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買房量力而行

20萬人斷供?2022年,一場危機正在蔓延!

開年以來,房主斷供、司法拍賣房數量激增、裁員潮、失業潮……消息不斷。

近期,微網誌和小紅書上一則業主買了燕郊房,因還不起房貸而選擇斷供的事件刷屏:426w買的房子,現在隻值235w,賬面賠了191w。另外還付了64w的利息,以及128w首付4年多的收益至少15w,總共賠了270w。

房貸還不上而選擇斷供,原本以為這樣就躺平了。事實并非如此,不但自己的征信出問題,還承擔着一大筆費用。

然而,這位35歲的斷供業主并不是個例。這一資料,可能還在激增。

昨日,有兩個截圖刷屏:

1、中央财經大學金融學院的韓複齡教授在微網誌上發了這麼一段話:“2022年剛開年,四大行已經起訴20萬斷供業主”。

2、微網誌上多人轉發[但資料并沒有可靠來源]

中國房地産終于迎來斷供潮

招商銀行12月起訴576人,本月起訴8.9萬房貸違約斷供人

民生銀行12月起訴37人,本月起訴2.3萬房貸違約斷供人

上海銀行12月起訴586人,本月起訴8161房貸違約斷供人

興業銀行12月起訴651人,本月起訴7.3萬房貸違約斷供人

一時間,把房主房貸斷供這個話題推向了高潮。

疫情當下,經濟形式不好,高杠杆買房終于要暴雷了嗎?上述兩個資料,目前來看沒有可靠來源,不過在一堆評論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引起了一幫斷供的業主或者房貸有困難的業主們的共鳴:

@比目魚北京分魚:我已經是了,當時230萬買的燕郊某小區,貸款130萬,還了1年多。斷供起訴拍賣了101萬,虧了首付和稅費中介費以及還進去的10萬共150萬,現在房沒了,還欠着銀行26萬,中間訴訟費被執行走2萬,唉,當然也已經限制消費了。(有評論指出:等價于花150萬租了一年房太黑了)

@蜂蜜洋芋泥:又想起别人說的話,大家都以為自己是駱駝祥子,努力拉車就能買上屬于自己的車,就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傷心]生活太難了

@台灣烤腸一塊五兩根:去年年底在上海上的車,一個月還2.5,靠着公積金把今年熬過去了,明年還不知道怎麼樣呢,行業不太景氣,按照正常的薪酬遞增覆寫房貸沒問題,但這個疫情影響的每個月全部收入加上公積金剛夠還貸款,愁死了。

@我是炒面章魚燒:不要加杠杆!買房暴富的時代過去了,疫情短期内不會結束,以後經濟隻能越來越差!手裡一定保持現金流!

@愛夏天的秀秀:睡不着,越看越焦慮

@想念青峰:我買房的時候就本着我現在有多少本金和還款能力預估的,沒考慮以後也許會漲薪什麼的,但是買的房子不好,還是商住,也跌了不少,但還好是剛需,自己住了

@雪碧雪碧雪碧還有美年達:花了110萬買的燕郊,現在腰斬到55萬了。還沒住過兩天,為了這套破房子操碎了心。

@鑽在錢眼兒裡的小小小boss:32歲,也是貸款300萬,月供18000,這還是首付給了五成。在一線好像月供2萬左右很正常。但真的怕出變故導緻收入減少,又要還貸又要養娃,各種支出。好在還有一套還清貸款的,真要出問題,賣掉還就沒壓力了。老公還想賣掉上更大杠杆買另外的,堅決不幹。收入好的時候覺得手到擒來,出變故就兩眼一抹黑了

斷供的後果有多可怕:你還敢斷供嗎?

然而,對于一大幫想躺平或者說着“大不了斷供”的人來說,輕易選擇的斷供後果非常可怕。

斷供之前,房主每個月可能還還着銀行貸款的利息;如果斷供還會因為被判決,需要承擔的利息、罰息、案件受理費、保全費以及還有銀行委托的起訴律師費。即使是上訴可以,他還需花費一筆費用,且難有改判可能。

如果耍賴,銀行會申請當機你名下所有的财産,車、房、存款,統統都會用來抵債。且,從此這位房主會進入了失信人名單。也就是老賴,你以後想坐飛機高鐵,高消費統統會被限制。

有網友整理了一份更詳細的内容:

1、房子會被銀行低價拍賣,拍賣後如果不足以償還銀行的貸款本息,銀行還有權利向你追債

2、首付款、月供、契稅、維修基金、裝修費等各種已支出費用全部打水漂

3、法院的執行費用以及律師費、訴訟費、保全費等費用也需要斷供者承擔

4、個人信用将受重創,基本是銀行的黑戶了

這幾年,特别是前兩年,不管是資金賬戶良好的人群,甚至是剛需客戶,都抱着“自住+投資”的概念去買房,投資心理已經成為買房人的共識。然而事實是,樓市下行,已經不是所有房子都能“賺錢”了。此前,超杠杆買房的一批人,在此刻的浪潮當中,尤其顯得無力。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也不光是樓市下行。經濟形式轉變,大部分企業倒閉,員工降薪被裁員,在此前幾年風光大好的時候,往往沒有想到這一些。

有網友評論,我們一直以為我們能活到八九十歲,現實可能是五六十歲就到頭了。誰也想不到未來的形式,轉好,樓市有可能還會回暖,轉不好,大家隻能跟着經濟形勢随波逐流了。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超杠杆的危險行為,覺得賭博樓市一定賺錢的”,不管在前幾年還是未來,都是不可取的。那些“大不了斷供”的人,基本都處于這幾種狀态。

4年的時間,法拍房的數量增長186倍?

今年以來,有關法拍房的消息越來越多。

近期,我們自媒體就發聲很多關于法拍房,有的低于市場預期很多的住宅,特别是一些此前熱門的樓盤或者學區房,得到一批網友的關注。

同時,我還注意到,目前司法拍賣網上,光是住宅的房子就有近172萬套。而有網友列出資料顯示:4年的時間,法拍房的數量增長186倍!

2017年,法拍房的數量為9000套;

2018年,數量為2萬套;

2019年,數量為50萬套;

2020年,數量為120多萬套;

2021年,截至12月中旬,已經超過了168萬套。

去年12月中旬,有機構資料顯示,全國31省市司法拍賣住宅數量總計超過了160萬套,創下曆史新高!

其中,江蘇省以20.99萬套位居第一,浙江17.93萬套居于第二,河南、廣東、山東分别排第三、四、五名。

不過關于法拍房的資料,也有業内反駁過:畢竟法拍房很早就執行了,而司法拍賣網站也就是近些年開始廣泛用途和傳播使用的。資料當中,有此前房屋的填入資料,不僅僅是近期新增的。

但,我們也不得不看到,确實也有很多人因無力償還貸款,導緻法拍房數量激增,買房還需量力而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