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改革開放前的30年真的如有人說的是“不堪回首”嗎?

作者:蕭蕭政語
改革開放前的30年真的如有人說的是“不堪回首”嗎?

編者按‬:我們‬經常‬看到‬有一些‬人一‬提‬到改革‬開放前的年代‬,就會‬嗤之以鼻‬,把‬改革‬開放前說‬得‬一無是處‬,說‬成‬是‬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以至‬把‬它‬當作‬‬“貧窮‬落後‬”的‬代名詞‬,總之‬一句話‬就是“不堪回首‬”的‬年代‬。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這是‬需要‬我們‬澄清‬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一鋤‬挖‬不‬出一口‬井‬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進步‬都是‬如此‬。

那麼‬新‬中國‬建國‬初期‬的‬發展‬到底‬如何‬?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建國‬初期‬的國家‬發展‬情況‬吧‬。在這篇‬文章我們‬暫且‬不談‬當時‬的國家‬所‬處‬的艱難‬發展‬環境‬,我們‬單‬從相關‬的‬一些‬方面的事實‬和‬資料來‬求證‬一下建國以來‬的真相‬,讓‬那些‬诋毀‬抹黑‬新‬中國‬的‬公知‬們‬不再‬執迷不悟‬。

改革開放前的30年真的如有人說的是“不堪回首”嗎?

一‬、從‬中國‬人口‬變化‬看‬新‬中國‬的‬輝煌‬成就‬

人口‬的‬增長是‬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盛衰‬的‬重要‬名額‬。這是‬任何‬也‬否定‬和‬改變‬不了的事實‬。筆者‬從‬網絡‬上查找‬了有關‬資料‬。

很多人非常熟悉的一個數字是4.5億人,因為1900年庚子國變,八國聯軍逼迫清政府進行大賠款,那時總人口是4.5億人,代表着從此以後到辛醜條約後,四萬萬五千萬,成為中國人口約定俗成的一種說法。

再看,1912年,民國初年,當時的中央政府内務部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人口普查,那次的普查是最為詳細的,1953年,新中國建立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也是參考借鑒了這次人口普查的統計方法。民國初年,得出《内政年鑒》人口為419640279人,《中國經濟年鑒》版是405810967人。就是說是4.1億人左右。

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準備啟動憲政改革,推行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于是開始了新的戶口統計,到1938年,全國戶口統計結果顯示為474625744人。

1953年北韓戰争結束後,新中國才有了第一次人口普查,這次人口普查資料是5.8億。

我們再把曆史往前推一點,從“頭條百科”看到這樣的資料,中國人口從1841年的4.13億,到1949年增加到5.41億,一百年增加了1.28億。

到1976年,大陸人口增長到9.38億,20多年人口在1949年的基礎上增加了3.97億。新中國20幾年是過去一百多年人口增長的3.1倍。請問,如果真的是“不堪回首”年代,20幾年人口能這樣高速度的增長嗎?人口的增長與國家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完全是分不開的。從中國曆史上人口的增長情況看,充分說明了新中國人民生活水準的顯著提高,怎麼還是“不堪回首”?說新中國“不堪回首”,那麼中國過去的曆史又怎麼解釋呢?

改革開放前的30年真的如有人說的是“不堪回首”嗎?

二‬、改革‬開放前國家‬‬各‬方面‬的發展

從‬《海外網‬》官方‬媒體‬一個‬資料‬顯示:1953年‬到‬1978年,大陸‬工農業‬總産值年‬均‬增長率‬為8.2%,其中‬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長11.4%,農業‬年‬均‬增長2.7%。

在國家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該資料顯示:

改革開放前,鋼鐵工業,陸續建成了鞍山、武漢、標頭、攀枝花、酒泉等鋼鐵廠和成都無縫鋼管廠。

機械工業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礦、電力、石化等工業裝置制造以及飛機、汽車、工程機械制造等十幾個基本行業。并且能夠獨立設計和制造一部分現代化大型裝置。1964年,大陸主要機器裝置自給率已達90%以上。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業發展成為這個時期大陸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建設完成了大慶油田,随後又開發了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國内需要的石油已經全部自給,實作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到1966年,建成并投産的限額以上的大中型項目1198項,初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興建了一批新興的工業部門,電子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原子能工業等,大多是在這個時期打下的基礎,填補了大陸工業許多空白。

改革開放前的30年真的如有人說的是“不堪回首”嗎?

