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為什麼要冤殺淩煙閣功臣張亮?他心中的“惶恐”源自哪裡?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說起屠戮功臣的古代皇帝,人們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漢高祖劉邦以及明太祖朱元璋。實際上,向來被奉為“千古明君”典範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殘殺過王朝功臣。

在唐朝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一位死得最慘、最令人心痛,他就是排名第16位的鄖國公張亮。張亮是被李世民以謀反罪冤殺的。

其實,在錯殺張亮後不久,李世民就醒悟了,他知道張亮是冤枉的,并為自己的行為深深忏悔。既然如此,李世民當初又為何會“鬼迷心竅”,非要殺死戰功赫赫的功臣張亮呢?

李世民為什麼要冤殺淩煙閣功臣張亮?他心中的“惶恐”源自哪裡?

張亮,鄭州荥陽人(今河南鄭州),他早年加入瓦崗寨,隸屬于徐茂公部下,後來又在房玄齡的推薦下進入秦王府,效力于李世民。

與其他武将不同,張亮不但善于帶兵打仗,在治國安邦上也頗有才能。是以李世民經過“玄武門之變”登基稱帝後,對張亮尤其信任和重用。

貞觀年間,張亮曆任禦史大夫、光祿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長史、工部尚書、洛州都督,刑部尚書等要職。并且,張亮還因功獲封鄖國公,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排名甚至高于其老上司徐茂公。

張亮的慘死除了源于李世民的猜忌,也源于他自己的迷信方士和高調作風。

在續弦妻子李氏的影響下,張亮開始結交方士,醉心研究谶緯之術。另外,張亮不懂得收斂鋒芒,大肆收養義子五百人。而這一切,都正好被有心人利用了。

李世民為什麼要冤殺淩煙閣功臣張亮?他心中的“惶恐”源自哪裡?

唐朝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陝州(今河南陝縣)人常德玄告發張亮蓄意謀反。常德玄的說辭大緻如下。

據傳,民間有一則關于天下大勢的谶語,其言曰:

“弓長之主當别都。”

其中,“弓長”無疑是張亮的“張”姓,而當時張亮正好在相州,相州又是北朝舊都,是以谶語中的“别都”應當指的就是相州。綜上,

弓長之主當别都

這句谶語的意思就是:

張亮會主政相州,進而謀取天下。

張亮是以大為竊喜,并問方士程公穎說:“我手臂上長有龍鱗,如果起兵舉事,能成嗎?”(出自《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八·唐紀十四》,原文為:“吾臂有龍鱗起,欲舉大事,可乎?”)

然後,張亮又對另一位方士公孫常說:“我有一房小妾,算命的說她以後能成為皇妃。”

程公穎與公孫常都順着張亮的心意說谶語中有他的名字,他确有帝王之相,日後可成大事。

李世民為什麼要冤殺淩煙閣功臣張亮?他心中的“惶恐”源自哪裡?

聽完常德玄列舉的這些罪狀,再聯想起張亮收義子五百人的事情,李世民不禁勃然大怒,于是開始調查原委。

李世民對“龍鱗”一事格外在意,特别派人去檢視,結果真的看到張亮的一隻手臂上長滿了“龍鱗”,李世民不禁心中一顫,很是後怕。再加上程公穎與公孫常兩位方士都承認了常德玄所述之事,是以李世民料定張亮必有謀反之心,于是将張亮斬首示衆。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不久後李世民就後悔了,因為他明白過來張亮是被冤枉的。

張亮收養義子隻是用來撐門面,程公穎與公孫常認罪也隻是怕牽連自己,至于“龍鱗”,其實是因為張亮患有皮膚病,用現在的醫學術語就是“銀屑病”,俗稱“牛皮癬”。

李世民為什麼要冤殺淩煙閣功臣張亮?他心中的“惶恐”源自哪裡?

試想一下,如果張亮真有謀反之心,怎麼可能把收養義子之事鬧得人盡皆知,又怎麼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方士?謀反是十惡不赦誅滅九族的大罪,哪有不秘密進行而是大張旗鼓的道理?

如此簡單的邏輯,我們普通人尚能領悟,為什麼英明一世的李世民偏偏犯起糊塗來了呢?究其原因,還是源于他的“惶恐”和“不自信”。

李世民為何“惶恐”?又為何“不自信”?這還要從那場改變了曆史的玄武門之變說起。

李世民為什麼要冤殺淩煙閣功臣張亮?他心中的“惶恐”源自哪裡?

衆所周知,李世民是通過不正當手段才得以登基為帝的。玄武門之變中,他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後又逼迫父皇李淵退位讓賢。自此以後,“逼父殺兄”不僅成了後人诟病李世民的罪證,也成了他自己永恒的心病。

得位不正讓李世民“惶恐”和“不自信”,他生怕其他人也學他,通過謀反叛變奪取政權。是以,當他聽說張亮有謀反之心時便開始誠惶誠恐,甚至把“牛皮癬”當成了傳說中的“龍鱗”。在高度緊張的情緒下,李世民完全失去了辨識能力,一代功臣張亮就這樣成了刀下冤魂。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