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都是僵屍 - 生活是一場大遊戲

作者:小兔子博士聊電影

在我評論這部日本電影之前,讓我說點什麼 - 這位導演真的讓我們的童年!!!

90年後的童年不可避免地變成了電視兒童遊戲的孩子,從小卡在遊戲機的靈魂戰鬥、超級瑪麗,到高年級的紅色警戒、模拟生活、三國單機遊戲、小螢幕跳像素跳躍、旋轉、吃獎品等一舉一動,使螢幕緊張的操作對自己初次滿意。

用人類學家Amber Case的話來說,我們正在成為"Seberg人類",每次我們在電子螢幕上按下和觀看時,我們都會變成半機器人。而90歲以後的我們,更本土的"塞貝格人"酒吧。

我們都是僵屍 - 生活是一場大遊戲

近年來,一些日本電影越來越像一首短詩,從《如果世界貓消失了》到《夜空中總是有最高密度的藍色》,再到《就是這樣,我們把金魚放進池子裡》和《我們都是小僵屍》。

《我們都是小僵屍》是恐怖片嗎?

今年夏天,刺猬樂隊帶着一個"坐火車到雲端,夢寐以求的九号征用"刷了一圈朋友,一些歌迷的歌是"迷路燒焦",而這部日本電影,其實可以承受得起這樣的評價——"迷路又燒"。

我們都是僵屍 - 生活是一場大遊戲

影片的主題其實很簡單,隻是兩三句話就可以說是清楚了——父母去世後,四個少年的感情去追求意義,然後組建了一支搖滾樂隊,而主唱的少年在經曆了司機謝德自殺之後, 意識到自己的人生未必是一場遊戲,最後他們在富士山前散落着一大片綠草坡,實作内心和解——先嘗試做點什麼。

用雞湯的語言來形容,就是少年終于發現現實世界遠比掌機螢幕更加生動美麗,發出了一聲歎息"大自然的像素真高啊",而司機并不是他人生遊戲中的終極反派,樂隊解散後,他們依然擁有無限人生探索的可能性。

我們都是僵屍 - 生活是一場大遊戲

但影片的視聽語言,卻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對"遊戲"第九藝術的深深迷戀。無論是像素風的開場,還是《拿關鍵道具》的設定,還是千變萬化的"第一人稱視角"、"被忽視的視角"(前者大多用在大型射擊遊戲中,後者多用在戰略遊戲中),或者主題曲包括熟悉的遊戲音效(遊戲MIDI音樂風格),導演用大型遊戲布景講述故事的願景總是得到展現。

遊戲分為十二個片段,看似很死闆,卻是單機益智遊戲常用的橋段——遊戲被分成一個"關卡",而眼鏡少年到自己家裡偷偷取回金魚和遊戲機的段落,就像是類似"鬼鬼祟"的一般靈活遊戲,讓人忍不住遊蕩。

像素遊戲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色彩飽和度高,色彩在影片中的運用展現出一個點,影片中的每一個少年,都有其主題色,而他們在采訪的背景和表演舞台服裝處處處都展現了這一點。

我們都是僵屍 - 生活是一場大遊戲

這部電影的難點之一就是要保持少年的外表。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當然,孩子們的表演成本都是大人主導的,說"這是我的命,我當然會自私"是大人的自我,地鐵站緊緊盯着手機前,變成僵屍的成年人都淪為社會性動物。

青少年不必被成人世界污染,但他們也因為自己的軟弱而承受着壓力。算上日本的青春電影,如《大逃亡》、《百合周》等,似乎能夠梳理出"冷酷少年家譜"、"悲慘的綠色少年人物畫廊"、"殘酷的少年知識檔案"等等,在日本高度商業繁榮和現實的壓力下,青少年也不得不承受早熟的壓力和痛苦。

與"我們都是小僵屍"這個名字相比,台灣翻譯的"爸爸媽媽都死了,但我不想哭"反映了電影的主要故事。父母一起去世後,那些沒有達到其他長輩期望并流淚的年輕人,認為自己就像無腦的"小僵屍",踏入了"在路上"的旅行,而青年的過去則通過"牛奶""電吉他""鋼琴"等物品将他們的生活串聯起來,在"情感探索"中尋求互相支援, 并開始與世界建立新的聯系。

我們都是僵屍 - 生活是一場大遊戲

而整部電影更像是一部蒸汽波美學宣言,展現了新一代的年輕人開始梳理自己的過去,創造出一種新的語言。

《情感寫作小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