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曉宇童年時的家庭合影
記者:彭甯鈴
近日,一篇名為《我們的天才兒子》的文章刷屏網絡。文中一位父親講述了患躁狂抑郁症的兒子金曉宇在十年時間裡翻譯了22本書,是位“天才”翻譯家。
金曉宇和他的家庭故事引發網友熱議同時,金曉宇的躁郁症,也引發人們讨論。什麼是躁郁症?它有何表現?哪些因素容易導緻躁郁症?“躁狂抑郁多才俊”的說法到底有無科學依據?
躁狂抑郁多才俊?被誤解的“天才病”
提到躁郁症,有人稱它為“天才病”,甚至有網友稱,人類曆史上,很多不同領域的天才人物都是躁郁症患者。
按照《我們的天才兒子》中的講述,金曉宇高中時突然厭學,情緒大變,家裡的電器被他砸了個遍,金曉宇的媽媽甚至絕望地疑問:“他是瘋了嗎?”金曉宇父親稱,帶孩子去幾家醫院看病,都診斷是躁狂抑郁症。“曉宇不上學,情緒低落,晚上不睡覺,甚至自殺,這些都是在抑郁期;無端猜疑指責别人,狂躁不安,有破壞行為,是轉入了躁狂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王東對中新網解釋,躁郁症的學名為雙相情感障礙,躁郁症是人進入躁狂、抑郁的一個表現,屬于一種精神疾病。
據介紹,躁郁症不同于如今頻繁進入人們視野的抑郁症。“抑郁症可能隻有抑郁表現,而躁郁症則一段時間表現為躁狂,一段時間表現為抑郁,這是二者的本質差别。”
王東指出,躁郁症的抑郁一般表現為思維遲緩、情緒低落、活動減少的“三低”症狀,如情緒低落,感到生活沒有意義等自我評價過低的狀況,甚至可能會有自殺想法。而躁狂表現為思維奔逸、情感高漲、活動增多的“三高”症狀。
他舉例,當患者在躁狂時,有時大腦活動會比較快,感覺自己比較聰明,情緒較高,并且伴随着一些誇大的妄想,覺得自己能夠能幹一番大事業等。是以,人們有時會覺得躁郁症患者情感高漲,精力充沛。“但這種狀态可能不會一直持續,今天可能是躁狂,明天有可能就會抑郁。”
對于“躁狂抑郁多才俊”一說,專家表示,從大資料來看,患上精神疾病的大部分人的社會能力、智商,都低于正常人水準,是以,“躁狂抑郁多才俊”說法是沒有依據的。
“當一個患者躁狂發作的時候,也許其行為甚至智商會有一些超常發揮,部分人顯得比正常人精力充沛、聰明、有力量,還有一些人或許會有音樂、繪畫、寫作方面的才能,但這隻是特例。”王東說。
什麼因素容易導緻躁郁症?
金曉宇的故事讓不少網友疑惑,到底哪些因素會導緻曉宇的發病,是否有家族、年齡、性别等人群特征。
王東介紹,目前,躁郁症的發病幾率在0.3%左右,患者包括十幾歲到五六十歲的男女,其發作沒有性别和年齡之間的差異。
對于容易導緻躁郁症的因素,專家表示,目前躁郁症具體的發病機制并不明确。一般認為,躁狂症與遺傳因素有關系,即有遭遇這種病史的家族,後代再發生躁狂抑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其次,大腦先天發育也可能會有影響。“比如,當一個精子和卵子結合以後,可能會将母親的胎内或在發育過程中有大腦結構方面的異常帶入,進而影響孩子的發育。”同時王東指出,這一點并沒有明确定論。
王東還表示,在社會心理方面,患者的成長環境,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如童年時候經曆虐待或創傷,甚至本人人格特點,都可能與躁郁症有一定關系。
躁郁症可預防、治愈嗎?
“目前對躁郁症并沒有太好預防的方法,但可針對性嘗試改變。”王東舉例,如果是有性格缺陷的患者,或者習慣用消極的眼光看待世界,也許在性格方面做一些改變,會有一定幫助。
“最好的辦法是及時就醫,如經過就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應當通過藥物治療,達到臨床康複。”
專家提醒,躁郁症複發率較高。“任何一種精神疾病都不可能達到完全的臨床治愈,隻能達到基本的緩解症狀,要放平心态。”
王東強調,大部分精神病患者仍處于“被照顧”甚至被邊緣化的狀态,如刻意渲染“天才病”,可能會誤導大衆,也不利于患者的生存環境。專家建議,要科學看待這一疾病,減少這類患者社會功能的損害,讓其盡量融入到社會中。
近日,有媒體走進金曉宇的家庭,面對記者采訪,曉宇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是個‘畫匠’”,因為翻譯就像描畫,描得越貼近越好。曉宇希望在父親88歲前完成他的第二本本雅明著作《拱廊計劃》的翻譯,之後暫停工作,開始學習西班牙語。他說自己不是天才,需要努力。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