分的礦工一直保持聯系,但最近幾天沒有聯系。"

山東栖霞金礦8日事故:救援取得重大進展,背靠背依然十分艱難

栖霞金礦事故現場附近的工廠被征用為臨時停車場

全面救援

在生活回聲的背後,是來自幾個機關的數百名專業救援人員的辛勤勞動。

"國家應急救援大地測量隊、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一、二勘探隊、山東省國土礦山局第六地質大隊、兖州煤礦救援隊等專業救援隊和煙台市消防隊,共15532人,388套救援裝置駐紮現場搶救。陳飛說,救援力很充足,也很專業。

此外,在機械裝置方面,在應急管理部的大力支援下,從陝西玉林、安徽淮南等地迅速調集最先進的鑽機裝置,日夜夜到千裡之外的栖霞事故現場,開展沖壓作業。

其中,杜秉健的國家應急救援地質勘察隊是打開第三洞的英雄隊,曾參加過山東平邑坍塌事故等國内多起重大事故救援工作,擁有最先進的救援裝置和技術。而從河北逆行救援隊出發,在救援前克服疫情防控困難,來到現場立即投入救援,并為清除障礙物等問題提出了有效的救援方案。

志願者在救援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

"一名來自煙台市萊陽市的志願者連續運作了80多個小時,發燒38度以上仍堅持工作,按疫情防控要求完成核酸檢測,損失了一天,然後傳回現場參加救援。"煙台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孫書福說。

山東栖霞金礦8日事故:救援取得重大進展,背靠背依然十分艱難

栖霞金礦事故救援鑽探位置平面圖

三大難點

在一次新聞釋出會上,陳飛透露,在接下來的事故救援中,還有三個方面的困難。

首先,豎井道護欄遇到了很大的瓶頸。井筒内障礙物堆積較大,風排水管線、供電通信電纜等交織在一起。井筒内施工空間狹窄,網箱段小,屏障施工難度大。為了保證人員在清除障礙物過程中的安全,操作人員在吊裝障礙物時需要先疏散,循環周期長,提升速度慢。

其次,鑽井面臨複雜的地質條件。在礦山救援中,很少有先例要撞到600米的深度,難度主要,一是金礦的礦化帶位于斷層内,破碎的地層很容易"卡住鑽探",影響鑽井進度的原因,裂縫比較嚴重,導緻鑽井容易歪斜, 三是鑽多水,進巷水會對被困人員造成危險,四是礦體附近的周圍岩石是花崗岩,硬度非常高,導緻進展緩慢。

第三,地下水位上升帶來風險。根據鑽井資料和五段中間被困人員的回報資訊,地下水滲透嚴重,影響被困人員的生活環境。

"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盡一切努力讓被困礦工上井。1月18日,山東省委書記劉家毅再次來到事故現場,提出這樣的救援請求。

山東栖霞金礦8日事故:救援取得重大進展,背靠背依然十分艱難

山東省栖霞金礦事故搶險建設進度圖

事故調查

在事态搶救的同時,被困人員家屬也紛紛抵達栖霞。

"我們成立了一支敬業的員工隊伍,做好家庭的服務。充分了解家庭的焦慮心态,定期與家庭溝通資訊,通報情況,盡可能做好家庭指導工作。這些家庭在支援我們的救援工作方面也非常合作。陳飛透露。

同時,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了專門的救生通道聯絡支援小組,由陳飛為首,公安、消防、醫療、通信人員24小時值班,随時做好被困人員的健康防護工作。

另一個令人關切的問題是調查事故原因。

陳飛說,事故調查是同時展開的。山東省應急廳牽頭組織事故調查組,将嚴格依法依紀開展事故調查,絕對不會讓任何細節遺漏,讓任何一個責任人遺漏。還将依法依法求實,客觀公正地進行事故調查。

負責編輯:鐘偉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