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豬心移植病人已下地,異種移植的長征路,人類已經邁出了第二步

作者:普外科阿丁大夫

距離世界首例豬心異種移植手術已經過去了近2周,又有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患者已經可以脫離體外膜肺氧和機(ECMO)的支援,可以下地活動了!如果将來異種器官移植能全面開展,那這次手術在醫學中的意義不亞于當年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那“偉大的一步”。

豬心移植病人已下地,異種移植的長征路,人類已經邁出了第二步

當然,目前為止這台手術至今也僅僅隻有兩周,我們能收獲的資訊還比較少,異種器官移植如何應用,何時能大規模應用到臨床中仍未可知。但是,如之前的那篇文章所說(豬心移植,科幻電影的情節終于照進了現實?),至少患者已經跨過了超急性排斥反應這一關,而且能下地活動,說明移植來的豬心至少在功能上也是比較OK的。

豬心移植病人已下地,異種移植的長征路,人類已經邁出了第二步

接下來,病人将面臨急性排斥反應,慢性排斥反應、豬心使用壽命等一系列問題,後面還有諸多難關需要醫生和患者共同克服。

為什麼說異種移植是人類器官移植的裡程碑式的進步,大陸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同時也是個B肝大國。在大陸,由于B肝、C肝等各種病因導緻的肝病患者有3億人,而每年因終末期肝病而導緻死亡的患者超過100萬人。肝移植是終末期肝病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但由于種種原因,器官捐獻的來源極少,雖然經過了諸多努力,但全國每年能接受移植的患者不超過6000人。同時,大陸有超過1000萬的終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能獲得心髒移植的患者不超過1000人。

豬心移植病人已下地,異種移植的長征路,人類已經邁出了第二步

器官移植為這些患者帶來了希望,而器官短缺讓他們絕望。可以想象,在可預見的未來,無論大衆對于捐獻器官的接受度有多高,器官不足的缺口仍無法彌補。而基因編輯,異種器官移植,由于可批量生産,不受時間的限制,在将來可以廣泛應用的基礎上,其成本亦會逐漸下降。

希望異種移植的科學研究可以再快點,更安全點,為那些苦苦等待的患者點燃生命之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