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古英雄出少年
趙崇德,原名趙開奎,1914年出生于河南商城伏山鄉,在風雨如磐的社會裡,他家庭貧苦,但是從小聰穎靈巧,他雖然8歲入學,可是父母去世後就辍學了,五個兄妹相依為命,給地主放牛種地。
1929年5月,我黨組織的商城起義爆發,喜歡習武、秉性剛強的趙崇德很快就參加了少年先鋒隊。
一次,趙崇德帶隊幫紅軍家屬插秧,幾個地方民團以為幾個小孩子好欺負,就大搖大擺地包圍過來,趙崇德機智地帶領大家突圍。1930年,他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轉戰大别山區,作戰勇敢多次立功。
紅四方面軍成立後,認為黃安是敵人靠近蘇區中心的一個據點,于是總指揮徐向前決定先切斷守軍與外地聯系,并逐漸圍困黃安,攻殲守軍,1931年11月黃安戰役爆發,趙崇德在戰鬥中表現勇猛,嶄露頭角。
1932年1月以後,趙崇德又參加了商潢戰役、蘇家埠戰役、花山寨阻擊戰等戰役,又屢立戰功。
不久,趙崇德随紅四方面軍進入川陝,離開家鄉之前的一天夜裡,他騎馬來到姐姐家,姐姐和他年齡差不多,平時姐弟倆關系很好,從姐姐家出來,他看看家鄉的山山水水,不知自己何時才能凱旋而歸,這時,他耳邊仿佛又聽到熟悉的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迎風擺,敲鑼又打鼓呀,張燈又結彩呀,紅色政權建起來……
1933年,趙崇德加入中國共産黨,後來,他随同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曆任排長、連指導員、營長和團長。

到達陝北時的紅四方面軍軍容
二,“夜老虎”襲擊陽明堡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趙崇德任八路軍129師769團3營營長,10月初,769團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忻口會戰激烈進行時,國民黨軍隊曾經請求八路軍支援,于是團長陳錫聯奉命率部向山區挺進,側擊敵人後方。
769團到達陽明堡以南滹沱河岸邊的劉家莊一帶,這裡日本飛機頻繁飛過,遠處炮聲不斷傳來,陳錫聯根據日軍飛機的航向判斷附近一定有鬼子的機場,他和趙崇德等幾名營長到滹沱河東岸,登上一座山遠眺,果然發現了敵人飛機。
望遠鏡裡,對岸陽明堡東南,一群敵機排列在空地上,看來那就是敵人的機場了!
忽然一個人從河邊走來,看樣子是個老百姓,等他走近一些,大家迎上去,那人停住腳步,自我介紹說是被鬼子抓去機場做苦力的,趁着敵人不備偷偷逃出來了。在大家的詢問下,老鄉介紹了機場的情況。
原來,機場位于陽明堡鎮南側5裡的4個村子之間,共有24架飛機,分3列停放,白天飛去忻口等地轟炸,晚上傳回。
由于飛機場意義重大,日軍派出了一個聯隊把守機場,機場裡面還駐紮有部隊和地勤人員200人左右,鬼子在陽明堡駐紮不久,防禦工事比較簡單。
鬼子一個聯隊可不是鬧着玩的,說實在話,那時候的中國軍隊一個師也未必是鬼子一個聯隊的對手。
趙崇德問老鄉河水能否徒涉,老鄉說,河水向南流去,中間有一段彎彎的地方,那裡可以過河,于是,他們親自下水試探,确認了部隊的徒涉地點。
趙崇德
回到駐地以後,大家經過分析,認為白天打機場動靜太大,可以夜晚襲擊陽明堡機場,于是團長陳錫聯報告師部請示準許。
然後,陳錫聯問誰願意去攻打機場,3營營長趙崇德應聲站了起來,請求讓3營擔負攻打機場的任務。
趙崇德平時雖然沉默寡言,但其實愛動腦筋,膽識過人,三營是有名的夜戰部隊,英勇頑強,能攻善守,被稱為“夜老虎”。
為了確定首戰得勝,陳錫聯把這次任務交給了3營。團裡确定的作戰方案是:1營破壞公路和橋梁,襲擾、牽制、阻擊崞縣可能增援之敵,2營為預備隊,8連破壞陽明堡西南的交通,保障3營側後安全,迫擊炮連在滹沱河東岸支援3營戰鬥。
領到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之後,趙崇德花了許多時間研判作戰地形,讨論作戰計劃,随後對營的作戰方案作了安排:9連對陽明堡鎮的敵人警戒,10連由機場西南突擊,11連負責摧毀敵機,12連為預備隊。
全營的戰士都是久經戰場的英雄好漢,說打仗是一點不虛,但是說到炸飛機,這事情以前營裡誰都沒幹過,到底怎麼樣可以把鬼子的秃鹫炸得稀巴爛,徹底不能用呢?
