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山"大壩守護者"

雲論恩石報道(建石通記者侯康記者黃兆軍)一條蜿蜒的小路向遠方走去,譚大凡一手拎着網袋,一隻手抱着自己的狗,無數天,消失在小路的盡頭。

28年,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幾年?譚大凡28年的青春,全部傾倒在海拔1729米的大壩上。

深山"大壩守護者"

42壩水庫位于重慶市興隆鎮永安村下遊,是建石縣重要水利設施,也是建石城區重要的備用水源,海拔1729米,總蓄水量1136萬平方米。目前,主要功能是發電、防洪、灌溉和縣供水。保護庫區環境,做好汛季排程工作,直接關系到下遊人民的生命财産安全。

深山"大壩守護者"

1993年8月,退伍後,譚大凡被配置設定到建石電力公司,報告後不久,他被配置設定到最偏遠的42壩水庫擔任水庫管理勞工。

"剛到四十二壩的時候眼神完全傻眼,想到條件艱難,卻沒想到會這麼辛苦",回憶起25歲早到四十二壩的感覺,譚大凡像月曆在眼裡"當時在車裡坐了一個多小時,又爬了一個多小時到四十二壩管理避難所, 房子的外牆被塗上了泥土。

深山"大壩守護者"

沒有路,荒無人煙,吃飯住崗,沒有娛樂設施。在那個時代沒有手機,四十二壩水庫處于恍惚的孤立狀态,對于年輕的譚大凡來說,是孤獨而艱難的。

脫下制服或士兵,無非是國家戰場的安全。"工作到處都一樣"的部隊出生的譚大凡迅速調整心态,變成了一份全新的工作。

為了保證水庫的安全運作和優良的水質,每天檢查大壩,清理水庫邊緣的垃圾,說服釣魚和遊泳的人是譚大凡及其同僚最基本的工作。沿着大壩巡邏需要一個小時,來回大約4公裡,在洪水季節進行兩次早晚檢查。28年來,譚大帆沿着這條羊腸小路來回走了2萬多公裡,相當于從建石到武漢的40多趟。

深山"大壩守護者"

而譚大凡一起巡視同僚,換着一個又一個的表盤,隻有他仍然堅守着這座山的深處,默默無聞地做山的"守護者",為保護一側安全,保留一個藍綠圖書館。

記者注:聽譚大凡28年的執着,我想深入挖掘他的故事,采訪我問譚大凡在以往的工作中是否有任何感人而難忘的事情,沒好詞他想了一會兒,很不好意思說"不"。他的28歲,很平凡,很平凡,隻有1萬多天作為一天;譚大帆同我們這邊無數默默奉獻的人,沒有那麼多動人的事迹,平凡的生活,而是年事如一天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覺得我們手中的鏡頭應該更多地聚焦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