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肯亞學者:發達國家把過期疫苗送給非洲令人不齒

【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去年12月,非洲大國奈及利亞銷毀了100萬劑由歐洲捐贈,但後來已過期的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揭示了臨期疫苗“捐贈”處理的冰山一角。今年1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透露,由于臨近保存期限,開發中國家拒絕的新冠疫苗數已達1億多劑。

1月17日,肯亞國際關系學者阿代爾·卡文斯(Adhere Cavince)發文直言,發達國家把過期疫苗送往非洲是可恥的行為。他建議非洲國家考慮同中國這樣的國家合作,因為中國會幫助他們建立疫苗生産能力,有助于非洲國家的工業和衛生系統建設。

肯亞學者:發達國家把過期疫苗送給非洲令人不齒

卡文斯的文章發表于肯亞廣受中、高收入階層歡迎的民營媒體Capitalfm。文章稱,許多非洲國家如今越來越擔心發達國家捐贈的新冠疫苗,因為它們大多已臨近保存期限,等到分發接種時已經過期了。

如今,窮國們幹脆直接拒絕接受這種疫苗。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資料,開發中國家去年拒絕了1億多劑将于年底到期的新冠疫苗。在10、11兩月,開發中國家還拒絕了歐盟捐贈的約1500萬劑疫苗。《印度尼西亞商報》也報道稱,該國有121萬劑臨近過期的阿斯利康、輝瑞和莫德納疫苗,由于數量太多,印尼政府已不再接收臨過期疫苗。

這并不是說這些國家不需要疫苗,實際上,開發中國家特别是非洲國家仍面臨着巨大的疫苗缺口。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非洲有85%的人口一劑疫苗都沒打過。該洲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隻有8%,而最困難的國家像布隆迪更是隻有0.07%的人接種了疫苗。

但是,捐獻過期疫苗并不能緩解這種狀況。首先,許多非洲國家沒有快速分發、接種臨期疫苗的能力;其次,由于缺乏這種能力導緻疫苗過期,非洲國家現在又不得不将其極其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過期疫苗的處理而不是購買更多疫苗上;最後,大量的過期疫苗的輸入使得非洲輿論場出現了一種新的抵觸情緒,許多人擔心他們會被接種過期疫苗。

最終,種種影響結合到一起,使得發達國家捐贈的大量臨期疫苗反倒給非洲國家的抗疫工作幫了倒忙。非洲聯盟向有意給非洲捐贈新冠疫苗的國家發出強烈呼籲,希望他們提前宣布捐贈意願,包括必要的捐贈人數。另外,捐贈物的保存期限應不小于三個月,以便讓非洲國家有足夠的時間分發、管理疫苗。

肯亞學者:發達國家把過期疫苗送給非洲令人不齒

奈及利亞銷毀的過期新冠疫苗 圖檔來源:新華社

卡文斯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對衛生系統和經濟活力的打擊,很多資源匮乏的經濟體都将疫苗視為擺脫困境的重要手段。然而,富裕的經濟體可以數十億劑地預訂疫苗,大多數非洲窮國則幾乎買不到。這些國家、世衛組織以及非洲聯盟要求公平配置設定的呼籲沒有得到理睬,但疫情強度卻在随着傳染性更強的新型變異株的出現不斷升高。

他認為,要想確定非洲國家能夠獲得保護其國民所需的疫苗,唯一可持續地途徑就是鼓勵在非洲生産疫苗。但是,發達國家非但不支援由世貿組織主導的,對新冠疫苗、檢測試劑、醫療裝置知識産權的臨時豁免程式,反而更傾向于向窮國提供臨期衛生産品。

他建議,非洲可以考慮與中國這樣的國家合作。中國此前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宣布,中國将再向非洲國家提供10億劑新冠疫苗,其中6億劑為無償援助,4億劑以中方企業與有關非洲國家聯合生産等方式提供。這不僅将增加非洲獲得新冠肺炎疫苗的機會,也将加強非洲的工業能力和衛生系統建設。

考慮到接種疫苗對新冠肺炎防治的重要性,卡文斯最後寫到,發達經濟體應與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應對全球衛生危機。過期的疫苗在這一過程中是不起作用的。

此前在回應奈及利亞被迫銷毀106萬劑已過期的阿斯利康疫苗一事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表示,以美國為例,美國疾控中心資料顯示,今年3月至9月,美國就浪費了至少1510萬劑疫苗。更有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浪費的疫苗數量遠超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疫苗接種數量。

趙立堅表示,中國堅持把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産品,向世界特别是開發中國家提供疫苗。目前,疫情依然延宕反複,希望有關國家切實履行承諾,向包括非洲在内的開發中國家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疫苗,彌合全球免疫鴻溝,真正為人類早日戰勝疫情作出貢獻。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