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企連百村|彭世菇業:林農文旅有機結合 打造“蘑幻森林”走出林下生态經濟新路子

作者:上觀新聞
百企連百村|彭世菇業:林農文旅有機結合 打造“蘑幻森林”走出林下生态經濟新路子
百企連百村|彭世菇業:林農文旅有機結合 打造“蘑幻森林”走出林下生态經濟新路子

假如你有一片森林,你會用它來做什麼?在青浦練塘鎮東莊村,有這樣一片森林,通過與菌菇企業的“親密接觸”,正轉身成為充滿童話色彩的神秘基地。這裡既是年輕人節假日喜愛的鄉村旅遊打卡地,也成為滬上不少父母“周末遛娃”“寓教于樂”的好去處。

近年來,練塘鎮通過引入彭世菇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提高鎮域林地空間的有效利用,給當地村民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村民收入。2021年3月,東莊村與彭世菇業深度合作,由彭世菇業負責對246畝東莊村大蒸港水源涵養林進行改造更新,通過林農文旅有機結合,打造了林下生态經濟綜合開發創新項目“蘑幻森林”,促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形成了集新品種研發、菌菇加工、鄉村旅遊新模式為一體的産業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百企連百村|彭世菇業:林農文旅有機結合 打造“蘑幻森林”走出林下生态經濟新路子

技術過硬發展林下經濟給村民帶來增收

早在2009年,彭世菇業已與村、鎮、林業站簽訂四方協定,有效利用練塘鎮菱浜村、大興村、東莊村三村内閑置的水源涵養資源,發展林下菌菇種植。通過種植赤松茸、靈芝等經濟作物,給村集體創造了林地租金收入,帶動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彭世菇業創始人彭兆旺曾通過改良“菌棒栽培”技術在業内聞名。彭兆旺的孫子彭長兒接手彭世菇業後對企業做了創新改革,從過去單純的菌菇生産,發展成集技術、生産、銷售一體的現代化企業。經過三代人的傳承,彭世菇業對菌菇種植、新品種選育有着成熟的經驗,通過技術革新,運用工廠化經營模式,創新研發食用菌産品品類,彭世菇業成功找到突破口,開辟了活體菌菇細分市場,實作轉型更新。

依托“活體菌菇+林下菌菇”的産業關聯營運,2019年彭世菇業及直屬合作社完成銷售額5800萬元。吸納130多名農民成為産業勞工。林下食用菌産業累計帶動600戶農戶就業實作增收。彭世菇業計劃在3-5年内打造500畝工廠化活體菌菇種植産業園及大蒸港沿岸2000畝林下珍稀食用菌産業園,帶動1000戶以上農戶就業增收。

借助東莊村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的契機,彭世菇業決定加深與東莊村的合作,以246畝東莊村大蒸港水源涵養林為試點,探索林農文旅多元結合的林下生态經濟綜合開發項目,打造了一二三産深度融合的“蘑幻森林”。

百企連百村|彭世菇業:林農文旅有機結合 打造“蘑幻森林”走出林下生态經濟新路子

獨具匠心“蘑幻森林”構造都市人的童話世界

冬日的涵養林本該是深邃而靜谧的,五彩的茅草屋卻成為林間的一抹亮色,讓這裡顯得熱鬧而充滿生機。走近稻草屋,可以看到一簇簇圓滾滾的菌菇從草堆中探出了“腦袋”,成為節假日供都市人尋覓的“寶藏”。

“蘑幻森林”以林下菌菇産業化種植為基礎,因地制宜結合食用菌生物特性與東莊村林間自然環境,進一步深化産業發展内容,規劃了林下采摘區、科普教育區、農事體驗區、休閑遊樂區、林間觀光區和菌菇美食品鑒區,為開展親子采摘、企業團建、家庭聚會、生态研學、休閑觀光的群體提供了一處“森林蘑幻秘境”。

為了讓“蘑幻森林”更具趣味性,項目負責人蘇慧敏在場地布置上花了很多心思。針對不同人群,她對這片森林做了不同功能的片區劃分,一部分是随手可摘、産量充足的吊袋菌包采摘區,一部分是需要花時間在林中尋覓的“野生”區,還有一部分通過後期搭建生态菇棚打造的多品種采摘區,確定四季都有菌菇可采,即使在下雨天也能讓遊客玩得盡興。

百企連百村|彭世菇業:林農文旅有機結合 打造“蘑幻森林”走出林下生态經濟新路子

此外,為了更好地滿足親子家庭“寓教于樂”的研學需求,除菌菇采摘外,“蘑幻森林”還設定了利用發酵菌渣種植活體豆苗的動手體驗,孩子們可以全程參與活體豆苗的培育過程,通過後期管理,還将品嘗到自己親手種出的豆苗菜。她還利用林間空地建造了“挖沙池”“小型過山車”等兒童遊樂設施以滿足不同年齡層孩子的需求。

不破壞森林原有肌理,一切依勢而建,沒有建設用地建造教室,就在林間的泥土地上擺上移動桌椅作臨時課堂。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離自然更近,體驗感更強。

未來可期對提升林地使用率做更多探索

“蘑幻森林”為市民增添郊野玩樂體驗的同時也讓周邊農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項目通過創新探索多級股份制,讓當地農民既是勞動者也是股東。通過股份激勵,多勞多得的模式,帶動當地農民的工作積極性,讓項目得以更好地運轉。

另外,“蘑幻森林”在出菇旺季仍然需大量勞動力幫忙,最高峰時每天用工量可達50多人,吸引了周邊村民參與,在家門口就能實作增收。

百企連百村|彭世菇業:林農文旅有機結合 打造“蘑幻森林”走出林下生态經濟新路子

“以往,林下菌菇種植基地的收入來源隻有銷售菌菇這一種,目前通過融入采摘體驗、科普遊覽等模式,增加了很多收入管道,’蘑幻森林’的非菌菇銷售收入比例占基地總收入約45%。”蘇慧敏說,項目對提升城市周邊公益林、涵養林、郊野公園等林地空間的使用率也有積極意義。“在之後的建設中,我們還将探索增加林地露營功能” 考慮到林地自然環境好,昆蟲多,還可能有松鼠、刺猬等小動物,她打算建造需要爬樓梯到達的木質“樹屋”的建築形式。“小木屋架高後剛好和樹冠齊平,打開窗戶就能看到滿目蔥翠,清晨還有悅耳的鳥鳴把大家喚醒……”

文字:施勰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