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事科幻,讓科學思想閃耀戰場

作者:老劉侃侃侃

長久以來,科幻小說都是青少年讀物中的翹楚,概因其能激發青少年讀者無盡的想象力和對科學的向往之情。讀得多了,自然會有想要一試身手的沖動。于是,寫科幻小說的少年作家并不在少數,像如今已經是新生代作家中旗幟性人物的陳楸帆,15歲便赢得了第六屆校園科幻故事大賽的一等獎。在讀過了青少年創作者曹政的這篇《金星球曆險記》之後,已過而立之年的我,似乎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卻也不得不感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如,小說中對于各種武器裝備,大到排水量近萬噸的現代化大型驅逐艦(詳見《知識就是力量》2016年第5期,《金星球曆險記(上)》),小到各種槍械,無不如數家珍,顯示出創作者豐富的知識面。再如,從地球到金星球的時空穿越,創作者為大家構造了一個绮麗的異世界,足見其不俗的想象力。

像《金星球曆險記》這樣的軍事科幻題材,其實在國内并不多見。這是因為,現代軍事學是一門高度綜合性的科學,從武器裝備到戰略戰術,乃至國際法等等,知識面橫跨文理,涵蓋甚廣。更為重要的是,目前的中國科幻作家群體中,有軍旅生活體驗的少之又少。作為科幻黃金時代的巨擘之一的羅伯特•海因萊因,曾創作過多部軍事硬科幻作品,如果不是他曾經就讀于号稱“世界三大海軍學府”之一的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同時又親身經曆過二戰的烽火,很難想象他能把号稱“軍事科幻定鼎之作”的《星船傘兵》寫得如此惟妙惟肖。

軍事科幻,讓科學思想閃耀戰場

事實上,軍事科幻是最早出現的科幻小說子類型之一。中國晚清小說家包笑天曾創作過一篇名為《空中戰争未來記》的科幻小說,其中描繪了龐大的飛行艦隊在空中決戰的恢弘場面。而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曾在其撰寫的《獲得自由的世界》一書中,描繪了因核彈的發明而引發毀滅性的世界大戰。

軍事科幻,讓科學思想閃耀戰場

不過,真正令軍事科幻趨于定型的作品,卻是裡程碑式的《星船傘兵》。在此之前,外星人入侵和太空戰争都有人寫過,但那些作品至多隻能算作太空歌劇。作為能夠從科技(主要是武器裝備)和軍事(戰略戰術)兩個層面細緻入微地描寫太空戰争的科幻作品,《星船傘兵》無疑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尤其是小說中描寫的蟲族,更是開創了外星入侵者的經典形象,為後世諸多科幻作品所效法。

而到1984年,美國小說家湯姆•克蘭西推出的成名作《獵殺紅色十月号》,更是開創了軍事科幻的新類型——高科技冒險型軍事科幻。類似題材的作品還有日本作家創作的《明斯克号出擊》。至此,軍事科幻開始把關注的目光,從遙遠的星空轉向潛藏危機的地球,将真實的軍事科學與幻想中的超級武器和戰場環境相融合,進而令軍事科幻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軍事科幻,讓科學思想閃耀戰場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随着電腦特效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軍事科幻小說被搬上大銀幕:《絕密飛行》展現了馳騁在未來戰場上的人工智能戰鬥機的雄姿;《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中則出現了武裝到牙齒的超級特種兵和令人難以置信的納米武器;在《變形金剛》和《超級戰艦》中,人們利用制式武器便挫敗了強大的外星人;而到了《哥斯拉2014》中,強大的航母艦隊又接到了與史前怪獸作戰的特殊任務……由此可見,軍事科幻已經成為當代科幻創作的熱門題材。

相比較而言,中國的軍事科幻創作起點雖不高,但最近十幾年間有了較大的進步。近年來,大陸也湧現出一批較有影響力的軍事科幻作品,有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少将喬良的《末日之門》,劉慈欣的《全頻帶阻塞幹擾》《球狀閃電》《波斯灣飛馬》,鄭軍的《決戰同溫層》等。其中,喬良教授作為“超限戰”的倡導者,在作品中展現了自己對未來戰争形态的深入思考。在《末日之門》中,他提出“飛行陸軍”的戰争構想,即将大規模機降部隊作為戰争主力。該作品還獲得了1996年度全軍文學新作品一等獎。

軍事科幻,讓科學思想閃耀戰場

要說軍事科幻的最大魅力,我認為就在于其“寫實”性,也就是說,創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出自己創新性的軍事科學觀念,并以此引發讀者的共鳴,雖然不能把它當做未來戰争的精準預言,卻展現了未來戰争或軍事領域中的無限可能性。

誠如前文所言,軍事科幻寫作的難度就在于其對知識儲備的要求,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大于一般的科幻作品,這也是軍事科幻之是以能出新、出彩的重要因素。好在我們如今身處資訊時代,對于曹政同學這樣的“00後”原住民來說,借助友善快捷的網際網路,讓小小年紀的他對于各種武器裝備的資訊了如指掌,而各種軍事科幻大片的耳濡目染也使他們對戰場環境變得不再陌生。毫無疑問,這是新一代少年科幻作家獨特的代際優勢。

讀曹政的《金星球曆險記》,宛如觀看一部制作上乘的軍事科幻大片,從美軍最先進的驅逐艦到彈雨橫飛的異星戰場,過渡自然,毫無違和感。如果不是看了簡介,很難想象作者還隻是一位中學生。這讓筆者對他即将推出的長篇科幻作品有了更多的期待。

20世紀幾經沉浮的中國科幻文學,在經曆了“跨世紀20年”的辛勤耕耘後,已經孕育出世界級的科幻大師。而要讓中國科幻文學的輝煌繼續保持下去,就必須重視科幻人才的梯隊建設。令人欣慰的是,少年科幻人才的強勢崛起,正讓我們看到中國科幻事業的發展後勁。期待着,我們的青少年群體中出現更多的少年凡爾納、青年鄭文光、小劉慈欣……

(本文刊載于《知識就是力量》2016年第6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