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烏蘭察布,有一種早點叫焙子

作者:上進的妍如玉
在烏蘭察布,有一種早點叫焙子

在烏蘭察布,有幾種硬早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早點意在點到為止,吃早點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居家吃。方式就各家有各家的吃法,耐心的主婦會花樣百出,一頓早點讓營養和胃口皆俱。

簡單的主婦就是在前夜買好面包麻花點心之類,點到為止,應付肚皮。

而有相當一部分人會把早點放在上班和晨練後的路上。

急匆匆的人就會買一個面包或熱焙子,提到機關,一杯奶茶鹹焙子和牛舌頭松軟,适合老年人血糖高的吃。牛舌頭樣子很有趣,像個拉長了的不規則三角。

至于糖三角全部用油酥面加糖分做的,酥脆甜膩,非得特别喜歡吃甜食的才可以吃的,

鹹油旋像螺旋一樣盤旋,每一層裡面都是加了鹽的油酥面,外皮酥脆,裡面潤香。

甜焙子也常分紅糖焙子,紅糖鍋盔,白糖焙子。

白糖焙子是将白糖加入面層和外皮,可以看得到外皮還有散見沒有融化的糖粒。

紅糖焙子是在面層裡直接包紅糖,熱着吃裡面的紅糖汁就流了出來。加一個焙子也是不錯的選擇。焙子都是發酵好的面,是以吃着胃比較舒服。

焙子是北方的一種特色面食,巴掌大的方形焙子一寸厚,都烤的皮色焦黃,裡面潤軟,每種焙子撕開都是層層疊疊,裡面包着油酥面,或鹹香或甜膩,油酥面都用麻油和白面做成,自然都有麻油的香味和色道。紅糖鍋盔是就紅糖兌在油酥面裡,于是面皮有糖色,有焦黃色,還有麻油的淡黃色。口感甜軟,入口既化的感覺。

鍋盔是八十年代小孩子們比較有記憶的心目中的好吃的。

外出歸來的母親進了門,暖暖的不僅是家裡一下有了生機,還有母親手裡的花布兜,滴溜溜的眼睛瞅着它。

當母親從花布兜裡找出一根麻花或一個紅糖鍋盔時,喜悅和口水一起湧出。

有時供銷社新進了紅糖鍋盔,就磨着母親想吃,架不住膝旁吱吱扭扭的童聲,母親掏出皺皺巴巴的兩毛錢。

飛也似的去買回一個紅糖鍋盔,兩手捧着怕掉渣。

紅糖鍋盔的模樣一直很好看,紅糖粒在黃面皮裡隐隐約約,誘人的色澤。

一口一口的吃,耳朵邊有母親的數落,“那能頂餓?還不如吃個饅頭來。”

知道母親心疼錢但是疑惑大人們的感覺,甜軟的紅糖鍋盔怎麼會不如饅頭來?

根據口味有幾種可供選擇,鹹味的有方形鹹焙子,圓形鹹油旋,牛舌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