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作者:山水田園工作室

雙峰古道有上千年的曆史

有一次閑聊,聽孟宗文化博物館的唐總說,雙峰是有古道的,現在進雙峰山的路原來是沒用的。說的我心裡癢癢的。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雙峰古道冬天可以看到雪景

有一天下午,得空約了兩位朋友,按照老唐指的線路出發了。照例要經過雙峰村黃家沖,到了老唐的東沖草堂後,要沿着對面山路向東北方向走,那麼,東沖草堂就是雙峰古道的入口了,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東沖草堂是雙峰古道的入口

古道全部是用青石鋪成的,青石經過千百年的風吹、日曬、雨淋,經過無數古人、戰馬的踐踏,磨的很光滑,早已經起了包漿,古道滄桑,躍然石上。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古道上青石有些滄桑

雙峰古道是都市人康養的好去處

古道下面是一個盆地,這裡四面環山,有成片的千畝茶葉基地,因為“雙毫雨露”标志牌,這裡海拔高、無污染、雨量充沛,在雲霧缭繞中生長的茶自然受市場青睐,怪不得雙毫雨露的茶葉銷的那麼好。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古道旁的雙毫雨露茶葉基地四季常綠

茶為國飲,後疫情時代,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了。老唐說,每逢周末,武漢人自駕遊來這裡的人很多。這一帶,顯然是個康養的好地方,聽說有的地方賣起了易拉罐空氣。看來,這裡發展康養産業,大有可為。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西域庵是都市人康養的好去處

雙峰古道從明代就開始種茶葉了

其實,這裡我來過多次,但不知道是雙峰古道,古道的南側山上我也爬過,都是雙豪雨露的茶葉基地,路是通的,滴灌也上山了,去的時候是初夏,春茶剛過,正是吃桃子的季節,山上除了茶園,還有很多本地的大紅桃,當時忍不住吃了不少,還寫過一首偷桃子的打油詩,饒有趣味,但一直沒有向雙毫雨露的黃總說起這件事,因為不好意思了!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清明前後的茶園最美、茶葉也最好喝

這一帶種茶葉的曆史很悠久,明代邑人程良籌《古城庵試茶》詩中寫道:萬事吾姑舍,青山便是家。穿雲尋古寺,帶露摘新茶。明未清初大畫家程正揆的《江山卧遊圖》有500卷之多,畫中描寫了家鄉的奇山異水,還有種茶采茶的情景,現藏故宮。要是能看一下真迹就好了。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江山卧遊圖》描寫的是家山水

雙峰古道下的蜻蜓谷絕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東沖的蜻蜓谷賽過雙峰的美人谷

雙峰古道下面的山谷老唐說叫“蜻蜓谷”,很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我也走過幾回,但每次隻是走了幾百米,崎岖、陡峭、險峻等,不知用什麼詞來形容這裡的山勢險要,因為實在無法攀爬,除非讓攀岩選手來,普通人是上不去的。說實話,這裡的蜻蜓谷比起雙峰山的美人谷來,不知道要美多少倍?怪不得老唐的東沖草堂選在這裡。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蜻蜓谷險不可攀

雙峰古道附近的庵很多,東林庵、西域庵、古城庵……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西域庵的茶園美如畫

記得第一次走這條路時,走了大約不到1小時,遇見岔路了,前面帶路的老左他們走的是直路,但是到了東林庵就感覺走錯路了,又回過頭來,按我說的路走,那次到了西域庵,因為有西域庵水庫的标志。西域庵早已拆掉了,更不用說什麼和尚了。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古城庵遺址

但水庫周邊很美,三面環山,上世紀60、70年代,響應主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号召,在沖的中間築壩,便形成現在的西域庵水庫,現在看來,這當然是“千秋功業”了。

西域庵水庫無疑是雙峰古道上風景最美的地方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冬天的西域庵水庫有些寂寞

不同的季節來這裡,景色和心裡的感覺是不同的,當然春夏來這裡最好了,因為:四面綠色簇擁你,一彎清水環保你,藍天白雲籠罩你,當是人生惬意時。如果秋天來,還可以欣賞一下星星點點的紅葉,雖然比不上北京的香山紅葉,但與大悟四姑的紅葉有一拼。但如果冬季來,就有些靜谧、有些寂寞,甚至有些凄涼了。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夏天的西域庵水庫是不是很迷人?

