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聚文摘》每日經典,不見不散。

自古以來,皇後均以母儀天下,輔佐皇帝的三宮六院為榮耀,很多位高權重的皇後都令人敬佩,而在中國曆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後,被稱為大清第一皇後,卻強忍着心疼嫁給了自己的仇人,自己落了個凄慘的結局。
這個皇後就是孝慈高皇後孟古哲哲。
之是以被稱為大清第一皇後,是因為她的輩分在所有的皇後中最大,自然就這樣相稱,但是她在宮中起到的作用也是無人能及的。
孟古吉吉這個名字是音譯的名字,是以叫法不同,但她的故事卻曲折離奇。
7歲被父強迫出嫁,14歲得到冊封
在古時,女子的婚嫁由不得自己做主,尤其是在戰争頻發的年代,守護自己的部落疆土,比自己子女的幸福更重要。
那一年孟古吉吉才7歲,作為葉赫那拉部落首領楊吉努的女兒,自然總看見自己的父親打打殺殺。
在當時葉赫部落十分強大,在它救濟的幾個部落中,建州的努爾哈赤也在這個行列。
有一次,努爾哈赤來到葉赫部落,楊吉努看見努爾哈赤生性魁梧,有勇有謀,就有心想把自己的小女兒許配給努爾哈赤。
但當時努爾哈赤十分不解,因為楊吉努的大女兒與自己年齡相仿,為什麼要把隻有7歲的孟古吉吉許配給他?
楊吉努解釋道,自己的小女兒天真可愛,大方得體,配得上如此英勇之士,努爾哈赤不好推遲,也就應允了這件事。
可是,永遠都是适者生存,強者自強。為了拉攏在當時日益強大的努爾哈赤勢力,海西女真中的哈達部主動獻上美人,将自己家族的阿敏格格送給了努爾哈赤,并要求将其冊封為側福晉。
楊吉努聞訊後,也坐不住了,直接将剛滿14歲的孟古吉吉送到了建州,當時部落首領是孟古吉吉的哥哥納林布祿,他一路護送孟古吉吉。
努爾哈赤更是親自帶領自己親信王爺們迎接,還舉行了盛大的冊封典禮,就這樣,孟古吉吉也成為了努爾哈赤的側妃。
自從孟古吉吉來到努爾哈赤身邊,努爾哈赤就對她疼愛有加,因為孟古吉吉身上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努爾哈赤。
在努爾哈赤看來,孟古吉吉很特别,有很多過人之處。
正巧,在當時努爾哈赤的大福晉富察衮代已經沒有了姿色,外來的格格也是卷入了權力的紛争。
隻有孟古吉吉十分老實,是以沒過多久,孟古吉吉就取代了富察衮代的位置,坐上了大福晉的位置。
可是年輕的孟古吉吉沒想到,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各部落之間權力紛争的棋子。
盡管孟古吉吉步步高升,但她心裡明白,父親和哥哥做法就是想保護自己的部落。
而逐漸成熟的她,也看清了現實。因為有了自己的出嫁,才維系着葉赫那拉部落與建州努爾哈赤勢力之間的關系。
如果自己不嫁給努爾哈赤,自己的部落必将被兼并,也必須會有一場血雨腥風的厮殺。
可能,在古時女子的作用就是傳宗接代,甚至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作為籌碼與更重要的事物交換。
可以說,那時的女子也是懂事乖巧,服從父親長兄的指令,因為隻有犧牲自己的幸福,才能拯救大局。面對家族的興盛,自己的幸福也并不值錢。
含淚生下孩子,臨終未實作遺願
與其卑微的苟活,不如坦然面對眼前的一切。努爾哈赤經常會陪着孟古吉吉,因為他也知道,自己要利用這樣的關系控制葉赫那拉氏。
這兩個家族表面上看起來不錯,實則暗潮洶湧,孟古吉吉極力維系着關系,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努力着。
在這個過程中,孟古吉吉也被迫無奈下,為努爾哈赤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皇太極。
當時憑借自己大福晉的身份,又得有一子,皇太極自然繼承了汗位,建立了大清帝國,而孟古吉吉的地位也是又高了一個台階。
看着自己的孩子都已經功成名就,而自己心裡還有一個心結,那就是想見自己的生母。但是由于當時葉赫那拉氏和努爾哈赤結下了仇恨,楊吉努始終不允許孟古吉吉見生母。
孟古吉吉的哥哥隻好找到了孟古吉吉的乳娘,讓她的丈夫去看望一下孟古吉吉,見面的時候,孟古吉吉身體已經不太好了,匆匆一見,也并沒有什麼效果。
努爾哈赤也經常在戰場上拼殺,沒有時間在陪伴自己的妻子,晚年的孟古吉吉實則有些孤單,還有一些無奈。因為又要保護自己的兒子在戰争中受傷,自己也是十分的擔心。
一來二去,僅有29歲的孟古吉吉顯得憔悴至極,可她沒有想到自己已經病入膏肓。後來,她的體力不支,隻能卧床,身體羸弱如白紙。
在臨終前,她還喚着她的生母,可是始終沒有音訊。就這樣,29歲的孟古吉吉離開人世。
努爾哈赤得知此事,心痛不已,一時間天崩地裂,她在一怒之下要求侍奉孟古吉吉的宮女陪葬,還把孟古吉吉的屍體葬在自己的院落長達3年。
努爾哈赤去世之後,孟古吉吉與其并葬在一起。按常理說,福晉隻能陪葬或者附葬,可見努爾哈赤對于孟古吉吉的重視。
"孝慈高皇後"就是在孟古吉吉時候追加的稱謂,也是曆朝曆代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後。
如果真的可以,請把女人的軟肋好好呵護。親情也好,愛情也好,女人的軟肋就是感情。
或許遇見了對的人就會收獲一輩子的幸福,但是日久生情的關系,也能讓人覺得舒服欣慰。
結語
世界的紛争原本和女性無關,但是時局的需要讓女性變得更堅強。是以從古至今,女性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大,男性的能力也在發展中得到平衡。
男女平等,人人有權利追求幸福,獲得自由,這個世界就是一個舞台,有能力的人始終在領跑,能力加持的人始終都在學習,這個社會從不缺少強者,隻要不留遺憾,對得起自己,就是成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