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雲縣婚禮習俗(8)
倒寶壺
“倒寶壺”也是鬧洞房的一種。寶壺是一個70多公分白沿鐵質的壺。早在辦喜事的前一天,也就是下“随禮”的時候,寶壺就跟着送到新娘子家裡,寶壺口用紅布罩住,五彩線紮住,上面拴着三根羊肋骨,裡邊裝着一兩谷米。新郎下完“随禮”返家時,新娘子家裡人把寶壺上的三根羊肋留下一根,再往寶壺裡加了一兩谷米。新郎帶着這二兩谷米回家,隻等着寶壺在鬧洞房的時候大顯身手。
倒寶壺的主持人是大姐夫。晚飯後先由“迎親人”或新郎的大嫂陪伴新娘請大姐夫倒寶壺,說道:“哩哩呼,啦啦乎,請姐夫倒寶壺,姐夫有點啥要求?”姐夫擺起了“壺神爺”的架子說:“請姐夫倒寶壺,姐夫正好沒工夫!”新娘子隻好從兜裡取出好煙好糖,把姐夫“賄賂”一番。請來大姐夫,倒寶壺就要開始了。當時的情形大抵是這樣:炕上鋪着大紅油布,大紅油布上面鋪着大紅褥子,大紅褥子上面坐着穿大紅襖的新娘子和新郎。大姐夫裝作被“壺”附了體,拿者寶壺,手舞足蹈,後來上炕坐到新郎旁邊。身邊圍着新郎的好朋友們,沿邊立着一群小孩,男人們站在地上,女人們擠在門框邊兒上。
大姐夫先要求新娘子和新郎面對面盤腿而坐,說:“底襟對底襟,越過越一心!”新郎新娘很順從聽了這話,把上衣的底襟相對。終于開始倒寶壺了。大姐夫一邊把一小股米灑在這對着的衣襟上,一邊說:“一倒金,二倒銀,三倒兒孫滿堂紅,四倒騾馬成了群,五倒銀元滾進門!”
這時,寶壺倒不出米來了。姐夫裝模作樣地搖搖寶壺,反複看看寶壺,就傳下“壺神爺”的話:“是令子卡住了”所謂令子就是“繞密碼”,俗稱“教令子”,即由一個看熱鬧人先說出“令子”,再由新郎新娘跟着說。至于新郎新娘誰先說,說多少,都說令子的人安排。
“繞密碼”,想考察新娘是不是“巧嘴”。如“樹上有個圪絀八代八代個绌的棗兒,飛來一個花不溜丢溜丢不花的雀兒,花不溜丢溜丢不花的雀兒去吃那個圪絀八代八代個绌的棗兒,圪絀八代八代個绌的棗兒倒打了那個花不溜丢溜丢不花的雀兒。”
如新娘害羞或說不出來,就要把禮物送給說令子的人,一般是給幾塊糖或幾支煙。整整一晚上,寶壺的瓶口時松時緊,倒出來的谷米時多時少。姐夫一會兒“壺神爺”附了體,耳朵附在瓶壁上,手半堵住瓶口搖一搖,掉幾粒谷米。一會兒又“傳回人間”,拉開架勢,指揮現場的人出節目、說令子,難為新郎新娘。鬧騰到到午夜,陪伴新娘的大嫂就出面說,别鬧了!新娘發煙發糖給大家吃。然後,新娘就會給人們發煙發糖。慢慢地,場面便會平靜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