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2名勇士飛奪泸定橋,後銷聲匿迹,40年後調查團在河北找到線索

作者:子說古今史

引言

87年前的1935年5月29日,在四川省泸定縣産生了關乎着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的戰役——飛奪泸定橋。這場戰鬥是紅軍長征途中一場令人膽戰心驚的戰役,更是中國革命史上永垂不朽的篇章。

對于這場戰役,多位革命先驅者印象深刻。毛主席曾寫下“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個“寒”字,既是對嚴峻戰事的寫照,也是對紅軍付出犧牲的痛惜。開國上将楊成武晚年回憶過往說,在他打過的千千萬萬場戰鬥中,最慘烈、最悲壯的,還是飛奪泸定橋。

22名勇士飛奪泸定橋,後銷聲匿迹,40年後調查團在河北找到線索

飛奪泸定橋這場戰役來之不易,勝利的背後離不開千千萬萬的英雄的英勇作戰。飛奪泸定橋在黨的曆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然而,令人可惜的是,在那樣艱難的歲月裡,有這22名無名英雄冒着極大的危險和挑戰,率先沖上泸定橋用自己的身軀為紅軍開路。

1935年5月25日,紅軍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但由于渡船太少,紅軍大部隊在短時間内沒有辦法快速抵達大渡河東岸。同時敵軍追得越來越近,于是中革軍委決定迅速奪取上遊的泸定橋,讓主力部隊通過。然而,擺在紅軍面前的,隻有泸定橋上剩下的13根鐵索,越過鐵索往下看,紅褐色的大渡河河水波濤洶湧,連綿不絕,讓人望而生畏。

22名勇士飛奪泸定橋,後銷聲匿迹,40年後調查團在河北找到線索

因為國民黨軍為了阻止紅軍從泸定橋過河,在紅軍抵達之前快速把橋上所有的橋闆全部拆掉了。與此同時,國民黨還在橋的對面建起了防禦工事,在高地上架起了機關槍,面對國民黨的步步緊逼,渡過泸定橋迫在眉睫。

這時,紅四團在到達泸定橋後,緊急開展了奪橋會議,讨論出在紅四團三營二連挑選22名戰士組成奪橋突擊隊。經過戰士們的踴躍報名和羅華生書記的嚴格挑選,最終選擇了22名勇士接收這次艱巨的任務。

在1935年5月29日,也就是當天下午,22名身挂沖鋒槍,背上插着馬刀,腰間纏着十數顆手榴彈的戰士,義無反顧地朝着閃爍着寒光的鐵索橋撲去。敵軍迅速反應,對戰士們展開猛烈攻勢,但是戰士們依舊迅速前行,不畏懼敵人的攻擊。在奪橋突擊隊的後面是三連連長王友才擔任隊長的鋪橋突擊隊,除攜帶武器外,每人夾着一塊百姓自行捐贈的木闆,邊鋪橋邊沖鋒。

22名勇士飛奪泸定橋,後銷聲匿迹,40年後調查團在河北找到線索

到中間時,突擊隊的動作越發熟練,速度越發快了起來。然而,到最後一段鐵鎖時,卑鄙的敵人選擇澆上煤油,點燃堆放在橋頭的木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火,戰士們第一反應是慌張的。

但此時對岸的楊成武喊道:“沖過去,莫怕火!”戰士們鬥志瞬間燃燒起來了,勇敢地穿過火海,拿着武器消滅對面的敵人。後續部隊立即渡河攻下泸定城,殲滅守敵一個團。接着,中央紅軍主力從泸定橋上越過天險大渡河。大渡河戰役的勝利,為中央紅軍北上開辟了一條道路,徹底打破了蔣介石殲滅中央紅軍于大渡河以南的美夢。

飛奪泸定橋的22名突擊隊員,勇往直前奪取了大橋,為中央紅軍北上開辟道路,有着不可磨滅的功勞。但是令人遺憾的是,至今22位勇士并未被大家完全知曉。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對于這場突擊隊的戰士,隻記載了身為突擊隊長的二連連長廖大珠和二連指導員王海雲的名字,剩下的20名戰士的名字仍然處于未知狀态。

22名勇士飛奪泸定橋,後銷聲匿迹,40年後調查團在河北找到線索

1966年,王永模懷揣着對飛奪泸定橋的勇士的敬畏之心來到泸定縣委宣傳部。他一心想要弄清楚22名勇士的身份。同時,他的這個決定,受到了泸定縣委的大力支援,并組建了調查團。

在他的苦苦尋找中,終于在1975年,王永模在江西革命烈士紀念館内發現了一份劉梓華烈士的檔案,上面明确記載:劉梓華同志是參加過飛奪泸定橋戰鬥的英雄人物。經調查,這份資料來源于河北廊坊軍分區。幸運的是,在河北期間,在劉梓華子女處找到了劉梓華留下的一本随軍筆記,這更加肯定了他的判斷。

22名勇士飛奪泸定橋,後銷聲匿迹,40年後調查團在河北找到線索

這次确認了一名戰士的身份,這給王永模帶來了希望。在後續的努力下,他确認了當年22位勇士中12位的名字。與此同時,剩下的10名勇士的名字,現在仍在用心尋找。

結語

雖然飛奪泸定橋的硝煙已過去八十多年,但是不可磨滅的是偉大的長征精神和偉大的革命英雄。我們以革命英雄為榜樣堅定信念,走好屬于我們新時代的長征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