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的印象派畫作——會說話的光陰和色彩

作者:讀經典看世界

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收藏着一副油畫,名叫《小熱納維耶花園裡的菊花》。這幅畫創作于1893年,作者古斯塔夫·卡勒波特(Gustave Caillebotte)是法國的印象派畫家。

卡勒博特終年種花,就像一個辛勤的園丁一樣。他對植物的這種愛好是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他描繪的這束菊花,就是他在巴黎西北部塞納河畔的小鎮小熱納維耶自己的農場裡種植的。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的印象派畫作——會說話的光陰和色彩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的印象派畫作——會說話的光陰和色彩

那時,菊花以其瑰麗的色彩和濃郁的遠東異國情調聞名于世,在法國非常受歡迎。這種不尋常的、密集花束的特寫鏡頭與卡勒博特裝飾有植物圖案的餐廳門的設計有關——一種類似于他的朋友莫奈根據自己在吉維尼的花園所設計的系列裝飾理念。

1848年,卡勒博特出生于巴黎熱讷維耶一個富裕之家。熱讷維耶小鎮位于巴黎西北方的法蘭西島大區上塞納省,是大巴黎地區最重要的内河港口區,也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卡勒博特喜歡作畫,但他作畫不是為了謀生,純粹是出于愛好。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的印象派畫作——會說話的光陰和色彩

卡勒博特

當時的美學潮流并不推崇印象派繪畫,為了資助朋友,他不斷購買同時代印象派畫家好友們的繪畫:莫奈14幅、畢沙羅19幅、雷諾阿10幅、西斯萊9幅、德加7幅、塞尚5幅、馬奈4幅。28歲時,他決定将他的收藏捐贈給法國。

卡勒博特經常描繪一些從室内窗邊眺望窗外街景的景色,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窺見當時巴黎街景的一斑。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的印象派畫作——會說話的光陰和色彩

巴黎的街道·雨天

1877年,卡勒博特創作出了《巴黎的街道·雨天》。這幅畫描繪的是巴黎一個複雜的十字路口,距離聖拉紮爾火車站隻有幾分鐘的路程,卡勒波特就是在這個地方的附近長大的。

打着雨傘、穿着深暗時尚服裝的行人 ,使得雨天的街道越發空朦;近景、中景和遠景的人物互相交疊,給人以多元立體的空間感。四面八方而去的人很多,但街道一點兒也不擁擠,展現出巴黎人那種安閑、平靜、自在的生活氣息,是19世紀晚期巴黎不斷變化的城市環境的縮影。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的印象派畫作——會說話的光陰和色彩

莫奈創作的《聖拉紮爾火車站》

真實又虛幻、随意又精心,對畫面和構圖的這種控制是不尋常的,也是不朽的!

這樣精心布局的畫面、嚴謹的視角、宏大的規模、鮮明的現代性、不對稱的構圖,坦率的當代主題,給人以激進的情感,使得這幅畫在18當年著名的印象派展覽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一年,卡耶博特29歲,不僅相當富有,還成為印象派團體中最年輕和最活躍的成員。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的印象派畫作——會說話的光陰和色彩

歐洲大橋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的印象派畫作——會說話的光陰和色彩

埃皮奈的塞納河畔

卡耶博特崇尚自然,推崇當時埃米爾、左拉、莫泊桑和胡斯曼等人的自然主義文學主張,他畫作的素材,全部來源于當時的生活,畫中的人物,大多是他的家庭成員和朋友。

1894年,卡勒博特在小熱讷維耶去世,年僅46歲。他去世後,他收藏的作品由雷諾阿監督入藏盧浮宮。

卡勒博特的作品,用大自然中明麗的光感和豐富的顔色,呈現給觀者以美麗和寓意;卡勒博特畫中的光影和色彩,是會說話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