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一條新聞:90後母親吸毒,孩子餓的吃紙。評論裡面不僅是對這位母親的批判,更多的是對90後的不滿。甚至有人說“90後到底怎麼了?”這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
作為一個90後,我認為這種批判并不客觀,90後固然有一些不好的行為,但更多的是不是大家對90後存在着刻闆的印象,進而為我們貼上了标簽?你們是不是居高臨下的揮舞着道德的“大棒”而對90後過于指責?總有人說一代不如一發,然而世界并沒有變得更差。
難道大家忘了麼,在疫情來臨的時候,那些逆行的背影,很多都是90後啊,一些青年踏着晨曦,迎着月光,為我們守護着家園。他們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彰顯着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千千萬萬個90後奮戰在一線,用實際行動證明,90後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7月中下旬,河南多地遭遇洪水,多個90後從各地趕來支援。家住陝西西安周至縣的趙濤,是一名90後貨車司機,也是此次從西安赴荥陽支援的愛心志願者隊伍的一員。河南汛情發生時,趙濤還在周至縣家中,他從微信群裡了解到,西安市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志願服務隊副隊長劉洋籌集到一批防災物資,需要貨車運送到河南災區,于是便報了名。“盡自己所能把物資運送到一線,這就是我的初心。”趙濤說。
奧運會上,也多的是90後的身影。第一個90後奧運冠軍龍清泉,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舉重56公斤級的比賽中,龍清泉以總成績292公斤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冠;鄒敬園,東京奧運會男子雙杠金牌得主,這也是四川運動員收獲的首金;全運會衛冕男子雙杠冠軍。
一件件事情,都在說明90後正在成長,進而承擔着更大的責任和使命,大家應該給90後更多的寬容和了解,而不是生硬的貼标簽。請祖國和人民放心,90後已經長大,我們正在成為愛國擔當的青年生力軍。這些夜空的“星”,閃爍着城市的“光”,正如同青年一代,湧動着國家的青春力量。
還請大家多給我們90後一些支援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