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旅遊業複蘇、突圍、轉型?聽聽領軍人物怎麼說

作者:中國旅遊報

“雖然近兩年旅遊市場有所恢複,但疫情反複帶來的成本相當大;雖然旅遊企業處于深冷狀态,但我們也要看到旅遊行業從業者、供給者、生産者的韌性,他們仍在努力地堅守與适應。”1月12日,中國旅遊協會組織召開部分企業家及專家座談會。會上,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段強的一席話道出了旅遊人在逆境中奮力前行的心聲。

旅遊行業内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家及專家在會上發言,研判行業形勢,就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和挑戰提出建議和對策。

旅遊業複蘇、突圍、轉型?聽聽領軍人物怎麼說

開元森泊度假樂園 開元旅業供圖

逆境前行

疫情持續波動,疊加宏觀經濟下行,旅遊企業舉步維艱。“首先要讓企業活下來。”座談會中,企業家紛紛表示。

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春秋集團副董事長王煜表示,面對疫情的嚴峻考驗,旅遊人積極履責。疫情突襲時,春秋集團響應有關部門的号召,第一時間無條件退團退款。兩年來,累計承擔的退款金額達41.32億元。與此同時,春秋集團制作了詳細的防疫指南,要求員工嚴格執行。2020年至今,春秋集團累計服務遊客4000多萬人次,沒有一位客人和員工在行程中被感染。2021年,在重重困難中,春秋集團依然積極創新求變,開發了較多本地遊産品,讓更多市民、遊客了解了上海的曆史風情和現代風貌。如今,春秋旅遊推出的“微遊上海”系列産品已經更新到第六代,通過“觀光車+微旅遊”的形式,将上海的特色建築轉化為旅遊資源,豐富産品種類,提高對遊客的吸引力。

2021年疫情頻發,春節、暑期、國慶等旅遊旺季受到影響,導緻大多數旅遊企業業績下滑。在同口徑下,開元旅業集團在營的400多家酒店營業收入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8%,但是利潤率卻不樂觀,僅有兩家開元森泊度假樂園實作盈利。

“作為企業,面對困難我們要全力以赴去克服。”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開元旅業集團創始人陳妙林介紹。目前,親子市場比較火熱,開元推出了系列親子度假産品,其中以“親子樂園+親子酒店”為特色的開元森泊度假樂園市場反響較好。但是,開元在營的400多家酒店以商務酒店為主,不可能全部轉型。對此,開元嘗試推出城市微度假酒店系統,将城市中的部分高端商務酒店改造成城市微度假酒店,目前正在試水過程中。“做好品牌宣傳、将服務進一步精細化,也是我們正在做的,希望能夠取得好成績。”陳妙林說。

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頂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陳向宏說,被疫情沖擊的這兩年,烏鎮景區和古北水鎮景區的總體情況是“四個減少”和“四個增加”:遊客量減少,景區收益減少,員工收入減少,信心減少;成本增加,負債增加,貸款難度增加,穩定員工的難度增加。

陳向宏說,企業要加大創新力度,在産業鍊上創新。旅遊行業的恢複不是簡單的恢複,而是改變中的恢複。疫情影響下,遊客的出行方式、選擇方式、消費方式等都在發生改變,是以我們要根據遊客出行方式、消費方式的改變調整産品。“去年開始我們利用酒店的裝置與技術,為高收入家庭提供家政服務,為大企業提供上門餐飲和教育訓練服務,輸出部分員工給其他企業,企業間簽訂勞務合同、進行結算,工資由原企業發派,想方設法提高員工收入。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沒有創新,就适應不了疫情後旅遊行業的變化。”

回顧2021年,中國旅遊協會副監事長、無錫靈山文旅集團名譽董事長、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說:“我們在跌宕起伏中前進,在不斷關停重新開機中探索前行,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守住了本心,樹立了信心,克服了危難心和恐慌心,相信終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正是因為旅遊人的不懈努力,在中國旅遊研究院日前釋出的《2021年旅遊經濟運作分析與2022年發展預測》中可以看到,2021年旅遊經濟總體上呈現階梯形複蘇态勢。

設法突圍

在段強看來,旅遊行業勞動密集、關聯度高的特性,決定了它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要尤其關注員工的收入和就業等社會問題。同時,當下和今後旅遊業的需求、供給會迎來重大調整,旅遊方式會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的旅遊業可能會發生颠覆性變化。旅遊是一種生活方式,核心定義是消費、感受、體驗,不隻是人員的流動。

旅遊企業該如何突圍?

吳國平表示,旅遊企業轉型刻不容緩。旅遊行業本身長期存在的供需錯配、結構失衡及投資低效等現象,在疫情影響下放大。“過去一年,我們堅決落實各級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維持人才隊伍,探索轉型發展之路,引導重資産景區進行‘輕重結合、跨界融合’,不斷修煉内功,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态勢。”

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康國明認為,旅遊行業是受疫情沖擊較早、較大、較深的行業之一,疫情影響行業已經有兩年之久,即便未來疫情結束,旅遊市場也不可能恢複到從前的模樣。目前,社會的發展節奏放慢、經濟發展動力也在減弱,這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需要用新思路來定位。他建議,經過疫情的沖擊,行業的發展要從外延式向内涵式轉變。從産品方面來看,要提供讓消費者感到幸福的産品,将其在工作和生活中産生的負面情緒通過高品質的旅行化解。旅遊不隻是服務有錢、有閑人的産業,而是應圍繞人們的剛性需求提供服務。比如,讓旅遊與教育産業、體育産業、康養産業結合,分年齡段提供相對應的産品,提升産品品質:針對青少年,提供有品質的研學旅行産品;針對中青年,提供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産品;針對退休群體,提供以養生為主的康養産品。此外,旅遊企業還可以圍繞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産業振興多做文章,比如組織更多城市青少年到農村了解國情,組織更多農村青少年到大城市觸摸現代社會發展的脈搏。

