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種魚叫“石滾皮”,30年前随處可見,有人拿它喂雞,現在成新寵

作者:釣界驢大嘴

這種五彩小魚叫“石滾皮”,在30年前的農村随處可見,有人曾拿它喂雞,現在它們搖身一變成了水族玩家的新寵!

作為“80後”一代,很多人的童年生活都是在農村度過的。

這種魚叫“石滾皮”,30年前随處可見,有人拿它喂雞,現在成新寵

30多年前,在農村生活好像并沒有什麼好玩的遊戲,那個時候的物質文化生活相當貧瘠,好像并沒有什麼可以玩的東西。在記憶中,每次放暑假,有三種必玩的遊戲:抓魚、玩泥巴、爬樹。

把河裡的泥巴揉成“碗”狀,使勁扣到地上,看誰扣的聲音響;玩完泥巴後,再跑到河裡抓魚,或者爬到樹上去摘人家的棗子吃。手裡根本沒有幾件像樣的玩意兒,不像現在的孩子,有數不清的玩具。

這種魚叫“石滾皮”,30年前随處可見,有人拿它喂雞,現在成新寵

小編生活在北方農村,豫西南地區的大平原。從小就喜歡抓魚的遊戲,還記得七八歲的時候,經常把家裡吃剩下的罐頭瓶收藏起來,一頭系上麻繩,裡面放一點碎饅頭渣,然後把瓶子扔到家後面的池塘中,過一會再去把它提上來。

一會兒功夫,瓶子裡就裝滿了不少小魚。

這種魚叫“石滾皮”,30年前随處可見,有人拿它喂雞,現在成新寵

記憶最深的有兩種魚,一種叫“麥糠花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麥穗魚。還有一種魚,身上五彩缤紛,那個時候我們叫它“石滾皮”,當時不知道這個名字的意思,現在回想起來,大概就是這種魚像是被石磙碾壓過一樣吧,身體扁平,就像隻有一張皮似的。

這種小魚由于體色漂亮,大家都很喜歡。30年前,印象中“石滾皮”到處都是,池塘裡随便撈幾下就是幾十條。這種魚由于魚肉太少,而且多刺,很少人會去吃它們,一般都是把它們撈上來喂雞、喂鴨子。

這種魚叫“石滾皮”,30年前随處可見,有人拿它喂雞,現在成新寵

有時候一到暑假,家長給配置設定的任務就是去河裡、池塘裡抓河蚌,順帶還要抓一些小魚,其中就有“石滾皮”的身影。

把這些東西撈回來之後,家長們會把河蚌敲碎,用剪刀剪成小塊,小魚不用收拾,然後将它們一起扔到地上喂雞。用這些東西喂養出來的雞,長得很是肥美,下的雞蛋吃起來也香。

這種魚叫“石滾皮”,30年前随處可見,有人拿它喂雞,現在成新寵

現在想想,當時家禽的“待遇”就是好啊,能吃得上這樣的“河鮮”,是不是有點暴殄天物了。

後來,考上大學之後,回家的次數就少了。偶爾探親幾次,也時常想重新找回這種小魚,曾經帶着孩子在30年前的那個池塘中試了一下,幾乎同樣的罐頭瓶,扔到水中,撈上來之後什麼魚也見不到,當初的“石滾皮”已經不見了蹤影。

這種魚叫“石滾皮”,30年前随處可見,有人拿它喂雞,現在成新寵

向老家的人打聽過後才知道,這種魚已經好多年不見了。不僅僅是“石滾皮”不見了,連“麥糠花兒”也少見了。想到這裡,心裡難免有些傷感。

再往後,記得一次在城市裡逛水族館,看到魚缸裡有一種魚看着十分熟悉,外形和小時候的“石滾皮”一個樣,五顔六色看起來非常好看。問了一下老闆,,再往細處打聽,老闆說這魚就是30年前農村随處可見的“石滾皮”,有的地方也叫菜闆魚。

如今,農村沒有了它們的身影,但卻在城市的水族館見到了它們。回過頭再去想一下30年前,我們拿它喂雞的小魚,如今搖身一變,它竟然成了水族館中的貴賓。

這種魚叫“石滾皮”,30年前随處可見,有人拿它喂雞,現在成新寵

圖:水族館中的鳑鲏魚(石滾皮)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在交談中,得知鳑鲏魚現在已經成為不少水族愛好者的新寵,它們就像一道“中國彩虹”,風靡水族界,這可能也是很多人找回童年記憶的一種方式。

在水族館,我還有幸看到了鳑鲏魚繁殖的畫面。它們的繁殖方式很有趣,,這樣它們的魚卵就會儲存在河蚌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幹擾,大大提高了幼魚的成活率。

這種魚叫“石滾皮”,30年前随處可見,有人拿它喂雞,現在成新寵

圖:鳑鲏魚産卵的過程

同時,河蚌也會把自己的卵産到鳑鲏身上,讓它們幫着自己散播種子。這是一種奇妙的共生關系,兩者互惠互利,幫助對方繁衍後代。

了解了它們的這些習性,更加對鳑鲏魚另眼相看。前不久五一節回老家,又特意到家鄉小河邊的水溝中,試圖尋找這種魚的蹤迹。雖然也能發現一些,但還是沒有恢複到之前的水準。不過從老鄉的口中得知,鳑鲏魚現在也有人吃了,把它們裹上面粉,下油鍋裡炸一下,簡直就是“嘎嘣脆”,别提有多美味。

這種魚叫“石滾皮”,30年前随處可見,有人拿它喂雞,現在成新寵

這讓我又想起了30年前的“石滾皮”,當時物質條件匮乏,為何沒人想到去吃這種魚呢?也許是因為它們肉少刺多,還帶着一股苦味。

但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此,當時人們對物質的追求不太一樣,更喜歡吃大魚大肉。現在大家吃膩了山珍海味,再去回味一下鳑鲏魚那種“苦苦”的味道,估計也是一種享受。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農村。曾經的“石滾皮”也随着大家搬到了城市裡,成為水族館裡面的新寵,這也許就是時代的變遷吧!各位70後、80後網友,你們還能想起這種小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