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歲末,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已經悄悄來臨。《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顧名思義,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河南的大寒節氣有什麼特點?讓我們去大資料裡尋找答案……
大寒的幹冷體驗
大寒和小寒一樣,都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俗語“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更是點明了大寒的寒冷屬性。大寒節氣,河南已處在隆冬時節,常常會受到南下冷空氣的影響。根據近30年的氣象資料對比,論寒冷,雖然大寒略遜于小寒,在24節氣最冷排行榜上屈居第二,但大寒節氣的平均氣溫1.1℃,平均最低氣溫低至-3℃,是以,刺骨的寒依然是它的殺手锏。
除了嚴寒,幹燥也是大寒節氣的鮮明特點。常年大寒節氣期間河南的平均降水量4.4mm,僅比降水最少的大雪節氣(3.1mm)多了1.3mm。大寒平均相對濕度僅有59.5%,平均最小相對濕度更是低至37.8%,在整個秋冬節氣中都是最低的。是以,大寒時節,天氣冷而幹燥,在保暖的同時,大家一定不要忘記适時調節室内的濕度,而且要特别注意用火安全,以防發生火災。
河南大寒哪裡更寒?
“小寒大寒,凍成冰團”,大寒節氣,哪裡才是河南寒冷的“極地”呢?從極端最低氣溫來看,大寒期間,豫北可謂“冷”壓群雄,安陽、新鄉、濮陽、鶴壁的極端最低氣溫都在-13℃以下,其中鶴壁極端最低氣溫-17.2℃,穩占“冷”首,而濮陽極端最低氣溫雖然出現在小寒( -17.8℃),大寒時節最低也有-16.9℃。豫東地區的商丘“一枝獨秀”,極端最低氣溫-16℃。中南部地區極端最低氣溫多在-14℃左右。除了焦作和鄭州極端最低氣溫是-9.9℃外,其它地區多在-11至-13℃之間,寒意也很明顯。
大寒節氣越來越暖?
大寒節氣沒有從前那麼冷了?這倒也不是錯覺。中國科學院大氣實體研究所研究員錢誠等人研究發現,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每個節氣的增溫幅度都十分顯著。
從1991年至2020年大寒期間平均氣溫的變化趨勢來看,河南地區大多數城市都越來越“不寒”了。以鄭州為例,常年大寒節氣平均氣溫多不足1.5℃,而2011年至2020年有超過一半的年份平均氣溫超過了1.5℃,周口常年大寒節氣平均氣溫2.1℃,而1999年至2020年有6個年份平均氣溫超過了2.1℃的兩倍,其中2019年和2020年都達到了4.3℃以上。看來,如今在河南地區,想要體驗古詩“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鐘乳”描繪的場景,多少得需要一點運氣了。
大霧頻現身
大寒節氣,在冷空氣影響的間歇期,河南地區常出現霧和霾天氣,能見度較低,這點從預警釋出方面也能得到驗證。2020年的大寒期間,全省各地氣象台共釋出大霧預警511條、霾預警133條,數量在同時段的預警類别中數一數二。并且從2018-2020年全省各地氣象台釋出的平均預警數來看,大霧預警位列大寒節氣期間預警第一名。而且,大霧最常出現在夜晚到淩晨時段,早出晚歸的朋友們需要及時關注大霧預報預警資訊,出行注意交通安全。
河南年味圖鑒
大寒在歲終,也是冬去春來的轉折,大寒後十五日,便是立春節氣。凜冽的寒氣可以肅殺生命的盎然,卻抵擋不住人們“忙年”的熱情,除舊布新、購置年貨、烹制年肴、添置新衣……總是永恒的話題。大寒迎年,在充滿儀式感的忙碌中,年味兒越來越濃;在不斷的除舊翻新中,人們憧憬着生活更加美好;在節日的喜悅與歡樂中,洋溢着對于阖家安康的期盼!
舊雪浮冰冬未消,掃物潔塵春正招
在這無風自寒的嚴冬裡
天地的蕭瑟終擋不住春風的腳步
大寒是終點,更是起點
讓我們一起去迎接
新一年的輪回
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