工業布局有了明顯改善,内地和邊疆都建起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基本改變了舊中國工業畸形發展的局面。

改革開放前的30年真的如有人說的是“不堪回首”嗎?

農業方面,集中力量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依靠人民集體力量修建了8.6萬多座大中小型水庫,比如新安江水庫、密雲水庫、十三陵水庫等等。相繼建成了三門峽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丹江口水電站等大中型水電站。

交通運輸方面,成渝、鷹廈、包蘭、蘭青、蘭新、川黔、黔桂、成昆等鐵路線建成通車。全國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了鐵路。福建、甯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車。公路、水路、航運也有了較大發展。全國大部分縣、鎮通了汽車。沿海港口新增10多個萬噸深水泊位,遠洋航運開辟了通往東南亞、歐洲和非洲的三條航線。

改革開放前的30年真的如有人說的是“不堪回首”嗎?

科技方面,1960年成功發射了第一枚運載火箭。1964年10月和1965年5月,先後兩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1967年6月,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1969年9月,首次成功進行地下核試驗,1970年4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号”,1975年11月,第一顆傳回式遙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基礎科學方面,1965年大陸在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生物技術方面,1972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成功提取一種新型抗虐疾藥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雜交水稻在大陸培育成功。

改革開放前的30年真的如有人說的是“不堪回首”嗎?

科技方面的重大成就,尤其是國防尖端技術方面的成就,不僅增強了大陸的綜合國力和戰略防禦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再從工農業生産增長的一些資料來看,根據有關資料,從1949年到1976年,鋼材增長了129倍,煤炭增長了15倍,發電量增長了47倍,石油增長了726倍,化肥增長了874倍,水泥增長了71倍,糧食增長了2.5倍,棉花增長了4.6倍,油類增長了1.5倍,肉類增長了2.3倍(與1952年相比)。鐵路裡程增長了2.2倍,公路裡程增長了10.2倍,水運工程增長了1.9倍,航空裡程增長了8.6倍,在校學生增長了8.4倍,高等學校增長了5.3倍。

1949年,中國糧食是11318萬噸,人均209公斤,而到1979年,全國糧食産量已達到33212萬噸,人均達到了341公斤,已經達到了國際溫飽線,而人口1949年隻有5.4億,1979年已經達到了9.9億。

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時,國庫有夠當時全國吃3年的戰略儲備糧食5000億斤。還有幾十億美元的外彙,600黃金儲備。

改革開放前的30年真的如有人說的是“不堪回首”嗎?

概括起來說,改革開放前的20多年,在物質極其貧乏的基礎,在充滿敵意的國際環境和極少外援的情況下,中國僅用了1/4世紀的時間,把“一個完全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國家。“國内生産總值年均9.8%快速遞增,大陸經濟與美國比由1949年的28倍變為1978年的相差5.52倍,跻身世界第六工業大國”(百度詞條:毛時代)“工業建設逐漸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1980年同完成經濟恢複的1952年相比,全國工業固定資産按原價計算,增長26倍多,達到4100多億元《決議》特别是自力更生建起了50多萬國有企業,撐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縱觀‬新‬中國‬改革‬開放‬前‬各‬方面‬的‬情況‬,改革‬開放‬前‬中國‬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把‬這‬個曆史‬時期‬作為‬“貧窮‬落後‬”的‬代名詞‬,認為‬是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把‬它‬說‬‬成‬是“不堪回首‬”的‬年代‬,都是‬信口雌黃‬,是‬對‬新‬中國‬建國‬初期‬的‬诋毀‬和‬抹黑‬,是‬别‬有用心。是典型‬的曆史‬虛無‬主義。

改革開放前的30年真的如有人說的是“不堪回首”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