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作者:庖丁讀史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生離死别”。“生離”還有再見面的一天,“死别”是徹底地與自己的過往、自己的親人說再見了,幾年之後自己生活的足迹也會從世界上消失,慢慢的自己的一切歸于塵土,而這些都不在那些“遠去”的人的思考當中。

對于“死亡”我們是有着畏懼心理存在的,在我們活着的眼中那是未知的區域,并且對于未知我們隻能猜測,因為一旦親身驗證就無法再說出口。與“死亡”相關的職業、話題我們在讨論時也會慎之又慎,怕一不小心觸犯了别人的神經。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鮮少了解的職業——靈車司機

世界上的行業千千萬萬,有句諺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隻要你在一個行業用心幹,也能有突出的成就,行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如今說哪個行業好,哪個行業稍微差一點,是我們人為地為這些行業添加上了标簽。

我們人都有一定的劣根性,是以有些工作我們還沒有了解時,就将它排除在自己想選擇的職業之外,靈車司機這個職業就是如此,我們對這個職業的了解甚少,在生活基本不會提起,我們一直用傳統觀念看待這個職業,其實這個職業同其他職業是一樣的,都是正當、合法且為社會做奉獻的職業。

中國是講究“忌諱”這件事的,有些話、有些事是要看場合的,在年老一代的人眼中,“忌諱”更為重要,因為在年老一代的心中還是相信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東西。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說起靈車司機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一輛小型客車後面裝着逝者的安息之所——棺材,車上還放着哀悼的音樂。其實不然,靈車司機擔任的不僅僅是司機的工作。

我們常說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失去了就沒有重頭再來的機會,當自己第一次碰到親屬離世時,第一次經曆親屬死亡的痛苦的時候一定是無助的,不知所措的。靈車司機因為職業性質的原因,對于喪葬的流程很熟悉,很大程度上能協助逝者家屬。

我們對靈車司機的偏見要改變,與普通的司機不同,靈車司機不僅僅是開車技術好,更重要的是心理承受能力高。每一位靈車司機在剛入行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不适感,真正能在這個行業從事很久的人才是真正的強大。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除了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外,靈車司機也必須有細膩的心思,因為他們每天工作的内容就是遇見心靈處于極度脆弱時候的人們。我們普通人平時常說的“再見”、“你好”等禮貌性的用語是靈車司機的禁忌,有經驗的靈車司機在教育訓練新人的時候都會提醒新人注意。有時候我們認為的好意恰恰是别人眼中的惡意。

靈車司機對于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自己的認識,他們對待自己的職業總有一種敬畏之心,他們送死者最後一程,他們為死者打造最後的居所、他們為死者整理最後的遺容,他們看護死者的長眠之所。靈車司機不應該在如今社會上受到我們的輕視。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靈車司機的辛苦是我們想象不到的,靈車司機也是全年無休的代表,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接到一通電話,有時候在半夜接到電話也要準時出車,具從事這個行業三十多年的司機所說,靈車司機的電話是不允許關機的,要做到随叫随到,并且要早到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防止遇到措手不及的事情。

靈車司機的信念是:甯可早到等,不能晚到影響家屬的情緒。有些靈車司機會開玩笑地說:雖然我們這個行業不是什麼“體面”的工作,但我們工作的内容是給人體面。這種玩笑話其實飽含着心酸,也反映了當今社會還存在着嚴重的偏見。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回擊偏見的最好方式是用事實來進行擊打,在靈車司機的職業生涯中他們會看到許多人生的悲歡。

見證者

第一次了解的是一位從事靈車司機這個職業多年的老前輩,我們暫時稱呼他為老黃,作為在這個職業待的時間很久的老前輩,他沒有因為别人的偏見或者言語上的輕視而埋怨過自己從事的行業,老黃講每次有活的時候自己總是會提前半小時做好準備,前往亡者家人處,一是怕臨時出現問題,會晚點;二是他從事這麼多年了,在送葬方面有很多的經驗,可以給亡者的家人一些提點。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老黃說從事靈車司機這個行業這麼多年,有些事情漸漸地就看淡了,但每次開車去接死者最後一程的時候,心中還是不免感慨,有些是年少的青年、有些是事業發展良好的白領,有些白發人送黑發人。

每一次都會感歎生命的不易,但是作為一名優秀的靈車司機,是不允許落淚的,你的落淚會加深生者的悲痛,也是對死者的不尊重,因為你是死者最後一程的見證者,不論死者是因為什麼原因死亡的,在人生的最後一次行程中都要給予他們最高的尊重。中國有一句古話說得好“死者為大”。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老前輩說的話很有道理,靈車司機的責任就是将死者安全地送到生命最後的居所,我們不能評說他人的一生是否是有價值的,是否是留有遺憾的,靈車司機擔任的不是人生的總結者,而是人生最後途中的見證者。

小偉在第一次出靈車的時候,就犯了靈車司機不能犯的錯誤——落淚。

那是小偉第一次和前輩出車,到了地方才知道死者還是一名國中生,學習成績優異,就因為一次考試失利,沒能經受住打擊自殺了,小偉見到死者父親的第一眼發現這位父親的衣衫非常淩亂,下樓時還磕破了膝蓋和手臂,嘴中在不停地說到:“再看一眼爸爸吧,再看一眼爸爸吧,我們不該對你說那麼過分的話,再看一眼爸爸吧......”

