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運漫談:“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筆下的奧運會

作者:大貓大狗
奧運漫談:“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筆下的奧運會

法國畫家梅爾森(1846—1920)根據希臘傳說創作了油畫《菲迪皮得斯向雅典人報告馬拉松戰役勝利的消息》

在西方,希羅多德(Herodotus,約前484年—前425年)被譽為“史學之父”。他著作的《曆史》(希臘語:Ἱστορίαι),為後世研究希臘和波斯,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而關于奧林匹亞祭典和運動會,在《曆史》中,希羅多德提到過幾十次。我們就來看一看,久遠的古代,發生在古希臘的奧運會的故事。

奧運漫談:“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筆下的奧運會

希羅多德的石雕半身像。

讓出勝利榮光 與政敵和解

米爾提亞戴斯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兄弟,名叫奇蒙(Cimon)。他因為佩西司特拉托斯的緣故,逃出了雅典,亡命天涯。期間,他參加了奧運會,角逐四馬戰車項目。驷車,用四匹馬拉動的戰車,這一賽事是古代奧運會的重頭戲。現代人戲稱,那是方程式賽車的鼻祖。

那次比賽,奇蒙幸運地獲得了優勝,并且在下一屆奧運賽會上,他以同樣的牝馬再次取得冠軍。隻不過,他把優勝者的榮光讓給了昔日的政敵佩西斯特拉托斯。是以,他和政敵和解,在和平的協定下,奇蒙結束了亡命生涯,傳回了故國。之後,他又參加了一屆奧運會,以同樣的牝馬取得了第三次勝利。但是佩西司特拉托斯去世後,他的兒子們并沒有放過奇蒙,指使一夥人殺害了奇蒙。奇蒙死後,那匹牝馬也葬在他的墓旁。

雅典士兵奇遇牧神 轉告神谕

雅典有一個士兵,名叫披迪披戴斯(Pheidippides,今譯菲迪皮得斯),此人是長跑能手,并且以此為職業。在馬拉松戰役爆發前,他接到一項任務,向斯巴達人報信。途中,他遇到了牧神潘恩(Pan)。潘恩叫着他的名字,指令他去質問雅典人,潘恩一如既往地優待雅典人,常常施善于他們,為什麼雅典人不把潘恩放在眼裡?

披迪披戴斯将神谕轉達給雅典人。雅典人檢討,知道神明說的是真的。是以當城邦安定後,他們在衛城修建了潘恩神殿。每年舉行祭典獻祭,以及火炬賽跑等活動,祈求神明施善降恩。

披迪披戴斯離開雅典,向斯巴達人傳信,請求他們援助雅典軍民。

到了公元2世紀,叙利亞詩人琉善(Lucian of Samosata,約125年—180年)寫道:披迪披戴斯(菲迪皮得斯)一口氣從馬拉松跑到了雅典,向人們喊出“歡慶吧,我們勝利了”,精疲力竭的他随後氣絕身亡。到了近代,法國畫家梅爾森(Luc-Olivier Merson,1846—1920)根據希臘傳說創作了油畫《菲迪皮得斯向雅典人報告馬拉松戰役勝利的消息》(1869年)。

古希臘版“比武招親” 角逐戰車選婿

四馬戰車項目是本屆奧運會的重頭戲。希羅多德在《曆史》中多次提到這項賽事。

希巨昂的君主克萊司鐵涅斯(Cleisthenes of Sicyon)有一個女兒名叫阿伽莉司鐵。他想把女兒嫁給全希臘最優秀的人。那一年,舉行了一屆奧運會,在四駕賽車競技中,克萊司鐵涅斯取得了勝利。于是,他發表了一個聲明,凡是自認為能夠做他女婿的人,在規定的期限内趕到希巨昂,進行體育比賽。

為此,他還特别修建了賽跑場和角力場。對到來的候選人,克萊司鐵涅斯始終慷慨地款待他們。除了較量技能以外,他還從美德、氣質、教養和日常行為諸方面來挑選。最終,将女兒嫁給了美伽克列斯,即巨富阿爾美昂之子。

誤解神谕 賽事角逐失敗

提撒美諾斯(Tisamenus of Elis)是一名随軍的占蔔師。他是埃裡斯人。他結婚後,一直沒有子嗣。因為此事,他到德爾菲神廟獻祭,請阿波羅降神谕開示。女祭司佩提亞是傳達阿波羅神谕的女先知。先知向他預言,說他“将要在五次重大的角逐中取得勝利”。

提撒美諾斯不知道神谕的真意,誤以為神明讓他去參加賽會。是以他加強體育鍛煉,為此進行了五項全能運動訓練。不過在奧運會上,他由于角力這一項失敗,并沒有取得賽會優勝的桂冠。其實有一個斯巴達人看懂了阿波羅的神谕,并不是讓提撒美諾斯角逐體育賽事,而是說他将赢得五次戰争的勝利。後來事實證明确實如此。

埃及智囊團拒絕希臘遊說

普撒米司統治埃及時,古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北部有一個城邦,名為埃裡斯(另譯厄利斯)。有一年來自埃裡斯的使臣拜見普撒米司,向國王宣稱他們的國家最公正最合理最出色地舉辦了奧林匹亞賽事。盡管埃及人也很有智慧,但卻不能出色地舉辦奧運會。希臘人想憑借奧運會向埃及輸出他們的價值理念。

于是埃及國王召集了國中的智囊團,開了一個高規格的會議。他們詳細地詢問了希臘使臣,有關賽事的規則。發現規則存在纰漏,而且對異邦人并不公正,因而拒絕了埃裡斯使臣的遊說。

在《曆史》第五卷記載中,馬其頓選手亞曆山大參加奧運會,準備進入賽場時,希臘選手不允許他進去。他們的理由是,賽會是希臘人之間的比賽,外國人沒有資格參加。亞曆山大證明自己是阿爾卑斯人,是以主辦方判定他是希臘人。結果,亞曆山大在短跑項目中,獲得了并列第一的優異成績。@*#

資料來源:[古希臘]希羅多德著,《曆史》第二卷/第五卷/第六卷/第八卷/第九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