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作者:拂曉哨位

編發:拂曉哨位(fxsw2021)

資料來源:《新四軍四師大事記》 推薦:王皇義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編者按

軍事家彭雪楓舉世聞名,他是抗戰時期我軍犧牲的進階将領之一。時任新四軍師師長的他,和他的戰友們在黨的上司下,是如何建立這支英雄勁旅的?21集團軍組織編寫的《新四軍四師大事記》,正是對彭雪楓們的曆史功勳的真實寫照。現将“前言”“結束語”轉載于後,與讀者分享。

新四軍第四師大事記(1938年1月至1945年11月)

前言

1931年“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華的序幕。1937年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标志着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争的開始。國難深重,大敵目前,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産黨于“七.七”事變之第二日即發出通電,号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共産黨的偉大号召,推動了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蓬勃發展,迫使蔣介石不得不放棄長期奉行的對日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動方針,促進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根據國共兩黨所達成的協定,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中國南方八省13個地區(不包括瓊崖紅軍遊擊隊)的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亦于1937年12月完成整編。新四軍的誕生,使我黨所上司的紅軍遊擊隊取得了參加抗日的合法地位,完成了由國内革命戰争到抗日民族解放戰争的戰略任務的轉變,展現了中國共産黨人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捐棄前嫌,共赴國難的偉大胸懷,也表現了紅軍遊擊隊戰士高度的政治覺悟與愛國主義精神。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彭雪楓、張震率領新四軍遊擊支隊300餘人于1938年9月30日從竹溝出發,挺進豫東。

日本侵略者于7月相繼占領北平、天津之後,為實作其“三個月對華戰争”和“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戰略方針,即兵分三路沿平漢、津浦、平綏交通幹線向華北各省進攻。國民黨軍隊雖然作了一些抵抗,有些部隊還打得很英勇,但由于國民黨當局執行着一條片面的抗戰路線和消極的戰略方針,是以,造成了正面戰場的全線潰退,在不足半年的時間裡,華北六省大部國土淪于敵手。國民黨長期經營的大陸東南防區,在日寇進攻之下,11月滬、杭淪陷,12月南京失守,整個長江下遊國民黨防線迅速被摧毀。日寇侵略氣焰更為嚣張,旋即分兵渡江北上,配合華北南下之日寇,南北對進,企圖打通津浦全線,使南北戰場連接配接起來,進而入侵中原,攻占華中,完成對我廣大國土的占領。1937年底,軍事形勢日益惡化,日寇進攻矛頭,指向中原腹地。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1939年9月1日,新四軍遊擊支隊召開第一次黨代會,圖為大會代表合影

新四軍第四師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争,祖國半壁河山淪陷,侵略矛頭直指華中腹地的嚴重形勢下,由中共河南省委在豫南确山縣竹溝鎮組建的一部分武裝和豫皖蘇三省邊界黨組織發動群組建的抗日遊擊隊相結合,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壯大起來的。爾後,這支部隊又和八路軍一部及黨在津浦路東所組建的武裝相會合,組成了新四軍第四師。它是一支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一支遊擊部隊成長為堅持華中抗戰,馳騁于豫皖蘇三省邊界和淮北敵後的勁旅。這支部隊在八年抗日戰争中,消滅了大量敵人,牽制了日寇大量兵力,解放了廣大國土,拯救了敵後人民,建立起豫皖蘇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立下了卓越的功勳。這支部隊主要的建立者和上司者是中國工農紅軍的将領彭雪楓、黃克誠、鄧子恢、張愛萍、韋國清、劉瑞龍、張震、肖望東和一批紅軍幹部,還有豫皖蘇與淮北地區黨的上司人劉子久、吳芝圃等同志,他們為這支部隊的建立與發展立下了豐功偉績。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1941年冬,新四軍部分上司人在淮北泗縣新行圩子合影。陳毅、彭雪楓、張愛萍、張震寰和機要人員。

新四軍第四師長期戰鬥于豫皖蘇邊區和淮北地區,經常面臨着敵、僞、頑交織不斷地“掃蕩”與進攻。這支組建不久的部隊為堅決完成黨所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進行了激烈而複雜的鬥争。它既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也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它既積累了豐富的争取與鬥争的勝利經驗,也有着一時的曾經遭受挫折的教訓。這些用先烈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經驗與教訓,是中國革命戰争曆史寶庫中一部分極其寶貴的财産。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新四軍遊擊支隊、新四軍六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八路軍第四縱隊政治委員黃克誠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中共淮北區黨委書記,新四軍第四師政治委員鄧子恢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中共豫皖蘇區黨委書記,中共淮北區黨委副書記劉子久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中共豫皖工委書記、中共豫皖蘇省委書記、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四師第九旅旅長、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張愛萍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新四軍遊擊支隊副司令員、中共豫皖蘇區黨委書記、新四軍第四師政治部主任吳芝圃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新四軍第四師第九旅旅長、第九旅政治委員、新四軍第四師副師長韋國清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新四軍遊擊支隊、新四軍第六支隊、八路軍第四縱隊、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張震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新四軍遊擊支隊、新四軍第四師政治部主任肖望東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中國豫皖蘇區黨委副書記、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行政公署主任劉瑞龍

