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悠久的楚雄彜族火把節

彜族是崇尚火的民族,火把節是彜族文化的象征,是彜族傳統中最為重要、最盛大的年節。“火把節”起源于“星回節”,火把節的起源與彜族十月太陽曆密切相關。彜族先民通過觀測天象,以北鬥星鬥柄指向來确定主要的節氣,鬥柄正上指為(大)暑,在此附近過“火把節”,鬥柄正下指為(大)寒,在此附近過“彜族十月年”。據傳說和史料記載,彜族人民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過“火把節”的民間習俗。

楚雄彜族火把節于2006年5月經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彜族火把節主要分布在楚雄州及周邊地州的彜族集聚區。火把節為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節期三至五天,她是楚雄彜族文化的象征,是彜族傳統節日中最為重要、最盛大的節日。她不僅包涵了彜族的火崇拜、原始崇拜以及歌、舞、樂等諸多文化現象,同時還包涵了彜族人民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各式各樣的生産生活習俗、禁忌習俗、飲食、服飾等傳統文化。“彜族火把節”對地方民族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傳承、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楚雄彜族火把節的内容十分豐富,主要有:祭祀、祈福、驅邪除惡、探親訪友、聽老人唱古歌(講述曆史)、撒火把”、叫“五谷魂”、賽裝、對歌、跳腳、摔跤、鬥牛、磨擔秋、群衆性的大三弦舞、葫蘆笙舞狂歡等。火把節期間,彜族村寨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邪除惡,祈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家宅平安,展現了彜族人民尊重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節日期間,舉行盛大的對歌、跳腳、摔跤、磨擔秋等文藝體育活動,内容十分豐富。火把節是彜族原始宗教傳承的舞台,彜族歌舞、服飾、飲食展示的平台,其内涵積澱深厚,外延寬泛,包容了彜族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農耕文化、星象文化、祭祀文化等,這些文化的潛在價值正逐漸展現出來,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史的活化石;節日期間,彜族探親訪友、鄰裡相聚,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化解了在生産生活中産生的沖突,促進了社會和諧和民族團結;火把節不但是彜族文化的象征,同時也是中華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火把節還是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舞台,以政府主導、群衆主體舉辦的火把節,擴大了對外影響,促進了招商引資,發展了地方經濟,是以,對火把節實施保護具有重要的曆史和現實意義。

火把節是彜族人民的重要年節,為了尊重彜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增進民族團結,實作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楚雄州曆屆州、市黨委、政府都十分重視民族文化的弘揚、傳承和保護,把辦好一年一度的火把節作為建立民族團結示範區的大事來抓。1981年5月25日,楚雄彜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通過議案,确定“火把節”為彜州的法定節日,1986年,“火把節”作為彜州的法定節日正式列入《楚雄彜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從1983年起,正式由州、市人民政府主導每年在楚雄鹿城舉辦歡慶火把節活動,自此,以政府主導,群衆主體的火把節成了楚雄州最隆重、最盛大和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傳統節日。

彜人是世界民族大家庭的一員,“火把節”不僅僅是彜族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共同的節日,真誠地邀請、熱忱的歡迎各位朋友走進楚雄,走進賽裝節,走進彜族火把節,領略多彩文化、感受魅力彜鄉。

來源:楚雄州政府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