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1月19日,由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慈善服務中心、廣州市慈善會等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社會責任影響力暨公益慈善盛典(下稱“慈善盛典”)拉開帷幕。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孫達、中國慈善聯合會秘書長胡小勇、廣州市人民政府原市長黎子流、廣州市政協原主席陳開枝、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譚萍、廣州市政協副主席郭志勇、廣東省民政廳副廳長莊侃、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馬曙、廣州市民政局局長蘇佩以及數百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政府部門代表、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及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善長仁翁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齊聚廣州,圍繞“彙聚灣區善舉,助力共同富裕”的盛典主題,表彰善舉,展望未來。

活動現場釋出了2021年度廣州慈善榜和2021年度社會責任影響力企業榜,記錄年度慈善印迹。2021年度慈善榜記錄近20億元年度捐贈額,額度創曆年新高;多家灣區企業以全新的社會責任戰略登上企業榜,企業慈善正綻放新活力。

為了在過去的慈善足迹中找到未來的慈善力量新方向,此次慈善盛典更是釋出了《2021廣州慈善榜研究報告》《2021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力報告》《共同富裕背景下廣州市企業志願服務調研報告》《慈善組織如何發揮第三次配置設定作用緻力共同富裕研究報告》《2020年廣州市區域慈善指數報告》,為廣州市區域慈善綜合發展指數頒牌,并邀請大灣區慈善組織分享經驗。

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孫達在視訊緻辭中,對廣州在慈善制度、慈善平台、慈善服務、慈善活動、慈善文化等方面為全國各地提供了寶貴的“廣州經驗”給予充分肯定,并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為灣區慈善事業的發展提出四點期望。一是牢牢把握慈善事業發展堅定正确政治方向,以黨建引領凝聚灣區善舉。二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推進共同富裕,引導鼓勵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投身慈善、回報社會。三是開展形式更加多樣、内容更加豐富的慈善活動和法律宣傳,大力營造陽光法治、向上向善的慈善氛圍。四是充分發揮粵港澳深度合作獨特優勢,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慈善工作交流合作、探索推廣灣區慈善經驗,促進全國慈善事業實作新發展,取得新突破。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中國慈善聯合會秘書長胡小勇在緻辭中對盛典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充分肯定廣州将”慈善之城”建立納入城市整體發展戰略,城市公益慈善指數持續穩居全國前列,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慈善事業發展模式,并對灣區各城市慈善事業發展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希望各城市加強慈善制度創新,鼓勵捐贈模式創新,引導慈善技術創新,讓慈善資源在粵港澳大灣區充分湧流。二是堅持人民至上,引導慈善力量在扶貧濟困、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領域辦實事、解難題。三是發掘、傳揚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的、相近的慈善文化傳承,提升居民慈善意識,道德素養與城市社會文明程度,塑造灣區慈善風尚,豐富人文内涵。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廣東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莊侃肯定了第三屆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社會責任影響力暨公益慈善盛典的舉辦是廣州市進一步推動灣區慈善事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粵港澳大灣區公益慈善事業的一件喜事、盛事。廣東省将建構“大慈善”體系作為新時期民政工作五大體系之一,以“大慈善”普惠“大民生”,推動廣東實作從“慈善大省”到“慈善強省”的跨越,并表示廣州市要繼續發揮好國家中心城市引領示範作用,組織實施好“慈善之城”建立各項工作,提升社群慈善工作,強化慈善人才培養和“慈善+金融”機制創新工作,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勇當全國、全省慈善工作排頭兵。

廣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蘇佩表示,本次盛典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以及支援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也是落實全國全省民政工作會議、落實廣州市委第十二次黨代會議精神的具體行動。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的一支重要慈善力量,廣州将充分發揮慈善事業在參與基層治理和第三次配置設定中的重要作用,繼續實施“慈善之城”提升計劃,主動與灣區城市對接交流,引導鼓勵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投身慈善回報社會,更好地助力共同富裕。

廣州慈善榜:公益慈善迎熱潮

2021年度廣州慈善榜設定了捐贈榜、影響力榜、文化榜三大榜單以及2021年度“特别緻敬慈善人物”。

本屆廣州慈善捐贈榜共收錄536個慈善機關,6791位慈善達人,捐贈1000萬元以上的機關20個,捐贈50萬元以上的達人10位,捐贈總金額約18.23億元,其中個人捐贈總額為4.25億元,創曆年新高。

而新增的“廣州社會組織捐贈收入榜”共收錄65個廣州社會組織(接收捐贈10萬元以上),接收捐贈總金額12.15億元。

廣州市政協原主席、中國扶貧基金會第七屆理事會副會長、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陳開枝為第二批五星級慈善機關授牌,并表示要進一步發揮慈善事業的第三次配置設定作用,鼓勵更多的年輕人與自己這個“80後”老年輕人共同投身慈善事業,加入粵港澳大灣區慈善事業的建設,打造慈善事業廣州水準。