前幾次,我顯然沒有搞清楚,雙峰古道哪一條是主路?哪一條可以上雙峰山峰頂?我隻有再問老唐,老唐告訴我,應該沿着東林庵方向一直向前走。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東林庵遺址

我問老唐,你走過去沒有?老唐說,也沒有。于是,回到開頭,我才再次約了兩位朋友,向雙峰古道進發。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古道上的棺材石

這回是冬天,四面的景色當然不會吸引我們了,但沿路的奇石很多。

這正是:

周巷石頭有文化,西沖石頭會說話。

東沖草堂炊煙起,蜻蜓谷裡美如畫。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古道上的雪浪石

周巷自古奇石多,雙峰古道奈我何?

東林庵裡見古碑,西域庵上景色美。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古道上的玉石,可惜老左弄丢了

東林庵并不是雙峰古道的盡頭

在古道中途,老左還在半山腰發現幾處石屋,不知道原來是庵?還是“白雲深處有人家”?抑或是生産隊的茶場?這些已無從考證了。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東林庵的古碑是雍正十一年的

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東林庵了,東林庵早有耳聞,在縣志上有記載,聽本地人多次講過,但今天是第一次造訪,不知道東林庵的名字與明朝的東林黨有沒有關系?東林庵有一處古碑,是雍正十一年《壽藏志銘》碑,是寰中和尚的墓志銘,至于寰中和尚是不是東林庵的方丈?碑文實在看不清楚,但我想至少是個高僧,不然不會為他立碑。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東林庵裡的永壽橋碑

碑有近三百年了,雙峰古道顯然不止三百年了,雙峰古道是什麼時候修的?什麼人主持修的?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從東林庵是可以走到西域庵的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東林庵前面一條溝,前面密林封路了

沿着東林庵向東北方向走,過了一條山溝後,就無法走了,因為感覺沒有路了。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古道上的松樹林

隻有傳回一段,從東林庵傍邊向北的一條路走了,結果穿過一片松樹林後,豁然開朗,來到一片茶園,仔細一看原來到了西域庵,是鳳凰山的茶葉基地。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老黃小時候在東林庵當過和尚

我們隻有到茶廠歇個腳,正好守山人老黃在,老黃告訴我們,東林庵有一條溝,順着溝可以上到雙峰山,但是因為後來雙峰山有現在的路了,這條古道自然沒有人走了,久而久之就被密林封了路。

從西域庵到古城庵是可以上雙峰上的

老黃講,他小時候在東林庵當過幾年和尚,後來解放後,還俗了,文革時破四舊,東林庵也未能幸免。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古城庵的早晨是不很美?

老黃還告訴我們,從西域庵走到古城庵(古城庵我上過兩回),再爬兩個多小時的山,就可以上雙峰山了。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遠處山頂是古城庵,再走2個多小時才能到雙峰山

俺的娘,這次肯定是沒有氣力爬了,況且天色已晚,隻有遺憾地從西域庵傳回了。我想起李白《蜀道難》的詩句來,感歎道:雙峰古道難,難于上青天!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古道上的迎客松

這次從雙峰古道上雙峰是沒有成功的。其實,人生有很多遺憾,有些事,留有遺憾,可能更有意義。登山如此,人生亦如此。這正是:

雙峰古道上雙峰,東林庵裡已風塵。

人生常有遺憾事,不是險峰何足登?

雙峰古道難 難于上青天

雙峰古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歡迎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