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月19日,中國周邊發生3件事:印度軍艦爆炸;中俄伊将舉行軍演

作者:十一處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還有一個多星期,中國就将迎來農曆新年。就在中國人或是為完成年底工作任務做最後沖刺,或是踏上返鄉的路程之際,國際社會依然風起雲湧。

1月19日這天,中國周邊發生三件值得關注的大事,既有振奮人心的消息,也有讓人惋惜的悲劇。

1月19日,中國周邊發生3件事:印度軍艦爆炸;中俄伊将舉行軍演

先來說說印度軍艦突發爆炸的事。

19日,印度“蘭維爾”号驅逐艦在孟買海軍造船廠突發爆炸,造成3名水兵當場死亡,另有10人受傷。

事發時,“蘭維爾”号正在進行跨海岸作戰部署,正準備傳回母港,當時船上大約有340名艦員和軍官。

爆炸的具體位置位于軍艦的内部艙室,如果不是艦上官兵處理得當,迅速控制了險情,後果将不堪設想。

目前,印度海軍已就這起爆炸展開調查,據知情人士透露,基本可以排除爆炸是由艦上任何武器、飛彈、彈藥故障引起的。

“蘭維爾”号并非由印度自主設計建造,而是蘇聯為其建造的“拉傑普特”級驅逐艦的四号艦。

該艦是印度海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主力艦艇,但現在已是“老古董”,是印度海軍中艦齡最大的驅逐艦之一。

1月19日,中國周邊發生3件事:印度軍艦爆炸;中俄伊将舉行軍演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爆炸已經是半年之内,“蘭維爾”号發生的第二起重大事故了。

去年10月,“蘭維爾”号在參加美日澳印“馬拉巴爾”海上聯合軍演時發生火災,導緻4名水兵被燒傷。

更值得注意的是,軍艦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在印度并不是什麼新聞。

2019年,印度在建的“維沙卡帕特南”号飛彈驅逐艦發生火災,已經完工的二層和三層甲闆損毀嚴重,還導緻一人死亡。

去年5月,印度唯一一艘現役航母維克拉瑪蒂亞号發生火災,引發船上警報。所幸大火被及時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損失。

印度軍艦之是以頻發安全事故,一方面是因為印度軍艦多為“萬國造”,且不少都老化嚴重,再加上平時疏于檢修保養,最終導緻了悲劇的發生。

1月19日,中國周邊發生3件事:印度軍艦爆炸;中俄伊将舉行軍演

另一方面,印度雖然在軍購方面出手闊綽,但非常不重視軍事技術的嚴謹性,此前就曾鬧出将拖拉機開上航母當牽引車的笑話。

總而言之,雖然印度已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但其軍事技術觀念還很落後。要想避免悲劇的再度發生,就必須提升自身嚴謹性和安全意識。

再來說說中俄伊将舉行聯合海上軍演的事。

19日,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新聞處表示,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将在近期舉行聯合海上軍演。

目前部分俄軍軍艦已抵達伊朗碼頭,其中包括“瓦良格”号飛彈巡洋艦、“特裡布茨海軍上将”号大型反潛艦、“鮑裡斯·布托馬”号大型海上油輪。

從俄方出動的艦艇級别上不難看出,這次演習的陣仗小不了。

2019年,中俄伊就曾首次舉行三國聯合軍演,為期4天,地點選在印度洋和阿曼灣。

1月19日,中國周邊發生3件事:印度軍艦爆炸;中俄伊将舉行軍演

演習結束後,三國都給予了高度評價。伊朗武裝力量副總司令薩亞裡還表示,這是三國首次軍演,但不會是最後一次。

雖然目前有關此次軍演的資訊不多,但預計-演習地點還是位于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曼灣附近海域。

該海域是世界最繁忙的海域之一,也是國際能源、貿易的主要航道。不僅對中俄伊三國有着重要意義,也對地區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要知道,俄羅斯與伊朗之間的經濟往來,大都是通過貨輪進行的。而伊朗的石油出口、中國進口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同樣也依賴水上航運。

是以,這次聯合軍演無疑彰顯了中俄伊維護全球海上安全的信心與決心。

更重要的在于,同樣都是聯合海上軍演,中俄伊的軍演與美國及其盟友的軍演有着本質差別——前者頻率不高,目的是為了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而後者不但頻率很高,且目的是美國為了鞏固自身的全球霸權。

1月19日,中國周邊發生3件事:印度軍艦爆炸;中俄伊将舉行軍演

誰是世界秩序穩定的維護者,誰是世界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已不言而喻。

最後,再來說說烏克蘭撿美國“破爛”的事。

19日,美國媒體披露稱,作為華盛頓軍事援助的一部分,美國将向烏克蘭軍隊提供5架米-17和1架米-8直升機,最快将于明年春天傳遞。

一看型号,估計很多人會納悶——華盛頓向基輔提供軍事援助,為什麼會選用俄制直升機?

原來,美國援助的這批直升機并不是“嶄新出廠”的,而是原屬于阿富汗空軍的。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直升機還是阿富汗“一夜變天”之際,阿前政府高官逃往鄰國的“外逃專機”。

對于美國來說,這些俄制直升機自己用不上,送給歐洲盟友也拿不出手,索性直接丢給烏克蘭,還能美其名曰“這是美方給予烏克蘭援助的一部分”。

1月19日,中國周邊發生3件事:印度軍艦爆炸;中俄伊将舉行軍演

換句話來說,美國等于是自己不要的“破爛”扔給了烏克蘭。但對于缺少運輸機的烏軍來說,這些“破爛”可都是寶貝。

此事再次證明,美國從未将烏克蘭視為真正意義上的盟友。在華盛頓眼裡,烏克蘭隻不過是一枚消耗和牽制俄羅斯的棋子,一旦風向有變,可以随時棄之不用。

悲哀的是,澤連斯基卻還天真地認為,隻要達到拜登所設下的門檻,烏克蘭有朝一日便能被北約所接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西方國家”。

對于烏克蘭來說,這顯然是個悲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