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9層!南山新型産業園要來了|大灣區産園速遞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59層!南山新型産業園要來了|大灣區産園速遞

《大灣區産園速遞》第65期

(1)59層高的南山新型産業園來了

近日,根據公示的高發科技園更新單元規劃(草案),南山桃園一個包含研發樓、宿舍、商業、休閑公園、文體設施等的新型産業園要來了。據稱,該産業園為高發科技園舊改項目,根據規劃,該項目包含兩棟59層高樓。

該項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南臨北環大道,北臨廣深高速,西臨龍珠五路,項目用地面積為46654.3㎡,拆除用地面積為45440.1㎡,規劃容積243352㎡。其中,産業研發用房170346㎡(含創新型産業用房20442㎡),産業配套用房68066㎡ (含宿舍53506㎡、商業服務設施14560㎡),公共配套4940㎡。

(2)7754億!2021年發改委審批90個固投項目

近日,國家發改委召開1月新聞釋出會,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表示,2022年要适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按照“資金跟着項目走”的要求,盡快将2021年四季度發行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落實到具體項目,抓緊發行已下達額度,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資料顯示,2021年12月份,國家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6個,總投資185億元,其中審批5個、核準1個,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等行業。2021年全年,國家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90個,總投資7754億元,其中審批67個、核準23個,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資訊化等行業。

袁達表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具有關鍵性作用,對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國家發改委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切實做好投資工作。一是适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二是紮實推動“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實施;三是着力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四是發揮中央預算内投資引導帶動作用;五是進一步促進社會投資。

袁達稱,去年發行的專項債券還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結轉到今年使用。推動這些專項債券資金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将對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投資增長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3)目标新增超550萬人,廣東釋出促就業“十四五”規劃

2021年,廣東新增就業約占全國總量十分之一, 日前《廣東省促進就業“十四五”規劃》(簡稱《規劃》)印發實施。廣東“十四五”穩就業路線圖和任務表明确:“十四五”時期,廣東将以實作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為目标,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品質,目标實作城鎮新增就業55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

根據《規劃》,廣東将抓住“四個聚焦”,努力實作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省人社廳副廳長葛國興介紹,一是聚焦就業優先、政策協同,推動就業與經濟良性循環;二是聚焦穩定重點、培育增量,促進穩定和擴大就業;三是聚焦優化結構、促進比對,緩解就業結構性沖突;四是聚焦品牌引領、保障支撐,提升勞動者就業品質。

廣東是異地務勞工員大省,務勞工員總量超過3100萬人,其中外省在粵務勞工員約1900萬人,約占全國跨省務勞工員總量的1/4。省人社廳創業指導處處長楊春甫介紹,目前全省建設認定各類創業孵化基地663家、返鄉創業孵化基地65家,我省将高品質建設“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體系,推進創業政策全面落實,推動港澳青年創業創新。

(4)GDP增速陽江最高,人均GDP茂名領跑

2021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協調發展指數總榜顯示,與上一年相比,汕頭和湛江繼續排名第一和第二;第三名茂名延續了原有排序,陽江名列第四;潮州和汕尾在榜單名次都提升了一位,揭陽排名下降兩位。

2021東西兩翼“經濟增長”指數冠亞軍分别為陽江和汕頭,與上一年排名情況相反。汕尾、茂名、湛江位列中遊。從近三年的排名情況來看,陽江發展勢頭強勁,連跳三級,從最後一位躍升為第二、再到2021榜單的第一名。

GDP增速方面,2020年,茂名以1%的GDP增速取得GDP總量3279.31億元,蟬聯粵東粵西粵北榜首多年。緊随其後的是湛江3100.22億元,增速為1.5%,第三、第四分别是汕頭2730.58億元、揭陽2102.14億元,增速分别為1.6%、0.1%。

人均GDP方面,茂名以53311元位列第一,陽江以52357元緊随其後,汕頭以49661元排第三,湛江、潮州、汕尾數值相近。7市人均GDP均低于全國平均水準72447元,增速最大的為汕尾市7.2%。2020年,汕頭蟬聯産業轉型更新指數榜首,湛江排名第二,茂名第三。

“社會民生”指數評價方面,汕頭排名第一,陽江排名第二。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汕頭28220.5元,最低的是揭陽21821.5元,兩者差距約6100元。與全省41028.63元的平均水準相比,東西兩翼人均可支配收入還存在着極大差距。

(5)力争超7000億,廣州釋出2022年工業增加值目标

1月18日,2022年廣州市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在市府禮堂召開。據悉,2022年,廣州将努力實作全年工業增加值超7000億元,增速6.5%,力争7%;確定完成省下達工業投資額任務1221億元、增速11%,力争1320億元、增速20%;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速超10%。

“十三五”時期,廣州全市工信經濟實作穩中有進,在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數字經濟引領發展、産業空間改革創新等取得系列新成效,主要名額實作新突破:全市工業總産值突破兩萬億元;工業稅收(含海關代征)占全市比重超4成;工業投資邁上千億新台階,技改投資超400億元;軟體和資訊服務業收入年均增速超15%(工信部口徑);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突破40%。

會議公布了“十四五”時期和2022年的重點任務。據悉,2022年,廣州要按照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工作安排,堅持把制造業作為立市之本,推動制造業比重穩步上升。2022年,努力實作全年工業增加值超7000億元,增速6.5%,力争7%;確定完成省下達工業投資額任務1221億元、增速11%,力争1320億元、增速20%。

廣州将抓“鍊長制”,建構現代産業體系。落實省“鍊長制”要求,打造“整體功能強大的樞紐産業組團和樞紐産業鍊”的路徑,完善全市21個重點産業鍊的“1+X”政策體系、“九個一”工作體系,制定“四張清單”實施清單式管理,暢通鍊長制“纾難解困”工作機制。全力打造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等8條萬億級産業鍊和一批千億級、百億級新興産業叢集。

【來源】綜合自南方日報、中國證券報、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深圳房信網

【整理】餘晴晖 邱永寬

更多《大灣區産園速遞》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