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雪務攻關團隊”攻克雪質和雪源保障難題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蘭州1月21日電(記者張文靜、李傑)2017年,因為參加科技服務冬奧項目,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态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王飛騰第一次聽到了冰狀雪賽道的概念。盡管長期從事與冰川有關的研究工作,但對于冬奧會對雪道和雪質的要求,他的了解不多。

冰與雪是冬奧會的“靈魂”。2022年,中國首次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秉持為全世界運動員提供良好賽事體驗的初衷,雪務保障成為必須攻克的難題。

中國“雪務攻關團隊”攻克雪質和雪源保障難題

2021年12月,王飛騰(後排左四)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進行冰狀雪賽道制作試驗。受訪者供圖

中國冰雪科研起步晚,舉辦國際高水準冰雪賽事可供借鑒的經驗少。為了應對這一挑戰,2017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秦大河帶領下,中國正式組建北京冬奧會賽事用雪保障關鍵技術研究團隊(以下稱“雪務攻關團隊”)。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态環境資源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哈爾濱體育學院和雲頂滑雪公園等科研院校和相關滑雪行業企業均參與其中,為本屆冬奧會提供風險防範和不利氣象條件下的賽道雪質和雪源保障預案,包括打造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冰狀雪賽道,研發高效儲雪技術,實作綠色“用雪自由”。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明虎介紹,冰狀雪賽道指的是滑雪場雪質的一種形态,其表面有一層薄的硬冰殼,用于減少賽道表面對于滑雪闆的摩擦,相當于高山滑雪比賽等項目的“高速公路”。國外冰狀雪賽道比較多且技術成熟,但國内相對較少。

據介紹,造雪機造出來的雪密度通常在每立方厘米0.1克至0.4克,而冰狀雪密度需要達到每立方厘米0.65克,若大于這個密度雪就會變成冰。冰狀雪的制作過程看似簡單,鋪雪、注水就行,但鋪多少厚度的雪,隔多長時間注水等都沒有具體參數。

中國“雪務攻關團隊”攻克雪質和雪源保障難題

2022年1月,雪務攻關團隊在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開展儲雪工作。受訪者供圖

2019年至2021年,在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協調下,“雪務攻關團隊”在黑龍江亞布力滑雪場、雲頂滑雪公園和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等場地進行冰狀雪制作試驗。

試驗地區的寒氣攝人,但團隊成員一幹就是十多個小時。“雖然身體寒冷,但心裡是熱的。” 王飛騰說,“想想我們從事的點滴工作都直接服務于冬奧會,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值得。”

克服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頂住了惡劣的氣候環境,“雪務攻關團隊”所有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成百上千次的現場試驗中,團隊獲得了一組組寶貴資料,最終确定了最适合當地的冰狀雪賽道制作方案。

當首次成功制作出冰狀雪賽道時,團隊成員歡呼鼓掌,王飛騰至今難忘大家興奮歡呼的樣子。他說:“我們不僅掌握了開展不同氣候條件下屬地化的冰狀雪賽道制作技術,而且還研發了冰狀雪賽道專業監測裝置以及高效儲雪技術。”

五年來,在秦大河院士帶領下,團隊争分奪秒,在北京石京龍滑雪場開展儲雪試驗,以此防範氣溫升高導緻的用雪風險。儲雪方案的成功也标志着冬奧會的“提前演練”順利完成。

目前,“雪務攻關團隊”已在首鋼大跳台成功儲雪5000立方米,以應對突發天氣變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