再回去的路上小偉一直在回想剛才的事情,還是那麼小的孩子,本來人生的旅程還長呢,結果就這樣消失在了花一般的年紀,再想想淚眼蹒跚的老父親,小偉忍不住的不停的落淚,與他同車的前輩說:“小偉,你太不專業了,我們靈車司機是不能在出車時落淚的”。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小偉一度想開口說,前輩是不是太無情了,但前輩接下來的話讓小偉醒悟了。“我們從事的殡葬業除了要讓死者離去的體面,還要給生者寬慰。

記住,不論外面是怎樣看待我們的職業的,你都是死者人生最後一程的見證者,千萬不要落淚。一旦你的落淚讓生者更加悲傷,那你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從業者。小偉,去用心去體會死者用生死寫下的故事,并從中感悟如何更好的活着。”

小偉在聽了前輩的話後,在以後出車的時候都沒有落淚,但是還是忍不住地感慨。之後的小偉接到了一個運送腦死亡患者的活,去往醫院的路上小偉沒有多想,直到到了醫院了解了原委,那位患者已經死亡了,醫生在詢問家屬是否願意捐獻器官,因為剛好醫院的病人有需要。

隻有死者的姐姐在醫院,父母還遠在山區,姐姐給父母打了電話後,回來說到:“他能在别人身上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或許是一種緣份,但是,我們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是不完整的,我們希望他能像正常人一樣下葬。”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面對家屬的要求,醫院同意了,小偉也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職業,見多了生離死别,見多了泣不成聲,有時候真的會想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是如此的渺小,每個人都是如此的不同,在這最後一程上彷佛見識到了多樣的人生,多樣的結局。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到自己應盡的職責。

一般來說,我們都是對某種職業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才會選擇去從事,特别是那些不常被大衆關注的職業,如果我們選擇的時候肯定會慎之又慎,因為其中大多職業的資訊是少之又少,如果事前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真正從事之後會有較長一段的适應期。不過對于某些适應能力強的人即使沒有事先了解,也會很好地适應新職業。

意外成為最後一程的見證者

大劉原先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奶奶的突然病重加重了家庭的負擔,大劉的工資負擔不起醫藥費,為了讓奶奶得到更好的醫治,大劉決定找一份兒薪資較高的職業,靈車司機就這樣走入了大劉的視野中。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大劉對靈車司機這個這也了解的并不多,如果不是為了給奶奶治病,大劉是不會考慮這個職業的,畢竟在生活對于靈車司機大家都是有所忌諱的,能不說就不說,能不看就不看,大劉也考慮了到了這一點,是以一開始從事時隻抱着存夠醫藥費就辭職的想法,可以說大劉的目的不純。但誰也沒想大劉一幹就幹到了現在,存夠了醫藥費,奶奶的病醫治好了大劉還是在幹着靈車司機。

最開始的時候,大劉對自己的工作還是有恐懼感的,在第一次見到死者的時候,大劉也被吓了一跳,周圍的氣氛更是渲染了大劉心中的凄涼。

可當大劉看到前輩們熟練地搬運死者的遺體,幫家屬處理一些事務的時候,大劉才反應過來,靈車司機沒有電視裡表演的那樣會遇到多麼恐怖的事情,經驗豐富的靈車司機反而會成為這些家屬心中的“主心骨”,許多喪葬事宜靈車司機都懂。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看着前輩們的身影,大劉第一次正眼看待了靈車司機這一行業,大劉認為靈車司機和其他職業一樣都是正常、合規、合法、合理存在的,并且不是簡單的會開車就可以,在工作中要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要規範自己的職業精神。

大劉被打動了,大劉想真正地了解靈車司機這份職業,大劉想繼續幹下去。在知道大劉的想法後,大劉的親人和朋友都勸說大劉再換一份工作,特别是大劉的奶奶。

奶奶認為都是因為自己的醫藥費,孫子才會去當靈車司機,才會被人指指點點,一直勸大劉再找一份其他的工作。朋友們也勸大劉有一份高學曆做什麼工作都可以,為什麼偏偏是靈車司機呢?

大劉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靈車司機不應該因為傳統的偏見而受到指指點點,靈車司機也是在從事着為人民做貢獻的工作。如果人人都不想做靈車司機的話,那死者的最後一程怎麼辦?他們已經在世上辛苦一生了,不能讓他們最後一程走得不安穩。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大劉抱着堅定的信念在靈車司機這個職業上繼續奮鬥,最忙的時候大劉一天能接到二十多個電話,一年中大劉大約能送走一千多個死者。如今的大劉已經完全适應了靈車司機的生活,他想給予死者更多的尊重,讓他們的一生安安穩穩地走完最後一程。

有時大劉也會想自己得到的電話能不能不響,這樣就代表了世上的家庭是完整的。哪怕電話真的響起時,大劉也會整理好自己的思緒,以飽滿的精神狀态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即使現在大劉的親人還是不太了解大劉的選擇,但我堅信大劉最終會用自己的努力告訴大家,靈車司機是一份正當的職業。

不論是老黃、小偉還是大劉,他們都是優秀的靈車司機,因為有像他們這樣的人存在,那些已經逝去的人才能走完自己的最後一程,因為像他們這樣的人存在,才會有人關注到靈車司機這個職業,才會讓更多的人消除以往對靈車司機的偏見。

殡儀館的靈車司機:生命最後一程,我見證了逝者用死亡寫下的故事

對于靈車司機我報以崇高的尊重,他們的默默無聞讓世界變得更加的美好,希望靈車司機這個職業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與正視,世界上的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靈車司機應該收到我們社會的尊重,隻有減少偏見我們的社會才能有長足的進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