結束語

新四軍第四師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經曆了八年英勇鬥争,走過了一條光輝而又曲折的道路,終于和全國人民一起迎來了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

新四軍第四師的前身是由黨中央派遣的以彭雪楓同志為首的一批紅軍老幹部,同豫皖蘇邊界地區及皖東北地區的黨組織相結合,放手發動群衆而組建起來的抗日遊擊隊。它沒有以長征紅軍或我南方八省遊擊隊的建制機關作為組建骨幹。四師之是以能夠從一支新組建的遊擊部隊逐漸發展成為堅持華中抗戰的勁旅之一,在激烈複雜的鬥争中粉碎日僞無數次的“清剿”與“掃蕩”,打退國民黨反共派頻繁的摩擦與進攻,完成了黨所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從誕生之日起,就在中國共産黨的絕對上司下,忠誠地執行了黨所制定的一整套方針、路線和政策,堅決地貫徹了黨中央和中原局(後為華中局)關于“發展華中,争奪中原”的戰略方針。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在四師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既充分發揮了地方武裝、人民子弟兵的優勢;又堅持不懈地進行思想教育、作風養成和制度建設,克服遊擊習氣,大力提高部隊軍政素質;既充分發揮老幹部的上司骨幹和傳幫帶的作用,又重視造就大量新幹部,尤其是大力吸收和培養青年知識分子,以新鮮血液源源補充幹部隊伍,保證這支部隊在迅猛發展中,既繼承和發揚了我軍的光榮傳統,又洋溢着朝氣蓬勃的革命首創精神。

豫皖蘇邊界和淮北地區,西望豫鄂陝,東控江淮平原,扼津浦、隴海交通大動脈,是我發展華中的西部屏障,争奪中原的前進陣地,又是我華北、華中兩大戰略地區聯接之要沖,乃日僞、頑軍與我極力争奪之戰略要地,尤其是國民黨反共派不遺餘力與我反複争奪。四師在它誕生的搖籃裡就面臨數倍于我的頑軍對峙和包圍,經曆了華中地區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反摩擦鬥争。正是在這種極其複雜而艱巨的鬥争中,經曆了嚴峻的考驗,把自己鍛煉得更加堅強和成熟。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無論在開辟豫皖蘇邊區,還是在鞏固和發展淮北根據地的鬥争中,以及後來執行進軍津浦路西恢複豫皖蘇解放區的戰略任務,四師總是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統一上司下,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的直接指揮下,華北局,集總的關懷下,得到兄弟部隊的大力支援和積極配合,八路軍及華北解放區部分部隊,新四軍一師、二師、三師的部分主力,都曾經配屬過四師,并擔任了重要的作戰任務。特别是豫皖蘇邊區及淮北地區的廣大人民,盡其所有,哺育了自己的子弟兵,為支援革命戰争作出了無私的奉獻。光榮屬于偉大的黨,屬于偉大的人民!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抗日戰争勝利後,為粉碎國民黨的大舉進攻,新四軍第四師順利完成新的戰略轉變,除繼續堅持淮北地區津浦兩側的鬥争外,主力一部揮師北上,轉戰山東與蘇北,殲滅大量國民黨軍。解放戰争期間,根據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指令,新四軍第四師所屬各部,統一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了解放全中國的戰鬥。原新四軍第四師第九旅、第十一旅為基礎,和兄弟部隊一部組成第二十一軍;原第四師第十二旅及淮北軍區三分區(後為華中軍區第八分區)主力一部編入第十八軍;原第四師主力一部編成的華中野戰軍淮北挺進支隊編入第三十四軍,而後又以一部編入第二十八軍;原第四師騎兵團,改裝組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部隊,分别隸屬于濟南軍區和北京軍區;原第四師特務團,編入第二十三軍;原第四師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雪楓大學),一度編入華東軍政大學、解放軍總部進階步兵學校,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階軍事學院的組成部分;原第四師兼淮北軍區第七、八分區(後隸屬華中軍區)部隊之一部,分别編入河南省軍區及安徽省軍區;原第四師兼淮北軍區上司機關與直屬分隊,分别編入華中軍區、華東野戰軍及第三野戰軍上司機關,全國解放後成為華東軍區(後為南京軍區)上司機關之一部。第四師廣大幹部及第四師原屬各部在偉大的解放戰争中,經受了新的戰争烈火的鍛煉與考驗,在新的曆史時期,為解放祖國,保衛祖國建立了新的功勳。

新四軍第四師這支英雄部隊的名字和它所建樹的光輝業績,将載入史冊,彪炳千秋。

新四軍四師的曆史功勳

1984年,楊尚昆等上司同志在彭雪楓紀念館前合影(前排左起:滕海清、張震、楊析宗、楊尚昆、肖望東、趙文浦;二排左二起譚友林、劉玉柱、王光宇、遲浩田、李宣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