大家想了許多辦法,最後确定把幾個手榴彈捆在一起,塞進飛機駕駛艙裡再引爆。夜襲臨行前,趙崇德把黨證和3塊法币交給營教導員,鄭重地說,如果自己陣亡,就把這些交給黨。
趙崇德指令部隊輕裝前進,他安排一挺機槍架在渡河點東岸,戰鬥打響之後點射,槍口發出亮光,友善部隊後撤時尋找渡河點。
抗戰初期的八路軍戰士
10月19日晚7時,夜幕籠罩下,3營渡過滹沱河,繞過敵人崗哨,不一會,兩個連爬過了鐵絲網,有的戰士很快接近了停機坪,有的朝日軍宿舍接近。
這天淩晨時分,兩個連進入了戰鬥位置,日軍哨兵也發現有人闖進機場,突然嗒嗒兩聲槍響,打破了夜的寂靜。
趙崇德聽見槍聲,急忙帶着11連向敵機撲過去,此時,步槍打在飛機的鋁闆上發出了“叮叮當當”的響聲,卻似乎不起作用。
幸虧大家早有對策,把捆好的手榴彈塞進敵機肚子裡,鬼子的飛機是鋁皮木心不扛炸,手榴彈一爆炸,頓時也跟着爆炸起火。
11連的戰士恨透了日本鬼子,又緊跟着扔了幾枚手榴彈,很快敵機相繼起火,汽油流淌到地上,秋風助長火勢,機場成了一片火海。
這時鬼子兵都被槍聲驚醒了,他們胡亂穿上衣服,紛紛從宿舍沖了出來,想沖上停機坪。
趙崇德早有準備,一邊讓人炸飛機,一邊讓人阻擊日軍,一陣火力,日軍被打得鬼哭狼嚎,暫時不能前進一步,而此時停機坪的爆炸聲也越來越響。
躲回掩體中的日軍見到飛機一架架起火急紅了眼,他們想減少飛機損失,又再次發起癫狂的沖鋒,猛烈的交火後,有一批鬼子沖上了停機坪,敵我雙方在夜色中展開白刃格鬥。
由于黑夜裡誰都看不清對方,子彈沒有準頭,很快雙方扭打成一片,我軍戰士有的用手榴彈砸敵人的腦袋,有人在敵人的屁股上戳一刀,有人咬住敵人的手指頭,喊殺聲,刺刀聲,鐵鍬聲,鋼盔聲,慘叫聲混在一起。
眼看部隊傷亡漸漸增加,趙崇德咬着牙指揮部隊打退敵人的幾次沖鋒,不一會功夫日寇就抛下了上百具屍體。
被炸毀的鬼子飛機
經過半個小時左右的戰鬥,陽明堡方向敵人援兵的裝甲車開動了,趙崇德指令部隊迅速撤退。
此時,陽明堡的敵機已經全部被炸毀,眼看戰鬥已經勝利,敵人的機槍卻射來了罪惡的子彈,趙崇德英勇犧牲,時年隻有23歲。
趙崇德是八路軍當時優秀的青年指揮員之一,他的犧牲對我軍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損失。769團3個營,1營營長吳榮正是55年開國少将,2營營長孔慶德是55年開國中将,如果趙崇德不犧牲,按照他的才能55年大授銜時有很大機率可以獲得開國少将。
夜襲陽明堡一次炸毀24架日軍飛機,有力地支援了國民黨軍隊在忻口方向的作戰,暫時穩定了晉北戰局,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黨、我軍的聲威。
三,山西老鄉三代人為英雄守墓
八路軍769團進駐劉家莊後,有一家靠近村子後面,東邊是高高的黃土崖,出門是戲台和小廣場,團指揮部和三營部就在這家,三間窯洞給趙崇德等人住。
夜襲陽明堡第二天一早,趙營長的遺體被戰士們擡回來,陳錫聯團長在769團團部為他和犧牲戰士召開了簡短的追悼會。
随後,趙營長被擡到村西長樂河南岸栽筆山下安葬,但那時戰鬥十分緊張,部隊來不及好好祭奠又要及時轉移,連墓碑都沒時間立,為了日後容易辨認,戰友們在墳前栽上了松柏。
後來,埋葬趙崇德營長的地方被鄉親們稱為“柏樹嘴”。
769團夜襲陽明堡戰鬥示意圖
趙崇德長眠在柏樹嘴的土崖下面,在老家和他一起參加紅軍的戰友們,繼續在抗日戰場上英勇殺敵,替他報仇雪恨,替中國人民報仇雪恨。
戰友們繼承他的遺志,為了革命事業奮鬥12年,終于建立了新中國,實作了《八月桂花遍地開》中的理想。
後來,有的戰友還參加了抗美援朝,凱旋而歸時,有的成為将軍,如果趙崇德能夠看到這一切,也應該為此感到欣慰。
1955年大授銜,769團團長陳錫聯被授予上将,趙崇德的同僚、下屬,有很多成了中将、少将。當然,當年趙崇德參加紅軍不是為了做官封将,軍銜隻是對英雄為了人民解放事業做出貢獻的一種肯定。
鬥轉星移,日月如梭,解放區實行土改之後,土崖下的地分給了貧農王偉弟家,趙崇德的墓就在他家的地頭上。
春種秋收,鋤草施肥,王偉弟一家人始終記得,這裡埋葬着一位八路軍的大英雄。
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墳前添土除草,有時也和英雄說說話,撒下一杯酒:趙營長,自己一個人在這裡想家嗎?老家還有哪些親人啊?親人們知道這裡嗎?他們何時來祭奠你呢?
