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川劇傳承的踐行者

作者:中工網

原标題:做川劇傳承的踐行者(主題)

——記“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工作者”謝紅(副題)

陳俊成 中國旅遊報記者 白骅

“這是一項殊榮,我非常珍惜。”得知自己評為“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工作者”,四川省宜賓市酒都藝術研究院演出一大隊隊長、一級演員謝紅表示,她将不忘初心、恪盡職守,以飽滿的熱情和奮鬥者的新姿,為川劇事業的發展傳承增光添彩。

初入梨園識川劇

1979年,年僅12歲的謝紅考入原宜賓地區川劇團,她的川劇表演藝術生涯也由此拉開序幕。

随着深入學習,謝紅在川劇這門綜合藝術的大千世界裡,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開始專攻旦角表演藝術。從注重形象展現的花旦,到追求内心刻畫的奴旦,再到精通武藝的武旦……作為川劇表演中最具特色的行當之一的旦角,每一項都考驗着演員的功力。

練嗓、壓腿、捆腿、吊腿,練台步、練身段、練唱腔……年幼的謝紅日複一日地刻苦學習鑽研。

在求學生涯中,謝紅幾乎把時間都放在了表演學習中。“雖然很多時候累得不想動彈,但一想到自己在從事熱愛的事業,頓時就感覺充滿了活力。”謝紅說。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在不斷地努力和堅持下,謝紅逐漸掌握了旦角表演的要訣,為日後的演藝之路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每個角色的唱腔對話、一颦一笑、一舉一動各不相同,這些不僅需要唱、念、做、打等基本功,更考驗着演員對角色人物本身的了解與領悟。”謝紅說。

随後,謝紅選擇拜川劇名家張光茹、胡秋華為師,開啟了更深的修行之旅。在名師的點撥和自己的鑽研下,她在唱腔和刻畫人物内心世界的表演技巧方面,有了新的領悟與突破。

努力奮鬥鑄夢想

“一名文藝工作者的價值,要看自己對行業是否貢獻了應有的力量。”這是謝紅心中時刻牢記的話語。在她看來,隻有永不停止的奮鬥才能讓夢想照進現實。

演藝生涯中,謝紅逐漸以其秀美的扮相、清脆的嗓音、細膩大方的表演赢得了同行及各界人士的認可。

1986年,17歲的謝紅在老師和同僚們的鼓勵下,報名參加四川省青少年川劇比賽,并憑借精彩的表演榮獲二等獎,“這是我的第一份榮譽,總算沒有辜負自己的努力!”

2001年,謝紅參加全國第十一屆“群星獎”比賽,憑借在《心曲》當中的表演獲得優秀獎。

2011年,在以宜賓市筠連縣春風村基層幹部和村民建設新農村為主要創作素材的現代川劇《槐花幾時開》當中,謝紅憑借對劇中女主角“曾美麗”的人物塑造,榮獲四川省第二屆文華獎個人表演獎。2012年在電影《槐花幾時開》當中,謝紅再次飾演“曾美麗”,該劇成為四川省第十二屆公德心建設“五個一工程”(2009—2012年)入選作品。

藝術道路上的刻苦上進,讓謝紅不斷收獲着碩果。她先後出演《槐花幾時開》《梅女》《白蛇傳》等劇目,并在國家級、四川省、宜賓市各種戲劇比賽中,累計獲獎30餘項。

執着堅守踐初心

作為“叙泸河”川劇藝術傳承人,謝紅深谙“一枝獨放不是春”的道理。多年來,她始終把對川劇的傳承和發展系在心間、挑在肩上。

2020年5月,在政協宜賓市第五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身為宜賓市政協委員、民盟宜賓市文藝支部主委的謝紅提出了建議:制定“叙泸河”川劇扶持政策,學習其他地區川劇藝術發展經驗,用以團帶班的方式,委托專業高校定向招收培養高素質“叙泸河”川劇藝術傳承人。

為了更好地弘揚傳承“叙泸河”川劇藝術,謝紅不遺餘力地做好“傳幫帶”,在培養傳承人上精心選苗,一招一式悉心指導。她還先後在宜賓學院、中山街國小、戎州實驗國小開展川劇教學授課,講授理論知識,開展川劇表演基礎教育訓練。

藝術的道路沒有盡頭,傳承的道路更需要堅持。如今的謝紅每年參加的文化惠民走基層、戲劇進校園、進軍營慰問演出等活動就有80餘場,受到各界的肯定和認可。

“希望川劇通過多種形式走進校園,走到年輕人身邊去,讓傳統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謝紅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