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速看!雲南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标定了

作者:開屏新聞
速看!雲南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标定了

1月20日,《關于雲南省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請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審查。雲南省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都制定了什麼目标?一起來看看。

2021年

極不平凡,實屬不易

2021年,雲南省認真執行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審查準許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擴大對外開放水準,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實作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編制規劃。為16州市定發展方向和定位。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地開工,促進全省發展目标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

·強邊固防。黨政軍警民10多萬人堅守邊境一線,邊境地區累計接收境外回流人員17.73萬人,隔離40.2萬人,核酸檢測4359萬餘人次。全省核酸檢測日單檢能力達158.7萬人份,救治總床位達13348張,邊境地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可容納8.5萬人,較好滿足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需要。

·經濟調控。2021年1至11月,新增減稅降費160.37億元,累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105.4億元、物流成本68.09億元、用地成本10.57億元,助企纾困解難減負成效明顯。

·産業更新。高品質建立20個“一縣一業”示範縣,茶葉、鮮切花、堅果、咖啡、中藥材等種植面積和産量保持全國第一,新登記認證有機食品、有機農産品和地理标志農産品1528個;烏東徳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産,白鶴灘水電站8台機組投産。全省建成綠色鋁産能538萬噸,單晶矽棒、切片産能均達90GW;遊客購物“30天無理由退貨”全面推行,遊客退貨滿意率達99.6%。

·鄉村振興。精準幫扶51.2萬人消除返貧緻貧風險;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投入資金75.99億元,幫扶村5942個,覆寫群衆322.25萬人。

·開放創新。“一部手機辦事通”可辦事項達1379個,“最多跑一次”事項比例達96%;中老鐵路建成通車、磨憨鐵路口岸通過國家驗收,中緬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鐵聯運試運成功。

·化解風險。有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債務,省屬企業平均資産負債率穩定在67%内;加大“爛尾樓”清理整治力度,已盤活工程性“爛尾樓”項目248個,化解130.95萬戶不動産登記曆史遺留問題。

2022年

立足目前,着眼長遠

“需要用增量的‘進’保總量的‘穩’”“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有利于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努力實作相對充分就業”……2022年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标中,“穩”字放在突出位置。

2022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标——

·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左右;

·固定資産投資增長7%以上;

·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内;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0萬人以上;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

·糧食産量穩定在1930萬噸。

外防輸入,内防反彈,嚴防外傳。加快建設技防設施和“智慧邊境”,推進抵邊聯防所實體化運轉。制定出台應對疫情影響加大抵邊行政村和社群民生保障力度若幹政策措施,一體推進保民生、保穩定。
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讓市場主體及時便捷足額享受政策。制定2022年穩增長政策措施,出台實施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支援重點産業園區高品質發展、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房地産業健康發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加強房地産市場預期引導,支援昆明市等地“一城一策”制定方案,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
出台雲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力争3年實作全面提升并進入全國一流行列,打響“雲南效率”“雲南服務”“雲南誠信”營商環境品牌。推動政務資料有序共享,加大公用資訊公開力度,實作監管“無事不擾”、服務“無處不在”。探索雲南省完善營商環境評價名額體系,開展省級層面營商環境評價。
強化“一把手”招商。緊盯綠色鋁、綠色矽延鍊補鍊強鍊,新能源電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集聚發展,開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和點對點招商,引進一批“鍊主”企業、龍頭骨幹企業、行業“隐形冠軍”以及上下遊配套中小企業。力争新引進10億元以上大項目150個,新增落戶500強企業不少于30戶。

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支援行業領軍企業在雲南建設研發中心,打造以企業為主體的各類科技創新孵化平台,實施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新型疫苗、生物種業研發等一批重大科技專項。釋出重點産業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揭榜挂帥”榜單,推動開展聯合攻關。

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實施“創業園區建設計劃”,發揮創業擔保貸款作用,支援農村自主創業者、穩定創業者及畢業3年内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創業。

實施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提升農業産業化、規模化、标準化、品牌化水準,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全國綠色農産品生産基地。新登記認證有機食品、有機農産品和農産品地理标志1000個以上,推動200個“有機食品牌”省級産業基地提檔更新,實作有機産品供給全國領先、有機食品供給全國前列。
推動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綠色鋁谷、光伏之都。全産業鍊打造新能源電池産業,力争曲靖、昆明、玉溪等地新能源電池項目落地推進、投産達産。
加快文旅融合,推進旅遊業态和模式創新,實施旅遊高品質發展十大工程,推動全省4A級以上景區智慧化建設,打造國際康養旅遊示範區。加快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支援半山酒店、高品質酒店、重大文旅項目,打造一批集自然風光與多元文化相融合的高品質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出台促進旅遊恢複發展若幹措施,幫助旅遊業中小企業纾困解難。
支援數字經濟企業向省級開發區集聚,重點培育5個左右省級數字經濟園區。推進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建設6個“城市大腦”試點、2000所智慧校園。
推進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及“互聯互通”工程。確定麗香鐵路、彌蒙鐵路、大瑞鐵路大保段建成通車,力争開工建設沿邊鐵路文蒙段、大麗攀鐵路、大理樞紐擴能等項目。推動昆明機場、麗江機場改擴建和昭通機場遷建、蒙自機場等工程建設。加快推動元陽、楚雄機場前期工作。
實施“強省會”戰略,落實各項支援舉措,推動昆明加快實施内澇治理、城中村改造、城市設計等城市提質工程,推動滇中新區加快發展。支援曲靖加快建設雲南副中心城市,促進“麒沾馬”一體化發展,穩步提升城市能級。
制定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新開工改造1500個城鎮老舊小區。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外出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規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1500萬人以上,不斷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營運好中老鐵路,開發好建設好中老鐵路沿線,實施通道能力提升、物流樞紐建設、沿線産業開發、市場主體培育四項行動。加快推進寮國萬象賽色塔綜合開發區、中老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探索發展“中老班列+跨境電商”模式。

制定雲南高品質對接RCEP行動計劃,推進昆明、德宏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擴大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來源地至東盟10國,發展互市進口商品落地加工。

推進“湖泊革命”攻堅戰,以更高标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啟動一批新的标志性戰役。

編制出台雲南碳達峰實施方案及工業等重點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轉型,加快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變革。

做好COP15第二階段會議保障工作,争取在昆明設立永久性、高規格生态文明論壇。

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實施“技能雲南”行動,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工程。

實施學前教育發展行動計劃,建立、改擴建200所幼稚園。嚴格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準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規定。

新增護理型養老床位5000張,加快建構15分鐘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圈。

強化各地房地産市場風險排查處置,加快推動房地産企業間項目并購,推動停工項目複工建設,依法依規處置好334個存量工程性“爛尾樓”項目,確定全部化解盤活。

開屏新聞記者 闵楠 孫琴霞 楊茜 張勇

責任編輯 貓恩泊

校對 徐紅

編審 張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