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省政協委員曾啟芳:實

編者按:

更舒适的居住條件,更便利的交通環境,更高水準的教育和醫療服務……一年來,貴州的這些變化,讓咱老百姓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

在代表委員眼中,貴州變化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他們會選擇哪一個?邁入新的一年,如果用一個字來憧憬未來,他們又将有何期待?2022年貴州省兩會,多彩貴州網特别策劃【“字”說兩會】系列報道。

字雖一個,韻味悠長。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程曦 李思瑾) 轉眼,省政協委員、六枝特區第三中學校長曾啟芳走上教師崗位已經三十八年有餘,提到變化,她陷入了沉思,思緒回到了與學校“初見”時的那天。

1984年,貴陽師範學院六盤水大專班(現在的六盤水師範學院)畢業的曾啟芳被配置設定到六枝特區第三中學,破舊的教學樓、小而簡陋的教師宿舍、坑坑窪窪的籃球場,這就是當年六枝三中全部。

“當時,學校内部還都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老師學生的鞋子褲子都沾滿了泥。”曾啟芳還記得,下雨天即使是去教室上課,也會選擇穿水鞋。

省政協委員曾啟芳:實

曾啟芳初到六枝三中時,學校環境簡陋,學生擁擠在操場組織活動 (受訪者供圖)

追求高品質教育,營造好的教育環境很重要。2015年,貴州省教育廳對外公布的“貴州省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标準(試行)”,從辦學規模、校舍選址、規劃、綠化面積、運動場地、實驗儀器、音體美器材、圖書标準等10多個方面進行了規範。

重建教學樓、改造廁所、修建操場、更換教學設施裝置……教育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學校的教學樓、辦公樓及功能場所不斷提檔更新,六枝特區第三中學教育教學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紅牆白柱的現代化教學樓,平整的操場,窗明幾淨的新教室。我們還更新了先進的教學裝置,有了多媒體教室、圖書室、音樂室、舞蹈室,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供了優質的教育環境。”說起現在的學校,曾啟芳很是感慨:“這樣好的辦學條件,放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

省政協委員曾啟芳:實

從平房的現代化教學樓,六枝特區第三中學教育教學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硬體”好了,“軟體”也在逐漸跟上。針對師資力量薄弱這一短闆,貴州省出台系列檔案,進一步指導各地強化區域師資配備,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多方位提升專業師資力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曾啟芳剛到學校時,同僚幾乎都是中專生和大專生,且都是本地人。

“近些年考進學校的老師最低也是大學學曆,還有很多省外的前來工作,留在這裡教書育人、結婚生子,将青春和才學奉獻給了學校。”曾啟芳說。

根據最新規定,如今,六枝特區第三中學每名教師每年都可以參加不少于90個課時的教育訓練,有了不斷“充電”的機會。

省政協委員曾啟芳:實

省政協委員、六枝特區第三中學校長曾啟芳

“不斷優化的教學環境,不斷壯大的教師隊伍,不斷提升的教學水準,讓越來越多的學子享受到了越來越優質的教育資源,教育均衡發展,正日漸成為現實。”38年的從教經曆,親曆了教育資源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曾啟芳感觸頗深。

她說:“這些年,貴州年年壓縮行政經費,支援教育事業發展,并以補齊教育短闆為突破口,以解決瓶頸制約為方向,紮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走出了窮省辦大教育的圖強之路。貴州的教育工作做得很紮實,教育教學環境也實實在在地在變化。”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入推進“強師工程”,加強師德師風和教學能力建設,切實保障教師工資待遇。

“這樣的資訊讓我們很開心,也很感動,這些年政府在着力提高教師待遇保障的同時,在培養、教育訓練、教學環節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曾啟芳表示,作為教師,也要做到“愛崗愛生”,兢兢業業地搞教育,實實在在的教書育人。

一審:羅亞楠

二審:李柏杉

三審:王幸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