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英國占了一半,件件價值連城

中國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曆史上不乏強大的王朝,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直到清朝末年,政治腐敗,為列強所侵,導緻中國大量優秀文物被強盜們所掠奪,流失海外,很多文物在我們國家現在都看不到,隻能去外國才能看到。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中國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如果加上私人所藏的資料會更加驚人(1000萬件以上)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其中英國是掠奪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國家之一,收藏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NO.1 雙羊尊

所屬朝代:商代

流落地:英國不列颠博物館

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英國占了一半,件件價值連城

雙羊尊,是中國青銅器時代的代表作品,筒形口,腹為雙羊前驅相背狀羊角大彎曲,尊下飾弦紋和龍面饕鬄紋,極為罕見。這件儀式用的青銅窖酒器或鑄造于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050年,中國長江流域的湖南省。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收藏于英國不列颠博物館。

NO.2 五色鹦鹉圖

所屬朝代:宋代

流落地: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英國占了一半,件件價值連城

五色鹦鹉圖,是宋代 趙佶長做的一幅中國畫,因為有徽宗趙佶的親筆題詞,曆來系于徽宗名下,在宋徽宗的作品中是數一數二的代表作。乾隆時被收于内府,民國初年為山本悌二郎所收,流入日本。在山本悌二郎死後不久,這幅圖就流入美國,目前收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NO、3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所屬朝代:清朝

流落地:未知、下落不明

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英國占了一半,件件價值連城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内含諸多貴重金屬,與北京故宮、頤和園陳列的銅鶴等所用銅相同。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顔色深沉,内蘊精光,曆經風雨而不鏽蝕,堪稱一絕。

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就開始流失海外,截止2020年12月,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在内的7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的方式回歸祖國,剩餘5尊仍下落不明。

NO.4 曜變天目茶碗

所屬朝代:南宋

流落地: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

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英國占了一半,件件價值連城

曜變天目茶碗,是國寶級文物,為宋代黑釉的建盞,是宋人鬥茶用的。曜變天目茶碗乃是南宋的傳世孤品,燒制成功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後流失到了日本,目前收藏在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中,此碗因自然窯變而産生紋樣,其耀斑在黑暗中會閃出光芒,顔色變換,高深莫測。

NO.5 青銅鎏金佛塔

流落地:法國丹白露宮中國館

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英國占了一半,件件價值連城

青銅鎏金佛塔,高約2米,通體各層鑲嵌着綠寶石,乾隆年間少有的佛塔裝飾,原本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陳設,與故宮現存佛塔基本相似,是為數不多的後市儲存下來的鎏金器物。

青銅鎏金佛塔于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病流矢海外至今,真品目前被藏于法國丹白露宮中國館。

NO.6 虎食人卣

流落地:法國、日本

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英國占了一半,件件價值連城

虎食人鹵,是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是商代的盛酒器,并有兩件相傳出土于湖南省安化、甯鄉交界處,後來都流落國外。一件收藏在法國,另一件收藏在日本。

“卣”作為中國古代的禮器,她是貴族階層的标志,商代以虎作為該起霧的表面紋飾,試圖顯示貴族權勢的威嚴。

NO.7 良渚文化玉琮

所屬朝代:石器時期

流落地:大英博物館

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英國占了一半,件件價值連城

良渚玉琮作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因其具有精美絕倫的紋飾和重要的曆史價值,以及巨大的藝術魅力,自古就被嗜玉者所追捧。宋代的一些瓷器就開始模仿良渚玉琮的造型。

玉琮的造型為外方内圓,代表着“天圓地方”,象征着至高無上的神權,是古代祭祀時使用的禮器。

玉器是良渚文化的精髓,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這件新石器時期良渚文化玉琮高49.5厘米,呈深綠色,器身内部為圓柱形中空,外部作粗細遞減的方柱形,橫向分割為19節,表面的凹槽類似梯子,西方人第一次看到時誤以為這是《聖經》中記載的“通天塔”。

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收藏于現藏英國大英博物館。這件玉琮的造型以及細節都展現出當時非凡的工藝水準,是目前已知的最高的玉琮之一,堪稱玉琮裡的“高瘦帥”,也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唯一一件良渚文化玉琮。

NO.8 乾坤生意圖

所屬朝代:元代

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英國占了一半,件件價值連城

乾坤生意圖,卷縱27.8厘米,橫352.9厘米,絹本設色,此卷可分6個部分,每一組皆以數叢花草互相交錯為中心、多種小動物穿梭其中,看似生機勃勃、田園逸趣,實則描繪的是動物為生存而絞殺捕獵的場景,并借此比拟世事。後有多人題跋,以元人居多,由此可觀元代文人心境。

乾坤生意圖流傳有序,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到了英國,都有迹可尋。乾坤生意圖卷在1797年就漂洋過海到了英國,大英博物館于 1998 年在國家藝術收藏品基金會和布魯克史威爾永久基金的贊助下花巨資收購的,在絲質封套内有一枚英國人威廉巴特勒的入藏章,章上的日期标明為 1797 年,是目前所知英國人最早收藏的中國畫,曾被大英博物館列為 “最珍貴的十種館藏中國文物"之一,在英國的中國文物收藏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NO.9 康侯簋

所屬朝代:西周

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英國占了一半,件件價值連城

康侯簋高24厘米,口徑41厘米,侈口束頸,塗腹微鼓,高圈足加寬邊。獸首耳垂長方形小珥,頸和圈足相間排列火紋和四瓣目紋,腹部飾直條紋。

器底鑄銘文4行24字,銘文可以證明,文王之子、康氏得姓始祖康叔封是武王克殷後大分封時先封在康城,成王平定“三監之亂”後又徙封衛國的。

1931年在河南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銅器,随後被倒賣至海外,1977年由布魯克·休厄爾捐贈給英國大英博物館。

康侯簋造型古樸凝重,既是彌足珍貴的西周早期青銅重器,又是證明海内康氏以封國得姓的難得一見的實物資料,是周公伐武庚、封康叔等重大曆史事件的見證,具有重要的史學意義和斷代價值。

NO.10 元青花雲龍象耳瓶

流落地:大英博物館95号“中國陶瓷”

10大流失海外的極品珍稀文物!英國占了一半,件件價值連城

這對青花雲龍象耳瓶又叫大維德瓶、青花象耳瓶或叫至正青花瓶,這兩隻大維德瓶均有傷殘且器形歪斜,一隻高63.3厘米,直徑21厘米;另一隻高63.6厘米,寬22厘米,形體碩大,有八層紋飾,順序為纏枝扁菊、蕉葉、飛鳳靈芝、纏枝蓮、四爪雲龍、海濤、纏枝牡丹和覆蓮雜寶。

元代青花瓷器的創制,是陶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從此以後,以青花為主體的彩瓷成為瓷器的主流品種,以往一貫占主流地位的顔色釉退居次要地位,陶瓷美學上從以素雅為美的中古時代進入了五彩缤紛的近古時代。是以元青花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被學術界認識之後,就立即引起了藝術品收藏界的關注。

青花雲龍象耳瓶又叫大維德瓶、青花象耳瓶或叫至正型元青花瓶,它是世界上唯一以姓氏命名的中國瓷器,也是中國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裡程碑,是鑒定元青花的标準器。

此瓶原藏于倫敦大學倫敦大維德基金會,2007年由于營運成本壓力轉移至大英博物館,從2009年大英博物館95号“中國陶瓷”展廳開放,開啟了大維德基金會藏中國藝術品在大英博物館的“長期借展”之旅。

除了這些,大家知道我們祖國還有哪些珍稀文物流落在國外,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讨論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