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過8萬億 山東經濟湧現一張新王牌

作者:第一

山東經濟總量跨過了8萬億的大關。

1月19日,山東釋出了2021年經濟發展成績單——

2021年,山東生産總值為8309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3%,兩年平均增長5.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6029.03億元,同比增長7.5%,兩年平均增長5.1%;第二産業增加值33187.16億元,同比增長7.2%,兩年平均增長5.2%;第三産業增加值43878.71億元,同比增長9.2%,兩年平均增長6.5%。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兩年平均增長7.3%。

邁入8萬億,GDP增速超過全國0.2個百分點,山東經濟又上了一個新台階。此外,進出口、社消總額等幾組關鍵資料,也相當亮眼。

最重要的是,無論是産業結構,還是發展模式,山東均呈現出根本性的變化。

跨過8萬億 山東經濟湧現一張新王牌

1

在推動山東經濟前行的“三駕馬車”中,出口成為最大動力之一。

資料顯示,2021年山東省進出口總額實作2.93萬億元,連續第6年創造曆史新高,比2020年增長32.4%,比2019年增長43.1%。其中,出口1.76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34.8%,比2019年增長58.0%。

如此資料,可以用暴漲來形容。

跨過8萬億 山東經濟湧現一張新王牌

放在全國層面,山東的成績單更顯成色。2021年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速都高于全國平均水準。進出口增幅比全國高出10個百分點,出口增幅更是高出13.6個百分點。在前6大主要外貿省市中,山東的進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居首位,進口增速居第3位。

山東經濟的強勁勢頭可見一斑。疫情之下,實屬難能可貴。

山東迅猛的勢頭,讓全國外貿的大盤子發生變化,山東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重,從2020年的6.9%提高至2021年的7.5%。這對山東的士氣與信心帶來巨大鼓舞。

更為可喜的是,山東出口呈現全域開花的新格局,16地市進出口值均實作兩位數增長。除了傳統的出口強市青島繼續領跑之外,内陸地市資料相當漂亮。

臨沂、東營、濟南、濰坊和泰安進出口增速領先,分别為51.4%、44.6%、40.1%、39.4%和37.2%。其中,濟南、泰安、臨沂均是沒有海港的城市。

跨過8萬億 山東經濟湧現一張新王牌

2

進出口資料搶眼,與山東推動新一輪開放相關,更深層次原因則是山東産業結構變化、發展品質提升。

山東出口商品中,勞動密集型的産品占比在下降,技術含量更高的機電産品,占比繼續提升。2021年,機電産品出口占比高達43.1%。

山東一直強調夯實制造業核心競争力,在疫情特殊時期,發力方向被事實證明成效顯著、相當靠譜。

2021年底,工信部公布制造業第六批單項冠軍拟認定名單,山東39家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冠軍産品入選,數量居全國首位。

所謂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指的就是長期專注于制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産品市場,生産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産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

六批累計計算,山東的單項冠軍企業高居全國第一位,單項冠軍企業與單項冠軍産品總量,位居全國第二。

這是山東發展品質提升的一個縮影。

山東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亦快速增長。

2017年時,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山東為4246家,數量排在全國第8。到2020年,這一資料提升到14681家,排在全國第六。

從2017年開始,山東開啟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作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舉措,并确立了“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目标。

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起伏之後,山東經濟逐漸走上了正軌。

跨過8萬億 山東經濟湧現一張新王牌

3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民營經濟被視為山東的短闆,也是山東經濟不夠“活”的主要因素。

不過,通過2021年進出口資料看,山東民營經濟已不可同日而語。

2021年,山東民營企業進出口2.09萬億元,增長35.6%,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71.2%,占比提升1.7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全國48.6%的平均占比,對山東進出口增長的貢獻度達到76.3%。

全年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6.1萬家,比上年增加4946家。除了折射出山東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之外,再次說明在面對複雜局面時,民營經濟的靈活性與适應性往往更強。

官方釋出的有關市場主體的資料,也展現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

2018年6月,山東擁有民營經濟市場主體830.7萬戶。到了去年底,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的數量已突破1300萬戶,3年半增加了約470萬戶。

從長遠視角看,這就是山東經濟的後勁。

4

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不斷增多,一大原因在于山東營商環境的改善。

民間資本最為敏銳,是判定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優劣的試金石。

2021年,山東民間投資增長8.2%,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5.2%。

這是民間資本用腳為山東“投票”。

近些年,山東上下将對營商環境的反思,化作了具體的改善行動。甚至将營商環境上升為“一把手工程”。從省級到地方,主要負責同志親自部署、親自協調、頂格推進。

在推進政務服務标準化、智能化、便利化上,山東有不少創舉。實施的“雙全雙百”“靜預設證”“亮證入學”“聯合驗收”等創新做法,皆被國家層面認定與推廣。

全國工商聯的調查顯示,山東省營商環境整體水準已位列全國第一方陣,連續兩年入選營商環境最好十大省份(含直轄市),2021年位列全國第五名。

此外,這些年,山東給民營企業的扶持是很實在的。

比如2021年,《山東省省級企業應急轉貸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實施細則》先後出台,有效拓寬了民營企業融資途徑,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

進出口資料的亮眼,不是因為一個領域或幾項政策。透過枯燥的資料,可以看到山東在觀念、政策以及産業等多個基本面的深刻改變。(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劉漢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