“和往年一樣,我們延續了個人捐贈1萬元即可上榜的傳統,鼓勵‘人人慈善為人人’的慈善氛圍,每一個人的善舉,都值得被看見,值得向更多人展示,并鼓勵更多人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市慈善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1年9月1日,《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正式施行,《條例》指出,鼓勵自然人、法人和其他慈善組織基于慈善目的,自願、無償捐贈财産,而“2021年度廣州慈善榜”是廣州第六次舉辦,是《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正式施行後首次舉辦,也是深入貫徹落實《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精神,營造“人人慈善為人人”氛圍的重要舉措。

“年度特别緻敬慈善人物”“慈善路上的追夢者”王頌湯,仍堅持在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參加志願服務。僅2021年所記錄到的考勤就有308天次,服務總時數2176.83小時,平均每天工作時數7.07小時。自2003年起,剛退休的王頌湯便發起成立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每年組織志願者到縣級行政區對孤兒和貧困學生開展資助活動。“我是這20年來農村變化的親曆者,見證着申請資助孤貧兒童人數從3000多名下降至1000多名,特别是脫貧攻堅以後,農村的發展情況已發生曆史性的重大變化。”

除了捐贈榜亮點顯眼,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慈善榜更是首次收錄慈善信托與慈善社群。

中信信托——農銀2018玉愛慈善信托”以及海珠區素社街、荔灣區金花街等多個社群榮登慈善榜。廣州市慈善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備案慈善信托18單,作為社會公衆參與慈善的重要載體,廣州正極力探索“慈善+金融”這一領域,而慈善榜正發揮着指引導向的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探索慈善信托。

社群慈善則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以“慈善為民”為目标,充分發揮社群慈善幫困扶弱、盤活資源、激發潛能的作用,如今已日漸滲透到社群治理的方方面面,成為社群治理的有力驅動,助推廣州市建立“慈善之城”理念深入人心。

“善為至寶,一生受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廣州市人民政府原市長、廣府人珠玑巷後裔海外聯誼會會長黎子流,這位“90”後老青年以身作則,為慈善奔走。盡管人已退休25年,但作為共産黨人,他仍然為黨工作,為老百姓、為貧困大衆提供幫助。面對共同富裕的命題,他指出鄉村農民和低收入群衆在政府的幫助下要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同時,彙聚社會各界慈善力量,形成慈善洪流,加以引導,為助力共同富裕而出一份力。他鼓勵,新的一年即将到來,在慈善事業前行的方向上,辦法總比困難多。

企業榜:灣區慈善有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早在2019年,廣州市民政局、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和廣州市慈善會便攜手打造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社會責任影響力暨廣州慈善盛典,将已舉辦兩屆的大灣區社會責任論壇與廣州慈善盛典深度融合,通過各類方式攜手責任企業投身公益慈善,倡導社會責任和社會創新。

這場從社會參與發起,到政府指導推進,探索企業社會責任之路的慈善活動在大灣區漸次開展,如今已步入第三個年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社會責任領域與公益慈善界一大盛事,通過各種創新手段,攜手責任企業,加強灣區城市之間的公益慈善交流合作,為有需要的群體和領域提供具有實際意義的幫助,為粵港澳大灣區慈善公益事業出一份力。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此外,2021年度社會責任影響力企業榜評選範圍涵蓋灣區企業,利用大資料技術,對抓取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相關資料進行有效地資料清洗、資料挖掘和資料可視化,進而掌握粵港澳地區企業(包括港澳地區中資企業)的基本使用者畫像。

廣州輕工集團、深圳愛義集團、玫琳凱(中國)有限公司、唯品會(中國)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國等愛心企業,均登上2021年度社會責任影響力企業榜,其中既有大手筆捐贈,慷慨解囊的愛心企業;也有的将自身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有機融合,互促發展;還有的着力推動産品全周期可持續發展轉型,助力零碳灣區建設。

相關負責人表示,随着公衆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期望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将社會、環境、道德、員工的發展等因素融入自身的營運和核心戰略之中,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積極回應社會訴求。企業的命運越來越與社會的命運緊密相連,作為市場主體的它們逐漸主動承擔起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

展望:多項報告釋出,

灣區城市共聚盛典議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發揮第三次配置設定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财富配置設定格局”。此後,“第三次配置設定”“共同富裕”受到社會關注,社會責任、公益慈善則成為社會發展的共識,在漫漫征途上,在鄉村振興、社會救助、和諧生态、殘健共融等話題上,人們不斷彙聚社會善意,守護每一個夢想,繪就更美好的未來。

相關負責人透露,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及《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進一步弘揚慈善文化,營造慈善氛圍,推動省市慈善事業高品質發展,第三屆慈善盛典繼續在大灣區各城市的聯合下舉行,希望以“彙聚灣區善舉,助力共同富裕”為主題,探讨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在第三次配置設定中扮演的角色;探尋公益和商業的融合模式;思考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人們如何實作價值共赢。

