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朋友圈風向突變。以前這時候都在曬過去一年花費了多少錢,現在卻被阿裡巴巴公益的“公益賬單”刷屏了,人人都在比誰做的公益更多。
這當中有人捐步數,有人買公益寶貝盡善心,還有人線上上做志願者服務。這些平時微不足道的點滴善意積累,讓山裡的孩子有了嶄新的跑道,讓孤寡老人吃上了熱乎的飯菜,更讓荒蕪的沙漠變成了綠色的海洋。
根據阿裡巴巴 “人人3小時”公益平台的資料顯示,2021年,網友平均每人做了21件好事,平均每人做好事18天。資料出爐之後,徹底點燃了千萬網友。有人說:“看了一下我的公益賬單,沒想到我一年竟然做了這麼多好事,不知不覺就幫了這麼多人。”還有人感歎道:“沒想到買東西時随手捐出的幾毛錢,竟然成了世界上最貴的東西。”
中國的公益事業在網際網路技術的推動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人,對公益的印象無非是捐錢、捐血或者去鄉村支教,不僅對時間地點有要求,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身體或者職業素質,才能獻愛心。現在,随便走走路,在網上買點東西就能獻愛心,不僅省事,還幫助了有需要的人。
中國這種公益模式,讓很多老外直呼看不懂。比如說去年的時候,中國公益扶貧的慢火車,曾經在西方引起了軒然大波。這些覆寫了中國21個省份的“綠皮火車”,旨在助力貧困地區群衆脫貧緻富。不僅為孩子上學提供友善,老百姓的蔬菜水果、豬羊等都可以帶上火車。可以說,這些綠皮火車,是在用最低的票價,做着世上最珍貴的事情。
根據資料顯示,僅僅是2020年,中國人捐款的總額就達到了270億元。外媒紛紛感歎,西方的公益模式正在落伍。
要知道,西方的捐款大多來自占美國人口1%人口的超級富豪,比如巴菲特、比爾蓋茨等。中國則是一邊在大力搭建基礎設施做公益服務,另一邊網際網路企業和技術讓公益變得日常化和生活化,讓吃飯購物都能變成公益,讓普通人幫助普通人。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都隻有一個,普通人卻有千千萬萬個,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西方永遠也不會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