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周分封時其地理方位根據是憑借大概的地理方位

西周初期分封諸侯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分封了1200多個諸侯,也有說800多個諸侯,也有說400多個諸侯,也有說分封了71個諸侯,這些都見之于不同的史書記載之中。

通過史書不同的記載可以了解到西周時期分封諸侯有些地域不是十分明确的,也就是有很多諸侯的區域是以某地為中心,有一個大概的區域,沒有十分明确分封諸侯國的疆域。這裡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疆域十分明确的諸侯國,另外一種是沒有明确疆域的諸侯國,隻是以某地為中心,至于疆域問題還是要靠分封的諸侯自己派軍隊占領,明确自己的疆域。

夏朝建立之前,是屬于部落聯盟時期,那時在中華大地上有大大小小的部落占據,部落的疆域十分不明确,往往通過部落之間的戰争或者協商确定部落的疆域。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在夏國統一戰争時期,有很多部落被消滅,也有很多部落依附到夏王朝。依附于夏王朝的部落後來演變成封國——諸侯國,較為偏遠的部落被稱作“方國”,方國一般沒有被征服。

西周初期,根據《左傳》和《荀卿子》記載,周王兄弟之國和姬姓之國53個,跟随周王伐纣的有功之臣、前朝貴族、三皇五帝的後裔、夏、商後裔等諸侯國18個,合起來有71個諸侯國。

西周分封時其地理方位根據是憑借大概的地理方位

呂尚

西周時期分封的這71個諸侯國早就形成了固有的疆域,在邊界上變動不大,有些諸侯之間的疆域也沒有明确的界限。譬如姜子牙分封齊國,當姜子牙到達封地之後,立馬派遣軍隊占據自己封國的疆域,而此時山東半島上的東萊國也正在派軍隊拓展自己的疆域,雙方軍隊碰上了頭。打敗了東萊國幾次進攻之後,齊國的疆域才基本确定下來。

為了赢得自己部落或者封國的安定,很多偏遠的諸侯國、方國都表示對周王朝的臣服,接受西周的分封,這些方國、諸侯國在西周初年之時有330多個,加上原來分封的71個諸侯國,湊齊了400之數,這也是西周分封71國和400多個諸侯國的來源了。

包含西周和東周時期,接受周朝分封的諸侯國總計800多個,這也就是800諸侯的來曆了,當然很多諸侯國在争鬥中被消滅了不少。

一般來講,西周時期是有地圖的,大都以某地為中心,分封方圓多少距離的國土。接近周王國核心區域的諸侯國之間是有明确的疆域界限的,一般以江河、山等作為差別疆域的地标性界線。距離比較偏遠的諸侯國,疆域劃分十分不明确,都以某地為中心,至于疆域則需要自己拓展,一般都以軍事鬥争确定具體的疆域界限。

西周分封時其地理方位根據是憑借大概的地理方位

春秋列國形勢圖

西周初年,人口估計在340萬左右,而疆域比較遼闊,分封的71個諸侯國不單單是疆域問題,還有“授民”,如:魯國: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衛國:陶氏、施氏、繁氏、樊氏、饑氏、終葵氏等;唐國(晉國):懷姓九宗,職官五正。

西周的分封的諸侯國,尤其是嫡系姬姓的諸侯國不單單要授予封土,還要授予群眾,讓他們建立自己的諸侯國。

西周分封的71個姬姓諸侯國主要目的如下:第一,拱衛周王室;第二,按時繳納賦稅、軍力支援周王室;第三,諸侯國有權力在自己的封國内再進行分封;第四,諸侯國可以組建自己的軍隊,在封國内征收賦稅。

其他較為偏遠的諸侯國,周王朝對他們的控制力較弱,很多諸侯國都是有名義上的臣服,繳納的賦稅也較少,更不用說軍力支援周王室了!

至于西周分封時當然用地圖了,那時的地圖比較模糊,沒有現在這麼精确,大都是粗略的地域概念劃定諸侯國的疆域,如果要确定自己的疆域,還要靠軍隊和群眾開拓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