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部和平治療主題片《小醜博士》南京上線,對話《小醜博士》楊有靜:戴紅鼻子"用愛發電"

作者:紫牛新聞

視訊加載...

今天是第16個"世界和平日",中國曆史上第一部醫院線電影《小醜博士》上午在南京9424電影制片廠舉行了啟動儀式。導演兼編劇秦川告訴記者,《小醜博士》是以真實的例子為基礎,直接擊中了臨終關懷的尊重、分離,還有愛與愛,也引入了歐美"小醜博士"的概念。

秦川透露,今年上半年,他成為了一名"和平關愛志願者",親身經曆了苦澀難耐,包括對患病老人、危及生命的癌症患者的呵護,以及與各界志願者的接觸等,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江蘇省電影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級導演郭曉偉等專業人士對電影創作提出了建設性建議。

記者了解到,《小醜博士》是山新橋西部影視基地,即南京"9424電影産業園"開辟影視産業"晶片之路"的第一部作品,将南京小航醫院作為主景地。接下來,9424電影制片廠還将制作有關自閉症兒童的電影。

首部和平治療主題片《小醜博士》南京上線,對話《小醜博士》楊有靜:戴紅鼻子"用愛發電"

對話 楊有靜:戴上小醜紅鼻子,"用愛發電"

楊有靜主演的《小醜博士》電影,她不是演員,她真正的職業是四川亞安市人民醫院老年病二期醫療中心的醫生。她出現在今天的活動中,在整個儀式和媒體采訪中都戴着小醜的紅鼻子。在接受《揚子晚報》專訪時,她多次告訴記者,"小醜博士"不是醫生,而是志願者。談到五年前将這一概念引入中國,她笑着說,這已經開始了一個漫長的"用愛發電"的過程。

首部和平治療主題片《小醜博士》南京上線,對話《小醜博士》楊有靜:戴紅鼻子"用愛發電"

左邊是秦川導演,右邊是楊有靜

"小醜博士"的概念是五年前從以色列首次引入的。

"你看過老電影《心靈掉落》這部勵志喜劇題材嗎?"它是由創立Doctor Who的美國醫生Paige Adams拍攝的。楊告訴記者,"小醜博士"的概念是由佩姬·亞當斯(Paige Adams)于1968年創立的,它将醫生的專業知識與小醜的幽默相結合,通過歡樂的力量來緩解疾病的痛苦和恐懼。

2014年,楊在意大利時遇到了"小醜博士"的概念。2015年,她和另外兩名健康護理人員成功從以色列引進了這一概念,接受了以色列教師的專業教育訓練,同年成立了四川小醜醫生慈善促進會,并在接下來的兩年中繼續參加專業教育訓練并獲得認證。

楊有靜告訴記者,小醜醫生也被稱為夢醫生,它的概念在中國是比較陌生的,但在以色列、澳洲、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一直是一個嚴肅而專業的職業,是醫學領域替代療法的一個分支。通過愛和幽默的力量,小醜博士在治療期間改善了住院患者的整體狀況,并幫助患者克服焦慮和沮喪。

首部和平治療主題片《小醜博士》南京上線,對話《小醜博士》楊有靜:戴紅鼻子"用愛發電"

适合楊有晶

樂趣不是最終目标,要在身體和精神上努力工作

"小醜博士"如何運作?穿上"小醜紅鼻子",穿上奇怪的服裝,搞笑搞笑,你能做"小醜醫生"嗎?與正常護理人員有什麼差別?面對記者的提問,楊說,初次接觸這個概念也感覺很新鮮,但對它的了解隻是停止了:打扮成小醜,穿着花哨的衣服,進行一些搞笑的幽默表演,進而逗樂病人。

"我們薄弱的了解當然行不通。第一年剛開始,當我們戴上紅鼻子,甚至吓壞了進入病房的孩子時,被驅逐是很常見的。其實作在回想起來,也是非常可以了解的——這是對病人的強迫愛和歡笑,他們比平時更敏感、更不可接受。楊有靜檢討。

從2015年到2017年,他們接受了三個級别的教育訓練:"第一年是簡單的學習吹泡泡,魔術是有趣的;第二年,非語言技能,如觀察技巧和眼神;第三年,我們學會了平衡。随着前兩年的病房實踐和專業學習,到第三年,我們可以了解。楊有靜說,現在他們進病房,通過大家的眼神,一個動作,可以判斷自己的心理,逗樂的病人不是小醜醫生的最終目标,病人除了自己的痛苦,還有一種不開心的心情。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有必要同時在心理和身體上工作。一般來說,"小醜博士"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通過觀察和記錄患者的病情和心理變化并将其報告給醫生來跟進治療。

首部和平治療主題片《小醜博士》南京上線,對話《小醜博士》楊有靜:戴紅鼻子"用愛發電"

楊有靜與她的"失散妹妹"

一個7歲孩子的話成了他們的口号

在這5年裡,楊有精收獲了很多感動,還有"震撼"。2015年12月24日,當他們對"小醜博士"這個概念的了解還不夠深入時,一個7歲的孩子滿懷熱情地跑到兒科病房說:"幸福是最好的藥。這句話讓她感到震驚,後來成為他們"小醜博士"的宣傳噱頭。

還有一次,他們把護士長帶到縣醫院,護士長紅着鼻子走進病房,輕輕唱着《甜蜜》,唱着《我遇見你在哪裡》,這時一位阿姨淚流滿面。護士長繼續唱歌,同時慢慢地走過來抱着她唱歌,姨媽一邊哭着說:"謝謝你,好。"中文一般都很微妙,是以在公共場合哭泣也等同于表達情緒。

《小醜》這樣一個西方角色,肯定會讓楊有精收獲不懂。"我們一般采取兩個人配合的方法,設定A、B的角色,一個人做動作,一個人觀察病人,遇到被踢出去,病房外的進階老師會恢複分析。前幾天我們去了骨科病房,第一次被踢了出來,骨科病人一般都病得很重,而且花了很多錢,心情很不好。我們的護士長分析了一下,然後進去告訴他們,"小醜博士"是志願者,聊了一會兒,家人哭了起來,敞開心扉說"我好難"。楊有靜說,不管眼神是真誠的,都很容易感覺到,家人覺得有人了解他,有一種共同的感覺。

她還笑着說,由于小醜醫生的着裝和舉止,他們去了兒科病房,起初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在吹捧玩具,經常被父母趕走。

我希望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電影中來

談到"小醜博士"的規模和數量,楊說,全國大約有160人,但很多人很難堅持,"我們現在被民政部認可的醫院志願服務組織,但志願者不僅沒有額外的收入,還需要付出很多時間, 甚至金錢,是以加入進來的人有足夠的愛,真的用愛來發電。"

楊有靜說,這次她和《小醜博士》這部電影,也希望通過它,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并喚起更多專業的社會志願者和社會工作者加入進來。

揚子晚報/紫牛記者 孔小平文鵬飛

來源:楊子陽陽陽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