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繪出城市新畫卷 打造宜居魅力城——石家莊市大力提升城市品質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美麗新家園

作者:廖昊

“曾經的違建拆除了,院門口一下子亮堂了,建立的車棚安裝了充電樁,生活更友善了!”新石小區的居民高先生看到眼前建立的充電車棚,樂得合不攏嘴。在新石小區,位于43号樓院内的儲煤池和自建小房已經拆除,騰出了約70平方米空地建立了配有充電樁的車棚,不僅友善了居民生活,還給小區增加了“安全閥”。

2021年以來,特别是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開展私搭亂建、違章建築專項整治工作,市容市貌、人居環境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和提升。同時,堅持“二環以内做減法,二環以外做乘法”,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品質、改善群衆居住環境,全面推進省會高品質建設,努力實作“還空間于城市、還綠地于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于社會”的目标,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添磚加瓦。

拆除違建騰出空間 完善基礎設施

省會私搭亂建、違章建築專項整治行動勢如破竹、多點開花,成效顯著。無論是街道兩側,還是居民社群裡,存在多年的“頑疾”被連根拔起,不僅還了原來的面貌,騰出了空間,還增添了便民設施,居民拍手稱贊。

如今,漫步在煥然一新的東風路上,心情也不由得明快起來。經過拆違整治提升,過去坑窪不平的道路變成了平整幹淨的坦途,道路兩側承載曆史記憶的文化牆取代了以往的破舊面貌,沿街雜亂無章的門臉也穿上了賞心悅目的妝容。

“這裡變化真是太大了,不僅新鋪了路面,文化牆也挂上了老照片。”看着東風路的變化,住在附近的居民趙女士笑着說。她指着行道樹兩側建起的綠化帶圍欄介紹,“一方面把機動車道隔離開了,這樣走路、騎電動車的和開車的路分開,很安全;另一方面,圍欄裡側人們能坐着歇腳,規劃得挺好。”

違建的拆除,為城市帶來了生機,綠化、美化、亮化,群衆看在眼裡,美在心裡。

2021年以來,特别是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我市強力推動私搭亂建、違章建築專項整治,堅持網格化管理,層層壓實責任,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依規,強力推進“疏、拆、建、管”各項工作,實作既改“面子”,又達到“裡子”的蛻變,滿足人民盼點,推動民生工程落細落小,全面提升省會品質。

優化空間布局 城市更新進行時

省會大力開展私搭亂建、違章建築專項整治工作,為城市更好地建設發展騰挪出了空間,42個城市更新重點項目相繼開工。

如今,在建華大街與和平路交會處東南角,智慧體育公園已完成75%,工業遺存保護區的舊廠房正進行加強改造,曆史博物館開始全市征集方案設計,施工圍擋内的高品質住宅即将開工。石煤機地塊,這片承載着幾代人記憶的土地上,吹響了省會城市更新的号角,一張美好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按照計劃,石煤機地塊城市更新項目規劃分五大部分,包括保留區風貌整治部分、工業遺存建築改造利用部分、智慧體育公園部分、中學等配套部分、花園社群部分。

市城發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踐行省會“還空間于城市、還綠地于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于社會”理念的首發項目,石煤機地塊城市更新項目将按照“容積率不高于2.0”“二環内做減法”的大方針,全面降低住宅開發強度,注重工業遺産保護再利用與曆史文化傳承,在帶動産業創新發展的同時,全面提升城市服務功能,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2021年,特别是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得到了全面加強。

打通20條規劃路,建成4.1萬個公共停車位,改造658個老舊小區,開工建設1.4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穩步推進9個城中村改造試點項目……一個個重點民生工程,使市容市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和提升,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

打通“幸福路” 交通路網内暢外聯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和先導工程,也是改善民生的保障。2021年,特别是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省會102.3公裡三環輔道實作全線貫通,市繞城高速以内96.6公裡高速公路免費通行。

在高營大街,記者看到,曾經雙向車道的小路,如今一躍變成了設有6條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的城市主幹道。“以前這條‘小道’經常會遇到堵車的狀況,通行非常不友善,而且時不時地還會跑一些大貨車,環境很差。2021年國慶節前工程完工後,一條大路豁然寬敞,随之而來的,日常的生活也發生了變化。”住在附近的居民宋玉來告訴記者,如今,不僅周邊環境變好了,附近的商業門市也紅火了,走在街上的人多了一份笑容。

就在三環輔道打通的同時,我市繞城高速以内96.6公裡高速公路實作了免費通行,為完善城市交通路網,拉開城市架構奠定了基礎。

“三環輔路的整體貫通,以及繞城高速以内96.6公裡高速公路免費通行,在完善路網結構,改善外圍區域交通出行條件方面意義重大。”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大大改善了中心城區與周邊區(縣)間的交通狀況,進一步優化了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資源,使城市向周邊發展及市内外銜接的快速交通網絡得到完善,友善了群衆出行,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這一條條打通的“幸福路”,是市委、市政府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群衆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對于緩解市區及周邊交通壓力、完善省會交通路網、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意義重大。

整治提升小街巷 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在城市更新項目大規模建設的同時,“蝶變”的小街小巷讓居民的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冬日午後,建明中路這條小巷彌漫着溫暖,柏油小馬路平整幹淨,三兩行人漫步在透水磚鋪裝的人行道上;南側的圍牆立面,以灰白色為主色調,牆頭上是馬頭瓦,牆壁上則展開了一幅唯美的水墨畫卷,徽派建築風格十分濃郁;不時出現的镂空花窗,牆角種植的低矮景觀灌木,一切都顯得那麼從容靜好。

建明中路東至二環西至談固大街全長1600米,路段北側分布加油站、東興小區、大明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及談固新村,南側分布建明生活小區及建明國小,是一條典型的居住型生活街巷。過去,街道髒亂差、門頭牌匾破損陳舊,地面坑坑窪窪,每天人車交織,大家多有怨言。2021年開始,小街小巷的整治提升工程啟動後,情況有了明顯改變。

“便道整修了,私搭亂建拆除了,還建成了一條中式小街,徽派牆體整潔美觀,道路兩側增加了花池和綠植,圍牆前建設了一片綠地,清新自然又美觀。”住在建明中路的劉女士對家門口的變化如數家珍。

建明中路的蝶變隻是省會小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動的一個縮影。2021年以來,特别是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我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小街小巷整治提升攻堅戰,對城區1123條小街巷進行全方位整治,并把小街巷作為一件藝術品去雕琢,深挖曆史脈絡和文化元素,賦予街道文化内涵,留存城市記憶,傳承曆史文脈,提升了城市内涵品質。

【來源:石家莊日報用戶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