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

·林捷興·
福清市政協委員
福清市工商聯常委
福清市新階聯理事
中華職教社福清社員小組組長候選人
閩江職業技術學校校長
專訪實錄
從福建到甯夏
從甘肅到雲南
……
他步履不停 投身職教事業
他帶着希望的曙光 書寫美麗人生
心中有夢,一個振興者的夢
林捷興與“人才”的不解之緣,是從2001年開始的。2001年福建電視台開播了一檔《時代人才》的電視欄目,1999年畢業入職的林捷興便是這檔欄目的負責人,也是由此,他萌生了做教育的念頭。兩年後,他擁有了第一家以欄目名稱命名的人力資源公司——福建省時代人才服務公司。又過了一年,閩江職業技術學校挂牌成立,那是2004年7月,一個足以讓他銘記終生的日子。
“早期職業教育社會地位很低,幾乎是招不到學生的。”回想起步時的艱難,林捷興臉上流露出苦楚,仿佛這些事就發生在昨天。“我們每天走街串巷、走村串戶去找生源。沒有學生,就像是無米下炊,教育更是無從談起。”正在舉步維艱的時候,林捷興看到了一個不錯的機會——剛啟動幾年的福建對口幫扶甯夏支援項目。抱着嘗試的心态,林捷興踏上了前往甯夏招生的路,希望能借到閩甯合作的東風,可當時誰都沒把握真能招到人。
“你都不能想象我當時看到的景象,那個落差是巨大的,滿眼沒有一點綠色,沒有草,沒有樹,隻有漫天的塵土,灰蒙蒙的天。這是我第一次到甯夏,第一次看到當地環境的艱苦……”林捷興說,正是因為這場景,他堅定了做教育的決心,不管前路有多難,他都要堅持下去。因為隻有接受教育,這裡的孩子才能走出貧困,去過他們想要的生活。
“你看這一個個紅臉蛋兒……這是2006年3月份在廈門火車站接的479個人。當時的學生一車廂一車廂地來,帶隊的老師怕走散了,還特别給孩子們發了帽子用來認人……”林捷興帶我們走進一個展廳,這裡展示了他早年對口甯夏所做的教育扶貧工作。“甯夏招過來的孩子都勤快肯幹,特别踏實。”
當時勞務輸出是甯夏的重要支柱産業,林捷興通過招生的方式建立東西部合作,既解決了生源問題,又緩解了福清企業的缺工問題,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畢業後的就業都有了着落。
多年來,閩江職業技術學校先後與甘肅、甯夏、四川等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和職業院校配合,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此外,為了滿足企業不斷提升職業能力的需求,閩江職業技術學校又拓展出産業勞工的再教育課程,将人才培養和職業技能教育訓練直通企業。
眼裡有光,一種熱愛者的光
閩江職校越辦越好,但另一個讓林捷興記挂着的大問題開始日益凸顯,那就是他們沒有獨立的校舍。當初和福清冠捷電子開展“校企合作”之後,就一直在租用公司的場地作為學校,甯夏招來的學生也是放在這裡。2009年12月,福清市政府準許教育用地100畝,支援閩江職業技術學校建設福清市用工企業“人力蓄水池”。2018年2月,閩江職業技術學校福清校區開始動工,2018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
“感謝福清政府對我們職業教育工作的關心,讓我們終于有了一個安穩的家。”說到這裡,林捷興欣慰地長舒了一口氣,他已經為未來規劃好藍圖,這個新校區将以培養藝術特長生和職業技能人才相結合的辦學模式發展,為學生搭建更多的平台。“有的樓還在建,春節過後會陸續開始裝修,大概在明年7月1日可以投入使用。”這個預計可容納近6000人的校區,未來可期。
林捷興的事業長于福清,紮根福清,更是受惠于福清,它的開放融合,它的拼搏争先,都融在閩江職業技術學校的骨血裡。
同時,閩江職業學校還與福州第二技師學院等職業院校開展合作,在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職業技能提升中心”,力争每年為福清定向教育訓練并對口輸送産業勞工5000人次以上,為園區高品質發展提供中進階技能人才支撐,打造全福清市乃至全福建省技能教育訓練示範标杆。
“我踏上了一個比較好的行業,我自己也愛做這件事。人一輩子能遇到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業,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林捷興說。特别是這幾年政策的調整下,職業教育的春天也逐漸到來,而有了之前支援甯夏的經驗,未來林捷興還想把學校開到雲南,開到更多的地方去。
肩上有責,一名職教者的責
作為中華職教社——福清社的社員,林捷興踐行着中華職教社的宗旨,“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産力之準備。”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盡其才,把學生送到合适的企業,合适的崗位,合适他們的發展機遇上。”林捷興坦言,在大多數人眼中,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甚至有出現極端行為的情況。“但是我們做教育的,更重要的是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我們鼓勵老師去挖掘每個孩子的優點,每年會準備2000份獎狀來表彰學生,生日的時候我們會送蛋糕送面,還會為每個孩子定制專屬保溫杯……在我眼裡,每個孩子都一樣優秀,都是社會需要的人才。”
在林捷興看來,經過三五年的職業教育,很多孩子不僅能擁有一技之長,人文素養也能得到很大提升,這些改變不隻是改變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更可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職業教育做的正是如此,它一頭連着學校,一頭連着産業,一個學生實作穩定就業,就可以帶動一家人脫貧,這就是教育扶貧的意義所在。”
12月26日,福清市十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隆重開幕。在會議上,林捷興針對福清市政府關心的企業缺工問題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建議福清市政府牽頭成立福清用工企業“人力蓄水池”,重點企業與職業院校“結對子”,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對企業用工的輸送及調劑配套作用;二是建議福清市政府與西部貧困縣市建立“友好縣市”關系,加強智力幫扶。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談到教育事業時指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教育訓練體系,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年以來,閩江職業技術學校在教育領域不斷探索,潛心發力,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職業技能人才,對福清制造邁向中高端以及推動社會就業創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的教職工就有上百人,還有幾千名學生,和學生背後的幾千組家庭。作為職教者,我們既是學生求知路上的啟蒙者、傳道者,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領者和陪伴者。我們不但需要授予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林捷興表示,教育工作者作為思想的傳播者,要跟黨中央保持一緻,對黨的教育事業要有使命感,要明确自身的責任并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身的能力,對學生和教職員工要有愛心。如此,才能把教育理念轉化為育人的行動力,在工作中尊重、了解、寬容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愛與溫暖,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成長。
“教書育人”這短短四字,帶着光榮與神聖,也承載着責任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