第三屆慈善盛典,首次加入廣州市慈善項目合作對接簽約環節,共對接80個慈善項目,接收捐贈金額1.97億元。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對接慈善項目合作涵蓋鄉村振興、扶老救孤、扶貧濟困、教育文化、助殘恤病等多個領域,發動愛心企業、愛心組織及愛心個人,以慈善的力量助力共同富裕。

“我們需要回溯過去,也需要展望未來。”上述負責人表示,此次慈善盛典正式釋出《2021廣州慈善榜研究報告》《2021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力報告》《共同富裕背景下廣州市企業志願服務調研報告》《慈善組織如何發揮第三次配置設定作用緻力共同富裕研究報告》《2020年廣州市區域慈善指數報告》,正是希望結合公益慈善領域的熱點議題,梳理資料,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奮勇前行的路。

其中,《2021廣州慈善榜研究報告》指出,從捐贈總額來看,廣州慈善捐贈榜收錄資料已連續五年呈正增長,2021年捐贈總額同比去年增長23%,增長主要來自個人捐贈,個人捐贈總額達到4.25億元,是2020年的9.8倍。而“教育”“鄉村振興”“抗疫”是廣州慈善資金三大主要流動方向。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近年來,廣州正不斷鞏固擴大廣州慈善捐贈的基本盤,鞏固提升社會捐贈熱情,個人捐贈屢創新高,這也意味着,“人人慈善為人人”的慈善氛圍依舊是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

《共同富裕背景下廣州市企業志願服務調研報告》指出,廣州市企業志願服務參與形成以民營企業參與積極性高,多行業共同參與的格局;服務内容覆寫領域廣泛,重點響應目前重大議題,據顯示,96%的企業參與或組織了防疫抗疫的志願服務;在項目管理上,自主創新與專業合作雙軌并行;制度建設上,以輕制度建設、重教育訓練激勵為主,64%的企業主要以參與或開展志願服務相關教育訓練為主,60%的企業以對員工志願服務激勵表彰為輔;在服務成效上,充分發揮專長、深耕服務領域。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企業志願服務一方面以高品質為目标,從“數量追趕”轉化為“品質追趕”,從零散服務到持續深耕。另一方面以實踐補充捐贈,廣州企業在2021年捐贈總金額達6.8億元,企業志願服務經濟價值超16億元。2021年,首次将志願服務相關名額納入“廣州慈善榜”申報内容範疇,進一步彰顯志願服務在廣州建立“慈善之城”中的重要性。

而《慈善組織如何發揮第三次配置設定作用緻力共同富裕研究報告》指出,廣州市慈善組織的發展總體向好,政府高度重視,近幾年出台的地方法規、政策對慈善組織的發展促進作用明顯,政府部門的職責與分工正在逐漸清晰,組織培育、人才培養、項目創新、專業分工、協同關聯等共識正在逐漸形成,并在部分慈善組織中看到了創新性的實踐,呈現出多主體合作共赢的行業生态。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報告表明,第三次配置設定離不開主體的作用和機制的建構,要充分重視樞紐型慈善組織的作用,建立有影響力、凝聚力的樞紐型慈善組織,并充分發揮其連接配接、穩定、傳播、優化的作用,發揮政府對樞紐型慈善組織的引導作用,把握第三次配置設定的目标、方向和路徑,提高第三次配置設定的效果。

《2020年廣州市區域慈善指數報告》顯示,廣州全社會對公益慈善事業重視度進一步提升,各區接收慈善捐贈總額顯著提升,志願者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社會組織活力明顯增強,公益慈善事業規範化程度提高,廣州慈善事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局面。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據了解,目前已是區域慈善指數釋出實施的第四年,2021年4月,廣州市慈善服務中心聯合廣州市公益慈善聯合會啟動區域慈善指數名額體系修訂工作,曆時半年,經過走訪調研、專家論證、征詢意見等程式,結合廣州本土慈善特色以及疫情抗擊、脫貧攻堅、新時代慈善影響力傳播等内容,進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更能精準反映廣州慈善事業發展情況的名額體系。值得關注的是,區域慈善指數名額體系在原來的六項一級名額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慈善時代力”一級名額。依據7項名額,2020年度廣州區域慈善指數總得分前三名分别由番禺區、從化區、海珠區獲得。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而在大灣區城市慈善會如何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問題方面,慈善盛典亦邀請了香港的總愛心基金會、東莞市慈善會等慈善組織進行經驗分享。

彙聚灣區善舉,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與國内許多城市相似,慈善會系統是多個城市捐贈的首選,不僅市慈善會備受捐贈者信賴,不少區慈善會也呈現出很強的資金募集能力,而慈善會強大的募資能力,将在未來的大灣區公益慈善發展方面貢獻巨大能量,而多方關聯開展灣區性的公益慈善品牌項目值得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