劉家莊附近有愛心人士也在打探有關消息,想聯系趙營長老家的族人,把英雄的遺骨迎回故鄉。
日升月落,春去冬來,趙崇德的墓地沉寂無聲,幾十年裡,他們一家人守護英雄的墳墓,從爺爺傳給父親,父親又傳給王青福,他們好像對待逝去的親人一樣年年給趙營長掃墓,在王家這俨然已成了一種習慣。
有一天劉家莊下了暴雨,讓王青福沒有料到的是,柏樹嘴的土崖竟然崩塌了,他在黃土堆中反複尋找,隻找到了幾塊遺骨,其中有一塊顱骨頂上有深深的彈痕。
趙崇德的遺體曾經埋葬在這個土崖上面
王青福把找到的遺骨整了整,但依然殘缺不全,有的估計找不到了。他隻好将現有的遺骨歸攏在一起,再埋在自家地頭,後來土崖經過雨水不斷沖刷,趙崇德的一根腿骨又露了出來。
這根腿骨插在20多米高的土崖上,平常的梯子根本夠不着,是以一時拿不下來。
四、八十年後英魂終歸故裡
解放初期,趙崇德的大哥收到一包東西,是從北京寄來的,裡面有一張烈士證,還有一面黨旗,他倒沒太傷心,隻是淡淡地說:“人沒回來,可總算得着準信兒了”。
畢竟在那戰争年代,犧牲的烈士實在太多了!有的村一次幾十個青年參加紅軍,革命勝利之後隻回來了一兩個人。
山西省原平市蘇龍口鎮紫金山腳下的劉家莊村,滹沱河支流長樂河從旁流過,若不是這裡曾經是夜襲陽明堡的八路軍769團的駐地,怎麼看都是一個不起眼的偏遠小山村。
2020年4月11日,幾個人外鄉人突然來到了劉家莊,原來,他們有的是趙崇德故鄉伏山鄉政府的幹部,有的是熱心人士。
很久之前他們就已經在尋訪趙崇德烈士遺體的下落,但這次終于獲得了确鑿的資訊。一行人從河南出發,驅車直奔蘇龍口鎮,打算接英雄的遺骨回家。
這時,得知消息的村委會主任早已等在村口,和來客一番交談後,主任掏出手機與王青福聯系。
八十多年滄海桑田,劉家莊早已不是當年破敗的小村子,在縣、鎮兩級政府投資扶持下,村莊經過大規模的翻新改造,在兩山夾一川中依山而建,俯瞰下去,隻見窯洞和平房排列有序,融為一體,有一種粗犷豪放的美。
64歲的王青福老人聽說趙營長家來了人,拄着拐杖在自家地頭等着遠道而來的客人,他們一見老人趕緊往下跑。
“83年了,家鄉人總算找來了,趙營長終于能魂歸故裡了。”王青福老人說着說着,不由得老淚縱橫。
趙營長家鄉人和王青福一起,把插在懸崖上的那根腿骨想辦法“請”了下來,又把其他遺骨也“請”了出來,一根根整整齊齊放到箱子裡。
今天的原平市劉家莊村
等到他們從山上回到村裡時,蘇龍口鎮的鎮長也已經趕到了,這一次尋訪烈士遺骨的行動,最終達成了蘇龍口鎮和伏山鄉締結紅色傳承友好共建鄉鎮關系的意向。
離開蘇龍口之後,一行人又專門拜訪了陽明堡鎮,去了陽明堡機場遺址,麥田中,“陽明堡飛機場遺址”紀念碑巍然聳立,上面有陳錫聯将軍題寫的“抗戰英雄永垂不朽”幾個紅色大字。
運送趙崇德遺骨的車來到商城縣城之後,特意經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趙崇德大道”,如今,山河無恙,國泰民安,英雄當年為之付出生命的偉大事業,如今早已實作了。
大别山終于等來了英靈回家,而從他當年參加紅軍離開家鄉時算起,大别山等他已将近九十個年頭。
英雄的後人和伏山鄉政府協商之後,決定把英雄遺骨安葬在他的出生地新塘灣,墓地位于父母墳前西側三米處,舉行入土安葬儀式的時間定在2020年6月28日。
其實,趙崇德的家人在老家已經沒有一寸土地了,他的墓地是鄉親們商量之後主動無償捐獻出來的。
原來當年趙崇德參加革命離開大别山後,他的兄弟姐妹或者因為反動派的迫害,或者擔心遭到反動派報複,都紛紛到外地躲避去了,有的甚至跑到了外省。
6月28日這一天,漂泊在外的趙氏宗親們來了,伏山鄉的幾百名鄉親們也聞訊趕到,此時天降大雨,衆人在雨中肅立,唯有嘩嘩的雨聲為英雄志哀。
正所謂: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冒雨迎接烈士回家
