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治愈風"!嘉裕仁山村:石山、沼澤升起美麗的家園

作者: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

來源:鹹甯日報

全媒體記者 張達萊 張敏 譚宏宇 特派記者 蔣凱群龍軒

鹹甯棕榈報道

如果風景能說出來,康豐園景區一定會感謝印度人民穿上五顔六色的紗線,這件衣服,足夠浪漫,足夠美麗,邀請人們去夢想,在這裡尋找詩意和遠方。

美麗遍布整個景觀。春秋兩季,嘉裕路溪鎮尹山村将石山、沼澤、荒地等"死資源"變成"活資産",不讓山水空天,把"綠"變成"金"。

風景之美在哪裡?

綠色生态為底,六合一服務,四季旅遊不一樣

"治愈風"!嘉裕仁山村:石山、沼澤升起美麗的家園

十一時期,位于大石湖畔,東吳大道一側,康豐源風景區,還有一場大火。

浪漫之美的大海鮮花熙熙攘攘,鮮花忙着搖曳,遊客忙着拍照、拍照,留下美好的瞬間;

來自武漢的鐘峰帶着丈夫和兩個孩子來到這裡,在這裡住了3天。

她稱這次旅行為"治愈之旅":"綠眼睛,原有的鄉村元素,讓人放松、享受,這些日子就像回到了善良的家鄉,洗去忙碌生活的疲憊。"

還有更多像鐘楓一樣的人。資料顯示,11期間,景區接待了近8000名遊客,實作旅遊收入超過20萬元。

為什麼今年3月1日才開業的偏遠村莊的風景名勝區如此吸引人?

"過去,人們曾經認為吃農場食物和采摘新鮮的甜瓜和水果是一次鄉村旅行。但是,這隻是國家旅遊的1.0版本。讓遊客在鄉村沉浸式度假,以吸引懷舊,停下來。"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景區主要打綠生态牌,提供"吃與活、旅遊娛樂"六合一的系統服務,讓遊客可以四季出行,體驗不重。

"治愈風"!嘉裕仁山村:石山、沼澤升起美麗的家園

據悉,景區規劃建設生态采摘區、觀光休閑區、親子遊樂區、自然教育區、親水互動區、營地生活區等六大功能區,打造集旅遊為一體的精品旅遊勞動教育、休閑采摘旅遊為一體的田園生活綜合體。

在這裡,感動看風景,一步一步,看水,看山,記住懷舊。仁山村黨總書記翟愛青認為,鄉村旅遊應該具有地方風情,但更多的品味,要做好自己的特色,是保持長期活力和獨特核心競争力的秘訣。

美麗從何而來?

能否人回國發展,引領黨建發展,全域旅遊思維

2015年,東吳大道(又稱陸八墅旅遊公路)開工建設,這是一條"扶貧旅遊路",給印山人民帶來了改變現狀困境的希望。

乘坐旅遊路快車,開發特色旅遊景點,發展鄉村旅遊,成為鄉鎮上司的共識。但是,誰将發展以及如何發展?如何發展可持續發展?成為前方的難題。

"治愈風"!嘉裕仁山村:石山、沼澤升起美麗的家園

翟愛青回憶說,當時,鎮委上司帶着"扶貧旅遊之路"的地圖,多次向南奔深圳,希望能吸引老百姓回去投資。

這些新加坡僑胞原籍荃山村,有着強大的家鄉情結,曾多次為家鄉修建道路和自來水。在得知仁山村的規劃後,他和家鄉上司,認為該項目既有發展潛力,又有返鄉,決定回鄉投資。

投資者有,土地流通過程中,遇到了障礙。

"這是我家的水田,為什麼要交出來?""萬一項目失敗,我的土地怎麼辦?"退休教師被命名為支柱的想法代表了一些村民的擔憂。

翟愛青充分發揮了村黨組織戰鬥堡壘的作用和黨員的先鋒作用,黨員們在土地轉讓、老房子拆除、挨家挨戶講解規劃等方面都發揮了帶頭作用。

"你家有十幾畝的土地,流轉一年可分為六七千元,如果一家人到公園打工,一個月有兩三千元的工資,一年可以增加三萬四千元的收入!"顔愛青多次向老師解釋政策,并給了他一張賬單。

著名專欄被學生的賬目喚醒,興高采烈地按了"同意土地出讓承諾"上的手印,并主動拆除了自己的老房子,由公司統一規劃。同時,他也似乎說,給别人做這項工作,很快,在仁山村兩組1700多畝的土地全部流轉。

"治愈風"!嘉裕仁山村:石山、沼澤升起美麗的家園

如今,康豐源景區火爆,帶動了數千畝桃園基地、沃柑桔基地、集約化魚塘基地等産業發展。缗愛青表示,産業融合拓展了鄉村旅遊的新空間,使農業、水利、林業、漁業資源,成為"金礦",為農村産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将是深入挖掘當地特色資源,厚植村落的文化遺産,積極振興旅遊優質資源和服務,打造全區旅遊發展新格局。

美麗帶來了什麼?

加快山水升值,帶動村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治愈風"!嘉裕仁山村:石山、沼澤升起美麗的家園

仁山村,因為三國都将丁楓的英俊印刷在這個地方得名,距離武漢、嶽陽等七個縣市都在100公裡之内,距離"紅牆之戰"遺址隻有10分鐘車程,湖光山色,全在山中。

然而,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得天獨厚的優質資源禀賦,村莊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

沒有特色經濟,沒有村集體經濟,沒有工業項目,仁山村是典型的"空心村",人口外流最大,村裡有317戶1645人,村裡隻剩下200多名老少。

"當時,村子裡到處都是雜草、泥濘的沼澤和廢棄的農田。村民張春明回憶說,即使在春節期間,村子裡也荒無人煙。

2016年1月,康豐源生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曆經5年建設,今年3月1日,康豐源風景區正式開業。

村民們曾表示,近年來,村裡的變化可謂"把世界颠倒過來":道路硬化,沼澤建方塊,肥沃的土地,果樹快樂生長,泥磚房改造成客家風格的招待所......

今年,49歲的尹振祥在外面工作了20多年,兒媳一起在千島工作,隻有年邁的母親留在家裡。2016年,尹金祥知道自己家鄉正在開發一個農隊項目,于是幹脆留在村裡打工。該公司不僅提供就業機會,還鼓勵村民發展種植,并向遊客出售蕃薯等農産品。

兒子兒媳婦回來見父親,村裡的變化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光明,馬上決定不去上班,對康豐源說,"收入跟外面差不多,但花的錢少了,生活比以前舒服了!"

"治愈風"!嘉裕仁山村:石山、沼澤升起美麗的家園

據悉,村民們除了共享固定紅外的土地外,還通過景區工作、經營當地産品等方式産生收入。目前,園區内有近百名村民入職,月薪至少3000元。

五年來,近千人回鄉就業,村集體經濟從7500元增加到35萬元,村民個人所得達到18.5萬元。

編輯:張歡

編輯:緻東甯

本文摘自《鹹甯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國家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傳播和傳播服務。

使用者名:jrt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