旅遊業複蘇、突圍、轉型?聽聽領軍人物怎麼說

無錫拈花灣景區 景區供圖

“行業應該高度重視旅遊行業對刺激消費需求的重要作用。旅遊行業的運作涉及很多産業,對經濟的帶動效應明顯,對經濟的刺激作用見效快、效果好。”王煜建議,有關部門可以制定相關加快旅遊行業發展的規劃,包括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發展,以及進入後疫情時期全球旅遊行業複蘇後的發展等。同時還應出台一些刺激旅遊消費的政策,加快行業複蘇。

在陳向宏看來,旅遊是富民行業,旅遊行業是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産業。景區周邊的村民都倚靠景區獲得受益,讓老百姓有錢可賺。景區一要保防疫,做到對遊客負責、對員工負責,二要保品牌,三要保資産,間歇關停開放的景區要保持資産的正常狀态,四要保穩定。企業要主動适應市場,用快半拍的速度适應市場變化,優化經營方式和産品。疫情過後,遊客對于親情更加重視,景區要轉型發展,思考如何提高旅遊消費,而不是盯在流量上。

“旅遊從本質上來說,是為遊客提供一種異地異質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對目的地文化的沉浸感受上的。”陳向宏建議,景區要面向青年,抓住00後、05後等消費群體;要進行多元化發展,線上線下相融合,不拘泥于傳統文化、非遺傳承,推出更多音樂劇、藝術活動、文化活動等;要提升服務品質。“今年,我們計劃在景區推行數字化,在酒店布草内植入晶片,遊客掃碼即可了解布草的更換資訊。”

“旅遊行業的困難是暫時的,我們的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吳國平認為。

期盼纾困

“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下, 旅遊消費和旅遊投資是擴大内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構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從曆史經驗來看,每次旅遊業在遇到危機時,都需要政府、市場、行業等各方多管齊下推動恢複振興。”吳國平說。

陳妙林坦言,2022年,旅遊企業依然面臨挑戰。一方面,除了疫情沖擊外,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從去年11月開始,旅遊消費就有明顯減少迹象;另一方面,酒店經營遇到更大挑戰。目前,全國酒店負債率達75%。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全國酒店的資産回報率為4.2%,2021年估計會在4%以下。然而,這已低于一般銀行對民營企業的年貸款利率。由此來看,大量酒店會是以還不上銀行貸款導緻入不敷出,很有可能導緻多家酒店選擇關門歇業,特别是一些由房地産企業持有的小型酒店。有的酒店為了減少虧損面和相關成本,選擇暫時關閉,等疫情影響過去後再重新開張,但即便如此也需要承擔一部分裝置運作的開支。

“我們期盼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加大對企業的關心和扶持力度,增強旅遊企業的信心。”陳妙林說,2020年,政府出台了多項扶持政策,比如,免交和緩交社保基金、減免房地産稅等政策性稅收優惠,讓開元酒店獲得了1.3億元政府補助。2021年,一些地方的金融扶持措施取消了,企業倍感壓力。“事實上,企業在獲得政府支援後,相當一部分經費用于支付員工薪資,無形中也把人才留住了。希望各地有關部門能夠繼續實行社保免交和緩交、稅收優惠等措施,幫助企業挺過難關。”

企業需要什麼樣的纾困政策?

王煜表示,有關部門可以延續和完善旅遊業的纾困政策,包括中期銀行貸款、發債增信等資金支援,繼續發放纾困補貼、穩崗補貼等,也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做法。比如,法國旅遊行業設立了團結互助基金,符合要求的旅遊中小企業或個體經營者均可申請補助,免除各項租金費用;西班牙政府提供專項貸款擔保,專門用于受疫情影響的旅遊等行業的流動性需求。

“纾困政策要確定政策的精準,要確定對旅遊行業最主要的産品端以及重資産行業的纾困。”陳向宏建議,纾困的重點一是減負,否則面對較重的稅收,旅遊業不堪重負;二是保障旅遊從業人員的利益,完善社保基金和勞動合同;三是保重點項目,包括未完工項目以及重點發展項目,做大增量,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四是支援線上的管道商和旅行社,鼓勵更多人進行旅遊消費,引導政府機構和企業職工落實年休假制度。

幾位業者不約而同地表示,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可以更精準、更有效、更具可持續性,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滿足人們通過旅遊實作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強化企業信心,鼓勵中小微企業找準市場定位,創新旅遊産品,創造盈利模式,實作自身的轉型疊代。同時,建議各地以大資料為依據,實行統一的防疫管理。

“精準防控,不搞一刀切。建議逐漸開放低風險地區的各類旅遊業務。特别是春節以後,在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營造有利于中遠端旅遊消費的市場環境,持續釋放、鼓勵出行,提高消費者的市場預期。”一位旅遊企業家的呼籲引起了共鳴。

2022年,疫情仍将是影響旅遊行業複蘇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2021年旅遊經濟運作分析與2022年發展預測》指出,旅遊行業複蘇向上的程序不會停止。

“助企纾困政策的延續、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已成為企業關注的熱門話題。我們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經濟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旅遊行業也一定能渡過難關。”段強如是說。(本報首席記者 王玮 見習記者 唐伯侬;編輯:楊碩)

原題:《在困境中前行 信心比黃金重要——旅遊行業領軍人物談複蘇、突圍與轉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