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制造排頭兵 長虹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的報告顯示,2020年大陸工業增加值達到31.31萬億元,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的占比比重對世界制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從制造業規模而言,大陸已經是全球第一。然而,全面來看大陸制造業的成就在于規模,而在品質層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表示,近年來,大陸制造業發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變,基礎能力依然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鍊子”風險明顯增多。

當下,大陸制造業的發展存在諸多挑戰的同時,也充滿了機遇。2019年釋出的《中國制造業高品質報告》指出,世界主要工業國均将制造業作為經濟振興的重中之重,部分國家已提升至國家安全高度,制造業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作用進一步強化,智能制造等先進制造業領域将成為世界制造大國的競合焦點。

另一方面,專家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洗衣袋智能制造技術,成分為了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同時也成為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而這是大陸制造業的機會,《智能制造的本質》作者甯振波教授指出,“我們中華民族從未和工業革命如此之近,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了我們絕佳的機會,中國第一次可以和發達國家幾乎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起跑”。在此背景下,國務院于2015年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近年來,長虹大力推進智能制造項目的落地實施,依托5G+工業網際網路,通過端到端的資訊化+自動化,實作了全流程資料實時線上,訂單驅動并行協同,“銷産計劃+采購生産計劃+物流發運計劃”全流程并行決策,滿足大規模定制化柔性生産,積極踐行着“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

智能制造排頭兵 長虹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1

先聲奪人

長虹的智能制造發展道路是一個持續深化的過程,在2015年長虹提前布局智能制造,對現有的生産線進行了全面的颠覆性改造。長虹用實際行動證明,布局智能制造并非口号,而是一次果斷的行動。經過智能化更新後的生産線果然極大地提升生産的效率以及産品品質。在2015年甚至達成了5.5秒生産一台CHiQ智能電視的電視制造業紀錄。

以一個良好的局面作為開端,此後數年長虹的智能制造飛速發展,其标志性事件是2018年,長虹基于工業網際網路基礎的智能制造産業園破土動工。這一重大事件為之後長虹智能制造的發展做足的鋪墊。長虹對智能制造産業園的制造水準提出相當高的要求,為此長虹率先引入5G,并将其和自動化、資訊化等技術融合,實作各資訊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全面提升自動化水準。這一決定非常具有前瞻性,要知道5G牌照的首次發放是在長虹智能制造産業園正式動工的第二年。

在智能制造産業園的穿針引線之下,長虹的智能制造水準提升了一個位面,向更全面、更高效、更強大的方向發展。經過2015年以及2018年的先聲奪人,國内首條“5G+工業網際網路”生産線在長虹智慧顯示工廠正式投産”。該生産線是中國最先進的智能電視大規模定制生産線,通過研發、采購、計劃、制造、銷售、物流、售後等環節在内的核心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實作計劃、工藝、采購、物料與成品、制造生産全流程與底層工業裝置控制系統內建。

當下,長虹的智能制造規模正在不斷擴大,長虹目前正投資120億元在四川綿陽打造“一個總部+三大智慧園區”,長虹智能制造産業園、經開區産業園、國家雙創工業園已初步建成投産。長虹雙創智能制造工業園整個産業園項目建成達産後預計可實作總産值80億元,實作稅收2.3億元。

2

成果顯著

有道是一通百通,在“5G+工業網際網路”生産線的建設經驗下,長虹智能制造取得了斐然的成果,并開始向長虹旗下的其他産業開始輻射。其中成果最顯著的是,近日來頗受關注的長虹能源。

2020年4月,長虹投資近20億元,打造智能制造産業園,緻力于研發生産應用于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低速車等領域的新能源锂電項目。今年10月,該锂電項目正式投産,成為中國西部最大“高倍率圓柱锂電池”生産基地。計劃未來5年産能規劃日産超300萬隻高倍率圓柱電池,成為全球高倍率锂電池領先企業。這成為了長虹能源由小巨人向産業冠軍轉變的先決條件。

在越發深入與越發專精的情況下,長虹已然成為了中國智能制造的代表之一。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廳釋出《關于公布第三批服務型制造示範名單的通知》, 四川長虹智能制造技術有限公司入選“國家服務型制造示範企業”。

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産業形态,是制造業轉型更新的重要方向。據長虹控股公司副總經理兼長虹智能制造公司董事長潘曉勇介紹,近年來,公司提出以“IE(工業工程)+AT(自動化技術)+IT(資訊化)”為政策和方法的服務型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并針對電子資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物流等行業打造以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為主的服務型制造模式,包含自動化線體、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工廠資訊化、控制系統等業務服務。

大陸十四五規劃在2021年全面展開,未來五年将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重要階段。以智能制造為契機推動制造業高品質發展,既是中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實作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突破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