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星旅文董事長錢建農:劍指萬億,冬奧會的“冰雪效應”僅是産業發端的開始丨冬奧專訪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1月18日晚間,在上海地标建築東方明珠腳下,一座新開的冰場吸引了過往行人的目光,這是東方明珠冰上嘉年華的場地。

在頂住疫情的壓力和迎接冬奧開幕的契機,越來越多的室内外冰場出現在滬上的商場、地标建築空地,很多市民紛紛走向冰上,感受冰雪運動的快樂。

對于這樣的場景,複星旅文董事長兼CEO錢建農并不感到意外。他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是中國冰雪産業快速成長、壯大的最鮮明表現。

距離冬奧會開幕還有半個月時間,全國不少地區正在湧現一股“冰雪熱”。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就聯合釋出《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指出要大力普及群衆性冰雪運動,廣泛開展青少年冰雪運動,加快發展冰雪産業。而《“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也明确表示,要以籌備北京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實作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

“冬奧會的舉辦,無疑會帶動整個中國冰雪産業的發展。”錢建農強調,在全球範圍内,冰雪産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是相當快速。有資料顯示,從2010年至2019年,國内冰雪運動愛好者的數量增長了231%。

在錢建農眼中,冬奧會效應僅僅是一個開始,到2025年,國内冰雪産業規模會突破萬億。

複星旅文董事長錢建農:劍指萬億,冬奧會的“冰雪效應”僅是産業發端的開始丨冬奧專訪
圖:複星旅文董事長錢建農

冰雪經濟邁向萬億規模

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釋出了10條全國冰雪旅遊精品線路,并要求沿線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要加強和相關部門的協作,在嚴格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實施好《冰雪旅遊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下稱《計劃》),加大對冰雪旅遊線路沿線符合條件的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自駕車旅居車營地、滑雪場等旅遊公共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的支援力度。

《計劃》提出,到2023年,推動冰雪旅遊形成較為合理的空間布局和較為均衡的産業結構,助力2022北京冬奧會和實作“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标。其重點任務包括,擴大冰雪旅遊優質産品供給、深挖冰雪旅遊消費潛力、推動冰雪旅遊與相關行業融合、提升冰雪旅遊公共服務、夯實冰雪旅遊發展基礎等五個方面。

“中國可以說是冰雪産業增速最快的一個市場,預計未來兩三年,大陸冰雪運動參與人次會超過5億人次。”錢建農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國内冰雪産業發展規模和潛力都十分巨大,這展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中國的冰雪資源十分豐富,東北等地已經成為全球知名的冰雪資源地;第二,潛在目标群體基數大、增速快,尤其是年輕群體;第三,有助于推動部分地區産業結構轉型。

有業内人士曾指出,曾經以資源輸出為主的東北地區正在将另一種形式的資源——如有機食品、冬季旅遊和冰雪産業逐漸從“配角”轉變成為“主角”,并極有可能成為改變東北經濟新動能。

“冰雪産業實際上對大陸東北地區的産業結構轉型都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錢建農認為,法國阿爾卑斯省的冰雪産業發展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樣本,“冰雪資源豐富的地區如果能抓住冰雪産業的發展機遇,這一産業所帶來的溢出效應将是非常巨大的。”

不可否認的是,借助冰雪産業助推部分地區經濟發展轉型的可能性,正是根植于國内雄厚的冰雪産業基礎和消費潛力。

中國旅遊研究院日前釋出的《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2)》(下稱《報告》)顯示,盡管有疫情影響,但是在北京冬奧會、冰雪出境旅遊回流、旅遊消費更新以及冰雪設施全國布局等供需兩方面刺激下,全國冰雪休閑旅遊人數從2016年至2017年冰雪季的1.7億人次,增加到2020年至2021年冰雪季的2.54億人次。該報告進一步預計,在2021年至2022年冰雪季,大陸冰雪休閑旅遊人數将達到3.05億人次。與此同時,到2025年,大陸冰雪旅遊人數将超過5億人次,國内冰雪旅遊收入将超1.1萬億元。

“如果分析這個1萬億的收入結構,可以發現除冰雪相關收入外,還主要由住宿、交通、餐飲等構成。目前,國内冰雪産業相關聯的收入潛力還遠遠沒有釋放出來,冰雪産業跟旅遊産業類似,它産業的滲透性很大。”錢建農進一步闡釋了冰雪産業具備溢出效應的原因,“疊加目标人群基本上都是中高端收入群體,且潛在客戶群年輕化,這些群體都具有很強的消費能力、消費意願。”

高品質冰雪産品尚未飽和

冬奧會點燃的不僅是大衆對于冰雪産業的消費意向,還有萬億資金對冰雪産業的投資熱情。

《報告》統計稱,在重大項目領域,2018年至2021年建成的較大投資規模的重資産類冰雪建設項目為157個,重資産項目規模接近1萬億。而在這四年期間,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吸納的投資金額占比為47.9%,其他四區(西南、華南、華中、華東)的投資金額占比為52.1%。

“實際上在冬奧會之前幾年,大陸冰雪産業投資熱潮已經顯現。”錢建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産業鍊投資整體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主要是圍繞雪場、住宿、餐飲等環節,而在未來,冰雪産業鍊更深的環節将會吸引資本切入,并湧現出更多的國産自主品牌。

但錢建農提醒,投資的力度需取決于市場的大小,如果盲目跟風或者重複低品質投資,往往會遭遇損失。

《報告》也指出,近些年來,大陸冰雪産業投資熱趨于理性,正從規模擴張向提質擴容的内涵式發展轉變。“冰雪投資是一門‘好生意’,它在國内不光是發展潛力大,對一些地區的經濟帶動非常明顯,是值得推動的産業投資。”錢建農認為,不同于一些旅遊産品,冰雪産業的發展絕不是靠“做低價去取勝”,“在這個産業,品質是比數量更加重要。”

在錢建農看來,國内高品質的冰雪産品遠未達到飽和狀态。“冰雪産業的主力消費群體都是中高收入人群,他們一定是關注品質,因為這關乎安全因素。”

“就以目前出現最多的室内滑雪場為例,如何去造雪,是最能直接展現産品品質的一個方面。”錢建農認為,不同品質的人工雪,會影響滑雪初學者和愛好者的體驗、甚至安全問題,“冰雪産業投資尤其不能隻顧眼前利益。”

事實上,當我們看到國内冰雪産業近些年來快速發展的成績時,也需要認識到挑戰的存在。例如,國内冰雪公共服務設施效能不足,冰雪旅遊設施區域發展水準參差不齊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計劃》明确提出,要擴大冰雪旅遊優質産品供給,包括推動冰雪主題旅遊度假區和景區建設、推出國家級、省級滑雪旅遊度假地、支援冰雪旅遊線路和基地建設。而在标準化建設層面,《計劃》提出,要持續開展冰雪旅遊器材裝備、冰雪旅遊設施裝置、冰雪旅遊場地建設、管理和服務等各方面标準的制修訂工作,以标準引領冰雪旅遊産品和服務品質不斷提高。

“冰雪産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離不開冰雪運動的普及,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企業對優質冰雪産品的供給引導。”錢建農認為,“優質的供給是可以創造更多的需求的,且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高品質的産品供給尚待進一步增加,以更好滿足國人需求。”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