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兩會建個言|建設兒童友好型社群,更多面向兒童的服務不妨“單列”

作者:文彙網
我在兩會建個言|建設兒童友好型社群,更多面向兒童的服務不妨“單列”

2021年1月,上海市婦兒工委公布首批上海市兒童友好社群示範點,全市16個區84個街鎮(工業區)榮獲“上海市兒童友好社群示範點”稱号。一年過去了,在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校長助理吳瑞君看來,兒童友好服務的推進中仍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

比如,目前兒童友好社群建設中的童友平台依然缺乏完善體系,範圍局限在社群内部,對社群外的社會資源彙聚不足,利用不夠,缺乏社會資源的整合和社會參與的多元化。兒童社群參與基本還停留在建議層面,在從兒童建議向兒童決策和行動的轉化上,尚有不足。

是以在今年的兩會上,吳瑞君建議要多措并舉保障兒童友好社群的發展。在吳瑞君看來,要喚醒兒童自我權利意識,兒童自身的權利意識覺醒直接影響權利的實作。為了保障兒童權利的實作,需要将“兒童友好概念”帶入校園,優化學校兒童權利課程政策,而基礎教育作為落實發展“兒童友好概念”和兒童權利的重要領域,理應成為兒童權利進校園的核心。

吳瑞君認為堅持部門整體推動是保障兒童友好社群發展的關鍵。當下兒童友好社群建設的牽頭機關主要是婦聯、民政局、團委等部門,應該引入文旅局、教育局、建交委、規土局等部門的協同參與和職能關聯。她提出,“牽頭機關中增加旅遊局關聯,因為上海公共空間面積狹小,兒童中心大多要與為老、社群文化中心共用,而社群文化中心占據了公共空間資源中的大部分,而且上海的市民服務體系較為健全,是以應該在市民文化服務中專列兒童服務。”同時可以增加教育局關聯,在學校教育中,建構兒童權利的教育體系,讓兒童知道自己的權利。在城市空間規劃中,要從兒童視角出發,将“兒童友好”概念有機融入,在城市更新中從多個次元對實體空間中的自然、娛樂、安全、保護方面做出更考量兒童和社群家庭生活的改造和更新。在交通設施設計中增加兒童友好元素,優化兒童出行環境等。

經費保障方面,吳瑞君建議在既有的專項資金使用中,劃分兒童友好的專項資金,同時加強“造血”,以公建民營模式積極引進社會第三方資源,政府監管和社會關聯協同,整合多方資源資金,以保證社群的兒童公共服務體系規範化營運。

作者:吳金嬌

編輯:李晨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