趙崇德烈士墓建成後,省、市兩級政府又出資修繕了趙崇德故居,與烈士墓一起構成了商城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教學點。
而在趙氏族人心裡,為趙崇德守墓八十三年的山西劉家莊王青福和他的家人,就是他們異姓同根的親人!
趙崇德遺骨回歸故裡後不久的2020年9月2日,也即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紀念日的前一天,王青福一家人應趙家人之邀來到了新塘灣。
見面後,雙方緊緊握着手不分開,心中有千言萬語說不完。王青福來到趙崇德墓前,撫摸着花崗石的墓碑連聲說:“好,好啊,好得很,就該這樣啊,早該這樣了!”
五、人民不會忘記英雄
山西人民沒有忘記趙崇德,老家人民沒有忘記趙崇德,全國人民沒有忘記趙崇德。宣傳趙崇德,學習趙崇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也開始紀念這段光榮的曆史。
2007年,山西電影制片廠、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八一電影制片廠聯合出品電影《夜襲》,由王挺和劉天佐主演。
電影的故事情節有适度虛構的成分:團長陳錫聯率部配合正面作戰,找到了敵人陽明堡機場的設計者,并看到了機場圖紙。
但總的曆史事實是準确的:1937年10月19日夜,769團3營的勇士們向機場發起了進攻,炸毀敵機24架,斃傷鬼子守軍200餘人。我方也犧牲了100餘人,營長趙大力殉國。
這部電影在人物刻畫上比較成功,主人公的性格鮮明很有特色,戰争場面非常精彩,還請來了正規部隊參演,而且建了1:1和1:7兩個機場,還專門制作了7架1:1和24架1:7的飛機模型。
但美中不足的是,趙崇德應該使用真實姓名,不應該使用“趙大力”這個化名。演員的形象設計上,陳錫聯的扮演者面容英俊硬朗,趙崇德則是面容柔和圓潤。
其實,他們二人的真實形象應該是這樣的,趙崇德面容英俊硬朗,陳錫聯則是面容柔和圓潤。
遊客參觀烈士故居
無獨有偶,2021年10月,電影《中國營長》在網絡視訊平台上映播出,影片講述了趙崇德率領部隊西渡滹沱河,在陽明堡摧毀敵人24架戰機的故事。
制作方為了拍攝《中國營長》,居然建造了一座飛機場,還按照1:1的比例打造了好幾架飛機,戰鬥場面都是實景拍攝,這幾架飛機都确實被炸毀,雖然是網絡大電影,戰争場面完全可以媲美院線電影,真是一部良心之作。
這部電影裡,趙崇德是主角,人物形象陽剛帥氣,臉部棱角分明,英勇果敢,慷慨陳詞。和趙崇德的真實照片比較,演員臉型長一些,眼睛沒有真實的趙崇德眼睛大,口才比趙崇德好。
特别是影片中趙崇德善于用人,智勇雙全,愛國愛民。他從有的戰士身上發現有偵察兵的才能,他與知識分子合作戰鬥,善于任用骁勇善戰的同志。
影片中,他特别發掘了具備制作炸藥技能的戰士,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此外,在電視劇《太行山上》和《毛澤東》等影視劇裡,也有趙崇德的形象。
80多年前,千千萬萬個像趙崇德那樣的中華優秀兒女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和野蠻狂妄的日本強盜浴血奮戰,最終保衛了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自由。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們紀念英雄,學習英雄,是中華民族繼承先輩革命傳統的應有之義。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一個不忘英雄的民族才能自強不息,一個學習英雄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