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也努力過了,書就是讀不下去,怎麼辦?

作者:張佳玮寫字的地方

假設,您已經拿到一本書了。

讀了幾句,發現讀不懂,讀不下去,怎麼辦呢?

我推薦的法子是:

别強讀了,算了吧,扔一邊去。

——聽着有點簡單粗暴嗎?

那,其實也沒問題。

一直以來,似乎我們總被鼓勵:讀書也要迎難而上披荊斬棘。人生有那麼多必讀書,讀完了才算完整。

讀不懂也得用心啃、拼命讀,讀出微言大義來才過瘾……

然而瑪格麗特·杜拉斯就很直白地說,她看不下去羅蘭·巴特的書。她對巴特沒偏見,甚至還有過段友誼,但,“讀不下去。”

類似的,海明威的書被認為簡潔了,冰山理論了,然而雷蒙德·錢德勒嫌他寫得啰啰嗦嗦。

還有變心的真愛讀者,比如福樓拜年少時,讀雨果的小說讀得如癡如醉;後來年紀長了,讀雨果寫的小說,産生了巨大懷疑,覺得雨果不夠科學。他看不起的還不是一般小說,而是傳奇巨著《悲慘世界》。

福樓拜大叫:

“我有生以來,一直贊佩雨果,現在卻感到憤慨!我要爆發出來,怎樣!這部小說,既不真實,也不偉大。論文筆,作者故意寫得不倫不類,不登大雅,以取悅庸衆……各種人都死闆闆一種性格,像悲劇中的人物!生活裡哪有像芳汀那樣的妓女,像冉阿讓那樣的苦役犯?……都是些假人,糖人……大篇說理,講得都是題外之事,沒有一句切題的話……後人不會饒恕的,他居然想當思想家,跟他本性也不合呀!”

這話如果您在課堂上道來,大概足以讓老師大驚失色吧。

然而出諸福樓拜之口,似乎就也……可以了解了?

實際上,世上沒多少作品是完美的,也沒多少作品是非讀不可的,更沒多少作品是必須得讀完的。

世上已經有太多“過于有名以至于你讀完了不敢說不喜歡隻好人雲亦雲誇兩句”的書了,然而那并非必要的。

許多人讀不下去,會歸咎于自身的問題,覺得自己沒耐心之類。

然而一本書和一個人,得講投緣。

一個人已有的知識結構、對這個題材的興趣,都會影響讀書的進度和樂趣。

與此同時,實際上,寫得處處完美均勻、從頭到尾都讓人讀得開心的書,并不那麼多。

讀不完也沒什麼。諸葛亮所謂讀書“觀其大略而已”,就是個很好的習慣。

加西亞·馬爾克斯提過一個說法,作為寫小說的人——比如他自己——讀小說時難免帶着别一種心态。不為了讀個故事讓自己爽快,而是“剖解這本小說,看他是怎麼寫成的”。

大概類似于一個廚子吃宮保雞丁不為飽肚,而是琢磨宮保雞丁怎麼做的;一個球迷看足球不為了琢磨輸赢,而是看雙方技戰術怎麼排的。

這種内行看門道式的剖解,已經屬于案例分析、技術學習的範疇了,已經算是學習了。

很值得贊賞的心态,但并非必要。

畢竟大多數非專業人士,未必需要抱着學習的心态,相容并蓄地強行學習什麼。

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過于瑣碎了,真正是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逆着心思一路追逐,其實什麼都得不着。

是以咯:除非是必須要讀教科書預備考試,或者存心從事這個行當,否則,世上其實沒太多非讀不可、讀不下去也得咬牙死磕的書。

就讀一本也許不那麼高雅、讀完了也沒法放到社交平台吹牛、然而自己喜歡的書好了。

這比咬牙強啃、回頭就忘掉某本自己不喜歡的書更快樂,也更容易養成閱讀的習慣。

哪位說了:一定要讀?

嗯,行。

我喜歡的法子是:

初讀的時候,專心且快速地讀一本。

重讀的時候,多本混雜來回讀。

因為一本艱深的書,如果初讀就試圖細節全搞清,很容易把自己弄惡心了。

初讀時,觀其大略,主看脈絡,熟悉段落,挑選記下自己喜歡的段落。

這時如果摻雜讀其他書,情境、語感、節奏、邏輯都容易被帶跑偏。

是以專心讀吧:

哪怕速讀,讀完再說。

重讀時,是嘗味了,看段落了,享用了。這時候,可以摻雜着來回讀。

讀學術書讀悶了,讀小說;讀小說讀流了,看漫畫;漫畫看滑了,想來點緊湊的,再回來。

如此反複。

一個小小的訣竅是,哪怕來回換書看,也可以考慮看比較接近的題材——這樣切換特别流暢。

舉個例子:

你正在讀《西洋世界軍事史》第二卷末尾那段拿破侖的,讀悶了,好,回頭讀讀《戰争與和平》或者《悲慘世界》第二卷的小說段落;再讀悶了,看看長谷川哲也寫拿破侖的漫畫;看着看着,又能循環回來了。

又比如,你正在讀《拉丁美洲史》,讀得有點暈;那就看看馬爾克斯《迷宮裡的将軍》,一下子看進去了,看了會兒膩了,就看看博爾赫斯的短篇《瓜亞基爾》這種,八卦心起來了,嗯接着回頭看《拉丁美洲史》。

又比如,你正在看齊如山先生《華北民食考》,看着看着,“哎這些不是老舍先生寫過的吃的嗎?”就順便拿本老舍先生的小說讀讀,讀着讀着,“其實王敦煌先生也寫過老北京吃的”,看了會兒王敦煌,“那我順便看看王世襄先生寫的器物吧,反正都挨着……”

相近的題材,容易有友好的閱讀氛圍。

習慣了這種氛圍之後,久而久之,你每次重讀,都會回到這個氛圍裡——大概類似于郁達夫說吃到熏排骨,就想到北平之秋。

最後,累了的時候,不要強讀。

人的自制力、了解力是與體力挂鈎的,是以想啃需要優秀了解能力的大部頭,每天越早越好,體力最好的那會兒尤其好。

越到睡前,人越啃不動大書,這時就讀比較簡單流暢一望即知的書,會好一些。

結合上面提到的套路,即:

白天相對适合初讀硬啃,晚上相對适合重讀重溫。

在晚上試圖啃太難的書,會讓你覺得讀書是件苦差事。

放松點,調劑調劑重讀挺好的,别有罪惡感。

比如白天讀學術書,晚上讀小說,睡前看看熟了的書,甚或翻翻漫畫——這樣也挺好。

持續讓自己覺得讀書是件有樂子的事,比一時間硬啃某本書要有意義得多。

以及最重要的:

如果确實讀不下去,就别讀。

作為一個勉強也算出過點書的作者,這麼說大概有點自斷生路……

但是:

世上值得硬着頭皮讀的書,其實并不那麼多。

這道理,又不止适用于讀書了。

也努力過了,書就是讀不下去,怎麼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