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英国占了一半,件件价值连城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上不乏强大的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直到清朝末年,政治腐败,为列强所侵,导致中国大量优秀文物被强盗们所掠夺,流失海外,很多文物在我们国家现在都看不到,只能去外国才能看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如果加上私人所藏的数据会更加惊人(1000万件以上)

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其中英国是掠夺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收藏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NO.1 双羊尊

所属朝代:商代

流落地: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英国占了一半,件件价值连城

双羊尊,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品,筒形口,腹为双羊前驱相背状羊角大弯曲,尊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鬄纹,极为罕见。这件仪式用的青铜窖酒器或铸造于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050年,中国长江流域的湖南省。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NO.2 五色鹦鹉图

所属朝代:宋代

流落地: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英国占了一半,件件价值连城

五色鹦鹉图,是宋代 赵佶长做的一幅中国画,因为有徽宗赵佶的亲笔题词,历来系于徽宗名下,在宋徽宗的作品中是数一数二的代表作。乾隆时被收于内府,民国初年为山本悌二郎所收,流入日本。在山本悌二郎死后不久,这幅图就流入美国,目前收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NO、3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所属朝代:清朝

流落地:未知、下落不明

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英国占了一半,件件价值连城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颜色深沉,内蕴精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就开始流失海外,截止2020年12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7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剩余5尊仍下落不明。

NO.4 曜变天目茶碗

所属朝代:南宋

流落地: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

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英国占了一半,件件价值连城

曜变天目茶碗,是国宝级文物,为宋代黑釉的建盏,是宋人斗茶用的。曜变天目茶碗乃是南宋的传世孤品,烧制成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后流失到了日本,目前收藏在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中,此碗因自然窑变而产生纹样,其耀斑在黑暗中会闪出光芒,颜色变换,高深莫测。

NO.5 青铜鎏金佛塔

流落地:法国丹白露宫中国馆

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英国占了一半,件件价值连城

青铜鎏金佛塔,高约2米,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乾隆年间少有的佛塔装饰,原本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陈设,与故宫现存佛塔基本相似,是为数不多的后市保存下来的鎏金器物。

青铜鎏金佛塔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病流矢海外至今,真品目前被藏于法国丹白露宫中国馆。

NO.6 虎食人卣

流落地:法国、日本

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英国占了一半,件件价值连城

虎食人卤,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是商代的盛酒器,并有两件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后来都流落国外。一件收藏在法国,另一件收藏在日本。

“卣”作为中国古代的礼器,她是贵族阶层的标志,商代以虎作为该起雾的表面纹饰,试图显示贵族权势的威严。

NO.7 良渚文化玉琮

所属朝代:石器时期

流落地:大英博物馆

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英国占了一半,件件价值连城

良渚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因其具有精美绝伦的纹饰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巨大的艺术魅力,自古就被嗜玉者所追捧。宋代的一些瓷器就开始模仿良渚玉琮的造型。

玉琮的造型为外方内圆,代表着“天圆地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礼器。

玉器是良渚文化的精髓,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玉琮高49.5厘米,呈深绿色,器身内部为圆柱形中空,外部作粗细递减的方柱形,横向分割为19节,表面的凹槽类似梯子,西方人第一次看到时误以为这是《圣经》中记载的“通天塔”。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现藏英国大英博物馆。这件玉琮的造型以及细节都体现出当时非凡的工艺水平,是目前已知的最高的玉琮之一,堪称玉琮里的“高瘦帅”,也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件良渚文化玉琮。

NO.8 乾坤生意图

所属朝代:元代

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英国占了一半,件件价值连城

乾坤生意图,卷纵27.8厘米,横352.9厘米,绢本设色,此卷可分6个部分,每一组皆以数丛花草相互交错为中心、多种小动物穿梭其中,看似生机勃勃、田园逸趣,实则描绘的是动物为生存而绞杀捕猎的场景,并借此比拟世事。后有多人题跋,以元人居多,由此可观元代文人心境。

乾坤生意图流传有序,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到了英国,都有迹可寻。乾坤生意图卷在1797年就漂洋过海到了英国,大英博物馆于 1998 年在国家艺术收藏品基金会和布鲁克史威尔永久基金的赞助下花巨资收购的,在丝质封套内有一枚英国人威廉巴特勒的入藏章,章上的日期标明为 1797 年,是目前所知英国人最早收藏的中国画,曾被大英博物馆列为 “最珍贵的十种馆藏中国文物"之一,在英国的中国文物收藏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NO.9 康侯簋

所属朝代:西周

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英国占了一半,件件价值连城

康侯簋高24厘米,口径41厘米,侈口束颈,涂腹微鼓,高圈足加宽边。兽首耳垂长方形小珥,颈和圈足相间排列火纹和四瓣目纹,腹部饰直条纹。

器底铸铭文4行24字,铭文可以证明,文王之子、康氏得姓始祖康叔封是武王克殷后大分封时先封在康城,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后又徙封卫国的。

1931年在河南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随后被倒卖至海外,1977年由布鲁克·休厄尔捐赠给英国大英博物馆。

康侯簋造型古朴凝重,既是弥足珍贵的西周早期青铜重器,又是证明海内康氏以封国得姓的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是周公伐武庚、封康叔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和断代价值。

NO.10 元青花云龙象耳瓶

流落地:大英博物馆95号“中国陶瓷”

10大流失海外的极品珍稀文物!英国占了一半,件件价值连城

这对青花云龙象耳瓶又叫大维德瓶、青花象耳瓶或叫至正青花瓶,这两只大维德瓶均有伤残且器形歪斜,一只高63.3厘米,直径21厘米;另一只高63.6厘米,宽22厘米,形体硕大,有八层纹饰,顺序为缠枝扁菊、蕉叶、飞凤灵芝、缠枝莲、四爪云龙、海涛、缠枝牡丹和覆莲杂宝。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制,是陶瓷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从此以后,以青花为主体的彩瓷成为瓷器的主流品种,以往一贯占主流地位的颜色釉退居次要地位,陶瓷美学上从以素雅为美的中古时代进入了五彩缤纷的近古时代。因此元青花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学术界认识之后,就立即引起了艺术品收藏界的关注。

青花云龙象耳瓶又叫大维德瓶、青花象耳瓶或叫至正型元青花瓶,它是世界上唯一以姓氏命名的中国瓷器,也是中国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鉴定元青花的标准器。

此瓶原藏于伦敦大学伦敦大维德基金会,2007年由于运营成本压力转移至大英博物馆,从2009年大英博物馆95号“中国陶瓷”展厅开放,开启了大维德基金会藏中国艺术品在大英博物馆的“长期借展”之旅。

除了这些,大家知道我们祖国还有哪些珍稀文物流落在国外,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