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事篇之 35歲的鳏夫--陳強

作者:東耳不徘徊

01

陳強文憑不高,靠打零工為生,性子也不是個靠譜的,到了臨近30歲還沒結婚。他自己對于婚姻無所謂,但母親着急,四處問着合适的人家。

但好姑娘家不願意,條件差點的姑娘家又看不上,就這樣一直拖着。到了30歲的時候,終于定下來了一家姑娘,姑娘叫王萍。兩個人也相看過,對彼此都還算滿意,就這樣後面沒過多久就結了婚,擺了宴席。

婚後的陳強性子要穩重一些了,也十分疼媳婦兒,每次外出總會給王萍帶一些小東西,日子過得也算幸福。在婚後半年,王萍懷上了孩子。

陳強更是高興,對王萍更是無微不至,盡管王萍有時候容易生氣,他也包容着。但他萬萬沒想到王萍在懷孕之後,神經方面突然出了問題。

這病來得突然,也沒有預兆,最初隻是聽到王萍偶爾自言自語,他以為是懷孕之後的一些反應,也就沒過多注意。可後面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王萍不光自言自語,還會突然摔打東西,偶爾甚至還會咬人。

陳強終于察覺出了不對勁,觀察出王萍精神狀态不太正常,是以想帶人去醫院。

但就是帶人去醫院這事,都費了好大的勁。王萍懷着孩子,她不願意,也不敢強迫,隻能連哄帶騙着帶人去醫院。

在去醫院的路上,看着王萍坐着自顧說着旁人聽不懂的話,陳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無奈。到了醫院,陳強哄着她做各項檢查,但都出現了一些突發問題。

王萍排斥檢查,看到陌生的醫生就大吵大鬧,甚至有動手的傾向。後面好不容易折騰完了,檢查之後,才又帶着王萍回家。幾天之後拿到結果,醫院确診是精神分裂症。

陳強始終也想不通,怎麼好好的人會突然患上這種病。之後拿着醫院開的藥吃着,但病情不光沒有轉好,甚至症狀越來越嚴重。

02

陳強每天要出去工作,家裡隻有母親和王萍,他無奈隻能請母親一天到晚都看管着王萍,怕人發生意外,畢竟還懷着孩子。因為王萍這病,陳強還專門問過醫生,怕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俗話說怕什麼來什麼,醫生說就王萍這病情有遺傳的可能。陳強母親勸過陳強,讓他放棄這個孩子,如果孩子生下來有這方面的病,也會痛苦。

但陳強看着王萍已經明顯凸起的肚子,先不說這孩子已經不能打掉,就算能打他也不想打,畢竟是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他堅持要這個孩子,想着就算後面有病,自己也養着,總不會虧待。

家裡的擔子都壓在他身上,他每天外出打工,到晚上才回家,回到家裡還要看管王萍,看着王萍大吵大鬧、亂扔亂撞,他隻感覺心累,累到極緻。

就這樣,終于到了孩子出生的時候。因為王萍的特殊情況,在臨産半個月前,他就推掉了工作和王萍住到了醫院。孩子比預産期提前了一周,但孩子很健康,生下來六斤多,是個白白胖胖的兒子。

陳強看着孩子,感覺一切的苦累也都值了。孩子自生下來,大多都是他在帶,他要工作就是由他母親帶。至于王萍,他不敢把孩子交到她手裡。

最初他還想着母乳喂養,但後面一方面醫生不建議母乳喂養,另一方面王萍不認識這孩子,還有暴力傾向,他也就放棄了這想法。

孩子的出生無疑加劇了他的負擔,每個月的奶粉、尿不濕,這些都是一筆開支。他一個月基本沒有休息時間,什麼活能賺錢就使勁做。他母親看着他這麼辛苦心疼他,婚前因為他性子不定還一度焦慮過,但現在看着他這麼辛苦又心疼。

03

他母親不是沒有埋怨過王萍,本想着娶個媳婦兒,但沒想着是帶來一個負擔。但陳強是個重情重義的人,聽到他母親提起把王萍送回娘家,他想也沒想就拒絕。

不能人家懷着孩子就要人家,人家生了孩子就不要了。雖然王萍每個月吃的藥比較貴,但他也沒有放棄過,每個月給孩子和王萍身上花的錢都是花足了的。

他沒想過把王萍送回娘家,但沒想到娘家竟主動來人準備把王萍接回去。

娘家人想着怕王萍生了病被婆家嫌棄,就帶回家好好養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王萍奶奶曾經也犯過那樣的病,意識到可能出現了遺傳,因為這事也感覺虧欠了陳強家。

陳強母親對這事樂見其成,但也尊重陳強的想法,陳強自己養着也就沒再說什麼。就這樣吃藥照顧着,後面似乎也真的出現了好轉。

王萍偶爾可以清醒一陣兒,也能抱着孩子哄一會兒。孩子對母親都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盡管自出生和王萍接觸不多,但王萍好轉後第一次抱孩子,孩子竟沒有絲毫排斥。

可王萍不清醒犯病時,依然不敢把孩子給她。隻因為有一次,她最開始清醒着,陳強母親把孩子給她抱着走開了一會兒,回來竟看到孩子摔到了地上,吓了一跳。

幸好包裹得厚,孩子沒有摔到哪,但自那以後,盡管王萍清醒時,也不太敢把孩子給她抱了。

04

孩子漸漸長大,開始牙牙學語,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喊的“爸爸”,可是陳強沒有親耳聽到,他那時在工地上工作。每天回家看着孩子,陳強感覺生活一切都有盼頭。

雖然壓力很大,有時候因為王萍的病情還會遭受鄰居的風言風語,但他看到王萍病情在慢慢好轉,孩子在逐漸長大,他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王萍最終還是走了。她的身體本來很好,但因為長期吃藥、精神折磨,身體越來越差,免疫力也越來越低,直到最後因為一場大病,終究走了。

三四歲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雖然王萍平時和孩子親近不多,但因為有着這個人存在,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陪伴。但孩子徹底沒了媽媽,這對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是多麼的殘忍。

王萍走的那天,孩子莫名的哭啞了嗓子,怎麼哄也哄不好,最後還是好不容易哄睡了才罷休。

好多人都說,王萍走了對陳強來說是一種解脫,不光沒有了累贅,還可以另找一個媳婦兒。好多人都是這樣以為的,畢竟孩子還小,陳強也才三十五的年紀,再找一個媳婦兒不是難事。

但陳強最後始終沒有再找,就自己一個人拖着孩子長大,給了孩子雙倍的愛。陳強母親不是沒有逼着他相親過,但陳強最後都沒有同意再婚。

他不是為着王萍,隻是想着再婚之後難免還會有孩子,那個時候很難做到把對孩子們的愛端平,他也就不再想再婚了。

對于他這種想法,他母親罵過他多次,甚至說過:“等我走了,家裡每個女人,誰照管?你一天天上班,孩子誰照顧?你不再找一個,就别叫我媽。”

認真想想,的确是的,現在他上班孩子全靠母親,母親一天到晚也累得慌。但他還是沒改變過自己的想法,都說船到橋頭自然直,隻能加倍的彌補母親和孩子。

一個家,有母親、孩子和他,他感覺已經足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