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銅虎蓥、西漢堂陽侯虎符……百件套“虎”文物集中亮相國博

在壬寅虎年即将到來之際,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瑞虎佑安——2022新春展”1月19日起對公衆開放,上百件套經典“虎文物”,在如同四合院一樣的展廳中集體亮相,其中就包括青銅虎蓥、西漢堂陽侯虎符等衆多國寶。

展覽展出的虎文物,總計百件套,七成以上的展品為首次展出,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細作的貴胄用器,也有粗陶灰瓦、樸拙可愛的市井遺存,從信仰禮制、曆史文化、藝術生活等方面展示虎的曆史文化和相關節俗。

青銅虎蓥、西漢堂陽侯虎符……百件套“虎”文物集中亮相國博

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策展人 高秀清:上起商代,下迄21世紀初,幾乎我們這次涵蓋了各種題材,各種文化遺存。觀衆進入以後,覺得這裡面确确實實是年味兒濃厚。

歸國之後再度現身 國寶虎蓥迎虎年

青銅虎蓥、西漢堂陽侯虎符……百件套“虎”文物集中亮相國博

展覽中,國寶虎蓥被放置在最突出的位置。西周時期鑄造的青銅重器虎蓥,曾是圓明園的藏品,流落異邦百餘年,于2018年重歸祖國懷抱。重器虎蓥再度出山,為虎年到來增添一抹亮色。

高秀清:這個蓋子上面有“虎身龍尾”,很有神的一個狀态,卧虎形,尾部有點像龍的神态。龍和虎有時候共同出現,跟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關,覺得龍和虎都是一種祥瑞的象征,或者代表了一種能力、力量。

虎符 小文物承載古代軍國大事

據介紹,自遠古時代,先民們就已經認識了虎這一雄健威猛的自然界王者,對其産生敬畏崇拜,成為古代禮器和兵器的重要元素。

青銅虎蓥、西漢堂陽侯虎符……百件套“虎”文物集中亮相國博

虎符,則是代表性文物。虎符為古代調兵信物,分左右兩半,中央與統帥各持一半,調發軍隊時需持符驗對,完全合體才能出兵,這種發兵制度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

一級文物西漢堂陽侯虎符,也在展覽中亮相,這件虎符儲存幾近完好,背部有工整的錯銀銘文,剖面構造清晰,左右兩片仍然能像兩千多年前那樣開合。雖然通高才2.5厘米,通長也就7.9厘米,小小虎文物,卻承載着古代中國的軍國大事。

青銅虎蓥、西漢堂陽侯虎符……百件套“虎”文物集中亮相國博

高秀清:我們今天有一個詞叫“符合”,兵符左右要對上了,表示這個軍隊或這批人馬可以去打仗,應該說“符合”就是從兵符演化而來。信陵君“竊符救趙”,史書上有這方面的記載,這個符,指的就是兵符。

專家介紹,虎,在大陸傳統文化中,還被賦予了浪漫想象和神話色彩,出現在玉佩、枕頭等貼身使用的生活用具上,表達人們借虎威驅邪祟、企盼生活順祥的美好心願。

青銅虎蓥、西漢堂陽侯虎符……百件套“虎”文物集中亮相國博

本次展覽還特别采用中國傳統建築中三進院落的設計,營造“登堂入室”“回家過年”的親切感。展覽約持續一個半月,觀衆實名預約入館後免費參觀。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