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永浩證明還清債款,揚言回歸科技界但不碰手機,造車更好賺

終于在直播間沒日沒夜地帶貨,讓羅永浩還清了一身的債務。

早在1月5日,天眼查App就已經顯示初羅永浩已無關聯被執行人資訊。隻不過十幾天後,羅永浩本人才當面在社交平台上間接地證明了這一消息,并且稱:年後就回歸科技界,隻是......手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下一代平台上見。

羅永浩證明還清債款,揚言回歸科技界但不碰手機,造車更好賺

作為一名汽車媒體人看到羅永浩要回歸科技界,并且還不是重返手機行業的時候,腦海裡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人不是也要造車吧。

近些年小米、蘋果紛紛都投入到汽車行業,就連“口嫌體直”的華為都開始了第二個汽車合作品牌。再望向新勢力造車的三大頭部車企上司人,李斌、何小鵬和李想也是靠着網站發家緻富。似乎所有網際網路大佬的“歸途”就是造車。

羅永浩證明還清債款,揚言回歸科技界但不碰手機,造車更好賺

靠着錘子手機而聞名的羅永浩,如果真要選擇手機以外的科技産業,大機率就是汽車。

理想ONE是500萬以内最好的汽車!

“節目效果”一直以來都是網際網路大佬的标配,李斌要超越特斯拉,雷軍要對标蘋果等等。放狠話不一定是為了做到,但是就是有人會關注。

曾經身負重債的羅永浩面向整個汽車圈也有所類似的行為,直接宣稱:理想ONE是500萬以内最好的汽車。此話一出,也引起了不少車圈媒體的注意,大家相繼以各種理由來批判羅永浩的觀點。

羅永浩證明還清債款,揚言回歸科技界但不碰手機,造車更好賺

不管羅永浩此舉是為了理想ONE 營銷也好,還是就是本人作為汽車體驗者一句分享也罷,起碼他有涉足過這個行業。回看現在理想ONE月銷破萬的銷量,羅永浩身為一個商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了汽車行業的紅利到底有多大。一個汽車品牌僅僅靠着一台車,就可以輕松實作上億的收入。換算成賣手機,這要賣到猴年馬月。換成直播帶貨,那還要奮戰多少個日日夜夜。

當小米和蘋果這種以行動電話為主的企業都可以進軍汽車産業,羅永浩也行!

隻要有錢,是個人都能造車!

當然,能夠給這些網際網路大佬造車的底氣就是國内有着非常豐富的汽車産業鍊。高精尖的汽車晶片有高通和中科、電池有甯德時代、電機有比亞迪、智能駕駛技術有百度等等,就連汽車座椅和一些常用汽車零部件都有專門的企業,而這些能夠叫出名字的供應商也僅僅隻是冰山一角。

羅永浩證明還清債款,揚言回歸科技界但不碰手機,造車更好賺

可能大部分人覺得即便在這麼多供應商的加持下,造車還需要上千人的研發團隊,然後一個叫做團車的新勢力造車,已經在品牌釋出會上宣稱自己的團隊隻有一百人多個核心人才,就可以造出幾萬,甚至幾千萬具備智能駕駛輔助的汽車。簡單來說就是,供應商這麼多,想要貴的,就用好的,相反便宜的車,用的就是不好的。

羅永浩證明還清債款,揚言回歸科技界但不碰手機,造車更好賺

如此就能看出,汽車行業電氣化的加速發展,已經讓造車的門檻降低到隻要有錢就行,可能唯一需要花心思就是去如何設計一個美觀的車标。要知道,在如此低門檻下2021年一共就誕生了63家新勢力造車。

請尊重這個市場和消費者!

雖然新能源市場造車門檻很低,但是淘汰速度也是非常之快。2021年上海車展上,華為和賽力斯共同打造的賽力斯SF5上市還不到一年,就被爆出了“停産”的風波。比賽力斯更慘的新勢力造車品牌,更是數不勝數。

羅永浩證明還清債款,揚言回歸科技界但不碰手機,造車更好賺

當這些車企最後都已停産和破産草草收場,但是對于買了這些車卻找不到“家”的消費者

而言,真的就是有苦說不上來。

如果羅永浩真的選擇加入造車這一大家庭,那麼希望他可以尊重這個行業以及消費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