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1月21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因為叛國罪,被法國群眾送上斷頭台。
自此之後,法國進入了共和制和君主制互相糾纏的局面。
出現了諸如拿破侖稱帝、波帝王朝複辟等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
革命的種子,随着法國大革命的傳播,飛揚到世界各地……

在我們的印象中,末代君王要不荒淫無道,要不重用奸臣,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卻不是這樣的人。
他的死,不僅有很多人感慨,更有很多人報以同情。
史學家甚至評價他是位“感情專一、生活節儉”的人。
不知道他死時,會不會跟大陸明崇祯皇帝一樣發出感歎:
“朕非亡國之君,爾等卻是亡國之臣”。
以後有時間,我們再好好講講崇祯皇帝的事情。
這可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智計高超,卻時運不濟。
今天還是先說說法國國王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的感情線很直,他沒有什麼情人,隻和妻子瑪麗相厮守。
同時,他有個特别的愛好——研究鎖具。
是以,有人稱其為“鎖匠國王”。
這點和大陸明朝天啟皇帝特别像,天啟皇帝喜歡木匠活,手藝精湛,堪比大師。
路易十六呢,對機械鎖具非常有心得。
如果他倆能相見,必然一見如故,成為至交好友。
路易十六生活節儉而簡單,不講究吃喝玩樂。
還經正常勸王後不要太奢靡,要多想想老百姓的苦。
這樣一個可愛耿直的理工男,為什麼會被送上斷頭台呢?
原因啊,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路易十六繼位後,對外做出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
1775年,美國獨立戰争開始打響。
英國人與美國人在美洲大陸上打成一團。
路易十六看到英美打起來了,十分高興。
為什麼高興?
因為他想到了法國和英國在“七年戰争”裡的失敗。
在他看來,那場失敗是個恥辱啊。
現在美國跟英國人打起來了,而且遠離本土,這好事不參與都不好意思。
于是,路易十六就出錢出兵去幫助美國人。
隻能說這是理工男的思維。
成熟的政治家不會因自己的喜惡去決定國家大事。
針對戰争,更多的是要發戰争财。
可路易十六不是這樣啊,一味地支援美國打英國,不僅沒發到财,還貼了很多本錢進去。
獨立戰争結束,法國财政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這忙幫得夠實在的!
其次為了緩解壓力,路易十六就想向貴族征稅,被貴族拒絕了。
1789年,他召開三級會議,将神官、貴族、平民聚集到一起。
結果神官和貴族組成了一派,平民組成了一派。
他們互相攻擊,結論是都不繳稅,讓路易十六陷入非常困難的境地。
這些人還全部聯合起來,一起推動憲法修正案,要成立君主立憲的國家。
路易十六表面答應,暗中集結軍隊,引發了7月14日巴黎起義。
起義爆發,路易十六害怕了,在公開場合宣布同意立憲,并簽署了《八月法令》。
然而,他又拒絕簽署《人權宣言》,并在6月份想要逃出巴黎,失敗被捕。
這件事反映了路易十六性格上的弱點,反反複複,優柔寡斷。
如果決定立憲,那就堅持下去,他還是人民愛戴的國王。
如果不同意立憲,那就用雷霆手段,解散議會,也未嘗不可。
最怕的就是這種首鼠兩端的,心中沒有定計。
最後,路易十六犯下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投敵叛國。
照理說,他已經是一國國王了,怎麼會叛國呢?這叛的,等于就是自己啊。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路易十六的腦路非常清奇,他覺得自己在法國不太受人待見,居然跟敵人眉來眼去,互通消息。
1792年,法國與奧地利開戰,雙方打得很兇,死了不少人。
可路易十六卻暗地裡與奧地利達成協定:
以法國作戰計劃詳細内容,換取奧地利對自己在統治上的支援。
這是置軍隊生命于不顧啊!
事情揭露,法國群眾出奇憤怒。
新選出的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半年後,處死了路易十六。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覺得路易十六該不該死呢?
還請在下方留言評論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